孵化器如何提升在孵企业绩效
——组态视角分析

2021-12-03 06:27:18项国鹏曾传圣
华东经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多元性前瞻性孵化器

项国鹏,高 挺,曾传圣

(浙江工商大学 a.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 言

创业孵化器能降低初创企业经营风险和成本、提升创业企业绩效[1],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发展迅猛,对于提高我国创业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与先进理论指导,众多孵化器扮演着“二房东”角色,孵化产出低、在孵企业绩效不佳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孵化器面临着淘汰、倒闭风险。孵化器发展迅猛的“华丽”成绩背后,其孵化绩效乏善可陈。因而,部分学者指出,激发在孵企业活力是有效提升孵化器绩效的关键途径[2]。但如何提升在孵企业绩效,激发创业活力成为当下孵化器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创业导向被认为是提高创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3-4],其是创业企业成长、竞争优势积累以及绩效差异的先决条件[5-6]。然而,部分学者对其与绩效的正向关系存在质疑,认为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并不一定是正向关系[7-8]。因此,学者们开始探索导致这些关系相悖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会随着情景的不同而改变,但传统研究忽视了情境对创业活动带来的影响[9-10]。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微观载体,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多主体相互协同发展”的生态情境,生态载体中的创业企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1]。那么,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孵化器提供的生态情境中是怎样的?其主要会受到哪些孵化器生态情境因素的影响?

现有关于孵化器提供的生态情境主要有两种:一是孵化器所提供的孵化情境,涵盖的内容包括孵化器规模、类型、硬件设施、资源供给能力、孵化服务能力等[12-13];二是社会给孵化器营造的发展情境,涵盖的内容包括创业政策、社会文化、投融资环境、中介支持网络等[14-16]。然而,已有研究均是从单一视角来探索其对在孵企业绩效影响机制,难以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创业者面对模糊且多变的生态环境如何进行战略决策。但是孵化器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微观载体,其本身已成为创业研究的生态整合框架[17-18],本文认为在孵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需要从单一视角转换到整体性研究视角上来。基于此,本文从系统性框架入手,通过fsQCA 方法分析与归纳,揭示孵化器孵化服务、孵化网络、创业导向共同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识别出能够高效激活在孵企业绩效的孵化类型,以及不同孵化类型背后的解释变量组合方式。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在孵化器复杂的生态情境中,孵化器形成的服务情境会给在孵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发展资源[19],创业企业在其中嵌入的社会网络也会影响资源的流动和分配[20],上述两种情境均会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竞争优势积累以及绩效差异。而作为企业成长、竞争优势积累以及绩效差异的先决条件的创业导向[5-6],其对在孵企业的绩效影响机制也异于传统企业。因此,在孵化器生态情境中,创业导向影响创业绩效主要关注两个重要信息,即孵化网络和孵化服务。

(一)孵化网络对在孵企业绩效的作用

相较于成熟企业,初创企业由于存在高经营风险和高交易成本[21-22],致使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23]。社会网络通过信任机制和第三方信用认证使其成为解决创业失败率高的新途径[23],孵化器形成的微观创业生态系统作为网络组织的高级形态,其在促进创业企业成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4]。在孵企业通过嵌入网络能够快速进行组织学习、创新合法化,从而获得互补性专业资源和来自各类专家、大学与商业合作伙伴溢出的知识,并通过利用孵化网络获得的社会资本可以提高其开发机会和能力[25-26],提高其在孵绩效。但在孵企业过度嵌入孵化网络,可能会抑制企业创新,同时,过度的网络社会资本投入可能会导致负面回报[27-28]。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虽然创业企业嵌入孵化器形成的网络对其绩效提升的效果存在异质性,但孵化网络却是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孵化网络视为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信号。

已有孵化网络文献主要聚焦在关系维和结构维两方面,即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多元性。网络关系强度可以降低在孵企业交易成本,但也可能排斥外来进入者,造成企业与网络外部信息交流与资源交换的机会减少,降低在孵企业的创新性与成功率[29]。对于网络多元性来讲,丰富的多元网络通过传播异质性知识促进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取协同收益。然而,嵌入的网络太丰富致使企业难以协调资源,出现信息过载和成本上升的负向效应,不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绩效[30]。综上,本文发现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多元性是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外部因素。因而,将其作为孵化网络层的前因条件,与其他条件进行构型匹配,探讨对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孵化服务对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

孵化服务是指孵化器为促进新创企业健康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孵化服务既包括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服务,也包括管理咨询、中介代理等软件服务。孵化器提供的孵化服务通过降低创业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各类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更有可能渡过发展初期的“死亡陷阱”,从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31]。鉴于此,本研究将孵化服务视为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信号。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孵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划分,从获取资源的不同将其分为资源供给服务、社区支持服务和网络搭建服务[32];从孵化服务范围将其分为孵化支持、管理支持等[33];根据服务类型将其分为硬件设施支持服务、中介代理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服务和关系网络支持服务5 类[34]。综上,虽然学者们对孵化服务的划分类型有所差别,但总体来看,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基于此,本文将孵化服务类型划分为硬服务和软服务。其中硬服务包括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服务;软服务包括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中介代理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服务以及关系网络搭建服务等。

(三)创业导向对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

创业导向作为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35]。虽然现有研究对于“创业导向—绩效”关系仍存在很大争议,但总结发现大多研究认为创业导向有利于提高创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创业者自身的内在特质相关,它是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内部因素。参考已有文献,本文将创业导向分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3个维度[36]。首先,创新性反映了企业从事和支持可能产生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决策和具体行为的意愿[37]。在高创新性倾向影响下,企业会倾向于支持新的想法和新奇的事物,增加企业对于新技术获取、新产品开发等开放性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7]。其次,风险承担性是指企业投资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策略或项目的意愿[37]。冒险精神是企业产生开拓性动力的关键来源,能够促使企业创新规则,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38]。较高的风险承担性一般意味着企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积极大胆的行动,这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形成较为开放的创新氛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时高风险的决策也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对在孵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前瞻性是指企业提前对潜在市场机会做出反应的意愿,强调比竞争对手优先推出新产品并占据市场,先发制人,获得竞争优势[39]。超前行动倾向使得企业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以便快速发现和获取知识资源和新市场的机会[40]。此外,在超前行动倾向的影响下,企业可以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再通过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调整企业经营战略,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同时还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综上所述,作为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创业导向得到了学者们重点关注,本文选取创业导向作为前因条件具有合理性。基于创业导向理论视角,探讨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如何与其他条件相互匹配或替代,扬长避短。

(四)孵化情境对创业导向的影响

创业孵化器形成的孵化网络和其提供的孵化服务均为在孵企业面临的生态情境,该生态情境有利于在孵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开发机会[19]。

首先,孵化网络对创业导向与在孵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在孵企业嵌入孵化器形成的社会网络,可以通过与系统内其他主体不断建立网络联结而使形成的网络更有利于创业绩效的提升[41]。通过与网络节点上的其他利益相关主体整合和互动,在孵企业可以共享知识与信息,降低其投资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其对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项目的把握,降低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整合和互动,在孵企业能够增加自身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18],提高其对潜在市场机会做出反应的意愿,有效促进自身绩效的提升。另外,在孵企业所嵌入的孵化网络越多元,在孵企业越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空间[42]。资源的充足性促使在孵企业做出更有利于产生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决策,提升自身创业绩效。

其次,孵化服务对创业导向与在孵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孵化器提供的硬服务和软服务,为在孵企业带来固定资产、中介服务、市场信息、融资资金以及帮助其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等优势。这不仅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信息、知识等创业资源,同时,通过帮助其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为在孵企业增加发现新机会的可能性,促使在孵企业更有意愿提高其创新性、风险承担性以及对潜在市场做出反应的能力。鉴于上述分析,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孵化情境将对创业导向与在孵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综上,本研究发现7 个前因条件,这些都是在孵企业在孵化器中所受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这些因素(网络多元性、网络关系强度、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前瞻性、硬服务和软服务)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19]。基于此,本文引入基于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并基于上述构型条件构建如图1所示的组态分析模型,以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孵化器提供的生态情境中是怎样的?哪些信号组合更有利于在孵企业绩效的提高?本文将通过组态分析揭示促进在孵企业高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以及各条件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

图1 在孵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摒弃传统二元关系统计方法,尝试基于集合理论模型,使用fsQCA 方法来探索在孵企业绩效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在解释力方面,QCA 研究方法聚焦变量组合对结果变量的综合解释力[43]。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在孵企业置于孵化器内,孵化器呈现的生态情境需要从系统性视角研究其对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上述7 个影响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19]。因此,从整体视角考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机制将更好地解释在孵企业绩效提升的逻辑机理。②QCA方法能够解决“多因一果”的分析问题,该方法在处理等效性问题上具有优势[44]。本文研究发现,多个解释变量组合均可以导致在孵企业高绩效的结果。③在研究样本方面,QCA 研究对研究样本的要求介于大样本与常规案例研究之间[44-45],本文有效样本数量为142 份,属于上述研究范围,通过该方法有助于本文探索不同解释变量之间的稳健关系[46]。

(二)问卷设计及研究样本

本文借鉴相关学者采取的“围绕研究主题设计结构化问卷,先调研后发问卷再二手验证”的思路来收集研究样本。在问卷设计中,各项前因变量均采用李克特(Likert)七分制评分标准,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在具体题项方面,借鉴陈伟明[34]对孵化服务的测量,以硬件设施服务来测量孵化器硬服务,以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服务、中介代理服务以及关系网络搭建服务来测量孵化器软服务;同时,借鉴 Moorman[47]、潘松挺和郑亚莉[48]等学者的研究,从关系网络接触时间、资源投入、合作交流范围、互惠性等4 个维度测量孵化网络关系强度;参考胡海青[49]等人的研究,从在孵企业网络伙伴数量、网络成员属性异质性、网络成员所处区域多元性、网络成员所处产业多元性等4 个维度测量网络多元性;关于创业导向的测量,本文参考Lumpkin 等[7]、蔡莉等[50]学者的研究,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前瞻性3 个维度展开。

(三)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孵化服务情境下孵化网络与创业导向互动对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内容涉及企业创业导向、网络构成、绩效等企业核心信息,同时题项设置多为主观评价,因此,本文选取的受访对象多为企业CEO 或高管。同时,为最大程度突出样本案例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了杭州、嘉兴、海宁以及丽水四个城市的10个孵化器进行调研,根据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评审结果(2019 年),选取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孵化器,具体见表1 所列。在每个孵化器内,根据园区管理方的介绍,既对优秀企业进行访谈,也对绩效相对较差的企业做了调研。同时,在企业行业属性、规模、发展阶段上也体现出差异,尽可能地囊括不同企业形态的案例。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以面对面访谈、电话沟通访谈、二手资料等多种方式为辅,对企业数据进行收集。对象涵盖杭州、嘉兴、海宁、丽水十多个创业孵化器,囊括电商、新媒体、智能制造、医疗、服装、信息咨询等不同行业,共计发放190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问卷162份。对问卷进行了处理以及筛选后,剔除无效问卷共20份,实际得到有效问卷142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4.7%,具体见表1所列。

表1 孵化器样本特征

四、数据分析

(一)变量校准

在进行QCA 分析之前的第一步,是通过校准程序将每个研究变量转换成一个模糊集,以确定案例在各个变量上的隶属度[51]。校准方法包括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种,直接校准法通过确定3 个定性锚点对各变量进行校准;而间接校准法则通过考察数据分布、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各变量进行定性赋值[52]。本文所有变量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测量,其刻度设计可以直接作为校准参考,因此采用直接校准法较为合适。对每个变量的条目求均值后,通过3 个锚点进行校准[51]。在校准锚点的选取上,参考先前研究,分别使用“2、4.5、6.5”作为完全不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隶属点,具体见表2 所列。选择这种校准方式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对于采用问卷量表的研究,量表刻度本身可作为校准参考[51],因此可以对所有变量使用同一校准锚点;另一方面,对于样本分布与设计量表刻度分布不一致的现象,研究人员需要处理好测量刻度与样本实际分布的关系[53]。现实中,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时会存在对肯定问答的偏向(即倾向于回答“同意”而回避“不同意”)[54],这导致了问卷数据分布的偏高趋势,而选择较高的中间点有助于抵消数据偏斜。

表2 变量校准

(二)必要条件分析

对于前因变量的必要性检验,根据一致性与覆盖率来衡量。一般对于单变量必要性检验的阈值门槛设为“0.9”,必要性分析结果见表3所列。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瞻性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此外的其他变量一致性值均小于0.9,即非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定性比价分析原理,前因变量组合中可以存在必要条件,但必要条件的存在不足以有力度地解释结果,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组态分析。

表3 必要条件分析

(三)组态分析

1.解释变量组合的纵向分析

通过集合模型运算,识别出3 个绩效较高和2个绩效一般的解释变量组合,具体结果见表4 所列。下文将对5个不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1)在孵绩效较高的前因变量组合。表4左侧展示了3组在孵绩效较高的前因变量组合,即当孵化服务、孵化网络以及创业导向通过这三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在孵企业能够取得较高的创业绩效。

组合1a可以被称为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一致性为0.972,覆盖率为0.424)。首先,创业导向的前瞻性作为核心条件,说明比竞争对手优先推出新产品并占据市场,先发制人,获得竞争优势[39],有利于在孵企业提高自身绩效;其次,创新性导向有助于企业对于新技术获取、新产品开发等开放性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7];最后孵化服务中的软服务将显著提升在孵企业优先占据市场的能力,并有利于企业对新技术、新资源的获取。综上所述,该类型组合可以概括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导向的在孵企业,在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服务的帮助下,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创业绩效。在此过程中,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是提升在孵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因此本文将其命名为“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

组合1b可以被称为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创新性驱动型创业(一致性为0.959,覆盖率为0.426)。与组合1a 相比,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均为核心条件;不同之处在于,创业导向的创新性是该组合的核心条件。在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性服务推动下,在孵企业更有信心做出创新性决策,创造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获取更高的收益。通过对比1a 和1b 的异同之处,本文概括出1b 的内在逻辑: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的在孵企业,在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服务的帮助下,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创业绩效。在此过程中,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仍是提升在孵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客观因素,创新性在此却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因此本文将其命名为“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创新性驱动型创业”。

组合2被命名为“网络主导逻辑下创业导向驱动型创业”(一致性为0.952,覆盖率为0.465)。其核心条件包括具有丰富的网络、较强的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因此,在该类型组合中,一是孵化器形成的网络较丰富,在孵企业通过嵌入其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二是多元化网络所带来的资源和机会主要通过影响在孵企业的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来提高其自身创业绩效。据此,本文发现该组合的内在逻辑如下:在孵企业嵌入孵化器多元化网络,通过获取网络节点联结主体的各类资源,发现市场机会,降低市场的未知程度以及投资的风险不确定性,促使其做出更有利于提升绩效的决策。在此过程中,在孵企业嵌入网络的多元性程度是创业导向促进创业绩效的客观基础。因此,本文将其命名为“网络主导逻辑下创业导向驱动型创业”。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软服务和网络多元性作为两个重要外在驱动因素,对促进在孵企业利用创业导向提升自身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首先,在以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为核心、在孵企业自身创业导向为驱动的情况下,“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和“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创新性驱动型创业”的孵化器类型可以合称为“软服务吸引型孵化器”,它们都是通过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好的各项软服务促使其更好地利用创业导向实现自身绩效的提高。相对于其他孵化器而言,软服务吸引型孵化器提供的例如中介代理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融资服务等各项服务帮助在孵企业更加容易获得各类资源,有助于其做出前瞻性或者创新性决策,提高自身效益。同时,孵化器提供的各类软服务越好,意味着在孵企业能够发现的潜在市场机会越多,成长的空间越大。在此背景下,新创企业就越有可能向此类孵化器入驻,呈现出在软服务吸引新创企业入驻的同时,孵化器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孵企业绩效差距展示的是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对在孵企业的吸引作用。其次,在以孵化网络多元性为核心、在孵企业自身创业导向为驱动的情况下,“网络主导逻辑下创业导向驱动型创业”孵化器类型可以称为“多元网络吸引型孵化器”,网络多元性同样是提升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来说,网络多元性可以增加在孵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使其能够获得更多资源空间的同时摆脱创新阈值的限制,灵活抵抗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在孵企业能够做出更具创新意义和冒险精神的决策,获得竞争优势以提高自身绩效。因此,在网络多元性外在驱动性因素的吸引下,在孵企业就更有可能向此类孵化器入驻,呈现出网络多元性吸引新创企业入驻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命题1、命题2。

命题1:当孵化器提供较好的各类软服务时,具备前瞻性或创新性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更容易在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服务的帮助下,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

命题2:当孵化器拥有多元化的网络时,具备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更容易受益于网络多元性带来的资源空间,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

(2)在孵绩效一般的前因变量组合。表4右侧展示了2 组在孵绩效一般的前因变量组合。这些组合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所有的在孵企业都缺乏较好的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呈现出2 个在孵绩效较低的变量组合关系。组合3被命名为“硬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一致性为0.833,覆盖率为 0.561),与组合1a“软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相对应。该类型创业的内在逻辑是:在孵企业在利用前瞻性决策提高自身绩效时,由于缺乏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性服务,导致市场信息、资金渠道以及其他主体联系渠道的缺失,致使其难以高效获取各类资源,并做出相应决策来把握住市场机会。组合4被命名为“软服务主导逻辑下迷失性创业”(一致性为0.716,覆盖率为0.373),与组合1a和组合1b对应。在该组合下,在孵企业通过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服务获取资源和机会进行创业。但是,要想获得较高的创业绩效,仅靠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潜在机会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孵企业利用各类资源对市场进行判断,做出创新性、前瞻性以及风险承担性决策。然而,在此背景下,在孵企业因为缺乏创业导向,致使其识别市场潜在机会、判断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对未知市场风险判断的能力缺失。面对孵化器丰富的资源流量,很可能因为自身能力和认识水平所限致使迟迟无法明确创业方向,从而在不断试错中丧失创业机会,不利于其自身绩效的提高。

表4 在孵绩效影响机制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命题3、命题4。

命题3:当孵化器缺乏各项软服务时,即使该孵化器提供的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服务较好,具有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也只能获得一般的在孵绩效。

命题4:当孵化器提供充足的资源时,缺乏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可能致使其“迷失”发展方向,导致其自身在孵绩效较差。

2.解释变量组合的横向分析

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孵化服务(硬服务、软服务)、孵化网络(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多元性)以及创业导向(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前瞻性)在在孵绩效较高与一般组合之间的差异。

(1)孵化服务分析。纵观3个在孵绩效较高和2个在孵绩效一般的创业组合可知,不管是在孵绩效较高还是在孵绩效一般的组合中,都存在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孵绩效较高的组合中,仅路径1a 和路径1b 出现了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并不能独立影响其自身在孵绩效,还需要与其他变量组合才能保证在孵企业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在孵化器提供的硬服务方面,仅有组合3(在孵绩效一般)存在该变量。由此可知,孵化器提供的硬服务与在孵企业绩效的提高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综上可知,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与在孵企业绩效的提高存在关联,但孵化器提供的硬服务与在孵企业绩效的提高没有直接联系。由此本文提出命题5。

命题5: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相较于硬服务更有利于在孵企业提升在孵绩效。

(2)孵化网络分析。在孵化网络方面,不管是在孵绩效较高还是在孵绩效一般的组合中,都存在孵化网络变量(组合2、组合3和组合4)或不存在孵化网络变量(组合1a和组合1b)。这说明尽管孵化网络会显著影响在孵企业绩效,但其并不能保证在孵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孵绩效较高的组合仅有组合2体现了孵化网络的多元性,而在在孵绩效一般的组合仅组合4体现了孵化网络关系强度。这表明在孵网络关系强度与在孵绩效高低并没有直接联系,而在孵网络多元性与在孵绩效高低存在一定的关系(组合2和组合4)。由此,本文提出命题6。

命题6:孵化网络的多元性相较于孵化网络的关系强度更有利于在孵企业提升在孵绩效。

(3)创业导向分析。首先,在创业导向的创新性方面,在在孵绩效较高和在孵绩效一般的各项组合中,都存在创业导向的创新性(组合1a、组合1b、组合2 和组合3)。这表明尽管创业导向的创新性会显著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高低,但其并不能保证在孵企业一定能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只有当创业导向的创新性与其他变量相匹配时,在孵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其次,在创业导向的风险承担性方面,具有较高风险承担性的在孵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在孵绩效(组合1b和组合2),但风险承担性不显著的在孵企业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组合1a)。由此可知,创业导向的风险承担性同样不能保证在孵企业获得较高在孵绩效,需要与其他因素组合才能显著影响价值评价结果。最后,在创业导向的前瞻性方面,不管在孵绩效高或一般,都存在创业导向的前瞻性(组合1a、组合2 和组合3)或不存在创业导向的前瞻性(组合1b和组合4)。这表明创业导向的前瞻性也同样不能保证在孵企业获得较高在孵绩效,其仍需要与其他因素组合才能显著影响价值评价结果。综上,本文提出命题7。

命题7:仅当创业导向的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与其他在孵绩效影响要素匹配时,在孵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首先,本文基于创业导向、孵化服务以及孵化网络的组合匹配关系,识别出3个在孵绩效较高的创业组合,包括2 种软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创业和1种网络主导逻辑下的创业类型,并识别出两种孵化器类型,即“软服务吸引型孵化器”和“多元网络吸引型孵化器”。与在孵绩效较高的组合相对应,本文还识别出2 个在孵绩效一般的组合,包括“硬服务主导逻辑下前瞻性驱动型创业”和“软服务主导逻辑下迷失性创业”。第一种创业类型是由于缺乏在孵企业提供的各项软服务,在资源缺乏的情境下,即使在孵企业创业导向明确,也很难提高自身在孵绩效;第二种创业类型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创业导向,面对孵化器提供的丰富资源也无法提升自身在孵绩效。

其次,本文在解释变量组合纵向分析中发现:①当孵化器提供较好的软服务时,具备前瞻性或创新性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更容易在孵化器提供的各项软服务帮助下,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②当孵化器拥有多元化的网络时,具备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更容易受益于网络多元性带来的资源空间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③当孵化器缺乏各项软服务时,即使该孵化器提供的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服务较好,具有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也只能获得一般的在孵绩效。④当孵化器提供充足的资源时,缺乏创业导向的在孵企业可能致使其“迷失”发展方向,导致其自身在孵绩效较差。

最后,本文在解释变量组合横向分析中发现:①孵化器提供的软服务相较于硬服务更有利于在孵企业提升在孵绩效。②孵化网络的多元性相较于孵化网络的关系强度更有利于在孵企业提升在孵绩效。③仅当创业导向的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前瞻性与其他在孵绩效影响要素匹配时,在孵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在孵绩效。

(二)研究贡献

本文主要有以下理论贡献:①弥补了现有关于在孵企业绩效研究中单独考察某方面因素对其影响,而忽视多维度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缺口。本研究从整体视角探究在孵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不同于以往从单一维度对在孵企业绩效的研究,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孵化网络、创业导向和孵化服务联合呈现出来的效果,丰富了在孵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②首次将孵化服务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纳入组态分析中,为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绩效研究提供了新视野。以往对孵化器、在孵企业的研究中,少有将孵化器提供的服务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将其作为组合影响因素来考虑则未曾发现。但事实上,孵化服务作为孵化器的特有情境,势必会对在孵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1]。正如本研究所发现的结论,孵化服务虽然不是在孵企业绩效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却会对在孵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是多条获得高绩效路径的核心条件。③深化和拓展了创业导向与在孵企业绩效影响关系研究内容,即印证生态情境会对传统创业研究产生影响。在生态情境中,传统创业绩效影响因素与生态因素交互影响,相互匹配才能促使在孵企业获得高绩效。该结论也有助于解释之前不同研究之间结论相悖的问题,即不同影响因素组合其结果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悖的。

(三)管理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为管理者提供以下建议:①从孵化器的运营管理者角度来看,首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孵化软服务水平,为在孵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创业环境[55]。虽然孵化软服务水平的高低不能直接决定在孵企业的绩效,但其对在孵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孵化硬服务并不是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孵化器运营者应减少硬件设施的打造,努力提高管理资源、融资援助等软性服务水平。其次,网络多元性也是影响在孵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网络关系强度与在孵企业绩效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孵化器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孵化园区主体丰富度,促使在孵企业与众多其他主体形成联系,获得更多的资源空间,以提高自身绩效。②从在孵企业的角度来看,应仔细识别企业创业导向与孵化器生态影响因素与特征,调整不适配的关系组态,选择合适路径获得更高的企业绩效。

猜你喜欢
多元性前瞻性孵化器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造纸信息(2022年4期)2022-05-17 05:15:06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42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0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华东科技(2016年5期)2016-03-15 11:50:16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4:00
孵化器的春天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45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