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记者 吕颜玲
库尔勒市坐落于欧亚大陆和我国新疆腹心地带,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南距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70公里,因盛产香梨也称为梨城。2020年,库尔勒市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被列入自治州、库尔勒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试验、试点、示范重点工作。
在谈库尔勒市高质量发展之前,先看几个数字:
库尔勒市貌
100%。库尔勒市建制村通公路比例达到100%,实现了客运网络与物流网络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6%;农村少年儿童实现15年免费教育,45岁以下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由2017年的85.4%提升到2020年的87.3%,村“两委”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94%,村规民约修订完善规范率达95%以上。
84.95%。库尔勒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95%,设施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林果业等产业机械化率提高至60%。
51%。库尔勒市202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54.93亿元,年均增长4.7%。市财政2020年度科技投入资金1.09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2.5%,比2016年增长51%;2020年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66位、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62位。2020年库尔勒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9798.812万元,同比增长48%,网购金额42636.512万元,同比增长56%,网络零售额37162.3万元,同比增长38.96%;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增加值达51229万元,较2018年增长70.93%;总产值344010万元,较2018年上升50.77%;
110.34亿。2020年库尔勒香梨公用品牌价值达110.34亿元,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产品远销出口34个国家和地区。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达46.5万亩,被纳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库尔勒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除了上面这些数字,2020年,库尔勒在科技创新方面还交出如下的“成绩单”:
20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3项,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科技项目14项;
2020年库尔勒上库高新技术园区和库尔勒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分别达到180亿元和80亿元;
2020年库尔勒全市培育销售额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7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龙头企业2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30家;
2020年新聘科技特派员40余名,立项市级科技特派员项目12个,推荐立项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23项。
从激发创新活力入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团队”“领军人才”评选、培育工作,树立创新光荣、实业兴市的风向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在科技计划项目的推荐、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以倾斜支持。近年来,共评定市级创新型企业25家,创新型团队7家、领军人才19名,共有11家企业入选市科技型企业后备库,市级财政累计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资金额度累计达300万元以上。
搭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各类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提高孵化能力。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政策解读,组织入驻企业举行双创交流,丰富创业内容,激发入孵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本地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健全完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服务平台。已建成库尔勒市-新疆农业大学协同创新信息化平台,并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上海)签订了共建协议,力争通过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集成协同。
推进“工业智造2025”进程,推动库尔勒市“云上开发区”“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推动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搭建云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一批互联网技术服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软件开发、教育文创等新兴企业日益壮大,“互联网+产业综合体”的新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加快转型,红星美凯龙家装网平台、海宝库尔勒(南疆)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上线运行;两化融合不断推进,利泰丝路智能纺纱工厂被列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标准与综合应用项目,凯瑞可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农业信息化及大数据广泛应用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精准化交易,库尔勒欧亚国际棉纱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郑交所合作,棉纱交易进入试运行,“丝路e宝通”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实时为自治州乃至全疆的葡萄酒企业提供精准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以销促产、以价促优、以量增强”。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被列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高新技术企业新疆瑞源乳业以独有的经济发展势能,联动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调动社会金融资本,深植和静县牧区,联营现代养牛场,兴建集现代养殖、文旅结合的牧区小镇,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产业创新支撑乡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赋予的“一区一中心两枢纽五基地”(一区:南疆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一中心:中巴经济走廊重要产业综合承载中心。两枢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五基地: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基地、纺织服装原料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旅游集散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科学定位,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根本,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库尔勒市域内各类园区的空间和资源聚集优势,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园区聚集。大力提升科技服务平台效能,积极探索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结合的模式,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的科研平台和高新技术园区服务能力优势,开放共享、聚集资源、深度开发,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地方立法、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等方式对推进创新型新疆、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为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库尔勒市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驱动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库尔勒市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被列入巴音郭楞自治州、库尔勒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试验、试点、示范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区域科技资源密集度,创新活动活跃度稳步提高。
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以科研合作、创业扶持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传送带”。联合浙江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加快良种繁育、节水灌溉、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开发和集成应用,支撑园区香梨、棉花总产、单产、品质和效益稳居全区前列。
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挥龙头企业行业科研平台优势,立足本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示范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各乡、镇、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渠道,积极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引导科技特派员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以塑造库尔勒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推动品牌集优整合,着力塑造“库尔勒产”农产品品牌美誉。创建新疆著名商标11个、巴州知名商标10个。
强化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专项,鼓励、支持村(队、社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乡土人才、科技人员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通过领办创办合作社、企业、组建利益共同体,将科技、人才、智力、资金等要素导入基层生产一线,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长效发展机制,带动农牧民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如今的库尔勒,已经成为一座集西域风情和水乡风韵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它既有内地都市的繁华,又有边塞城镇的宁静;既有楼兰文明和丝路文化的历史渊源,又有街衢宽敞、道路畅通、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现代气派;既有入云天山、巍巍昆仑的雄健,又有孔雀河、天鹅河穿城而过,碧波荡漾、月夜泛舟的柔美;还有23个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共建美好家园的盛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