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1-12-03 04:48:14盛健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耳病病猪患病

盛健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266700)

猪蓝耳病也被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危害养殖业的烈性传染病。猪蓝耳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疾病,目前已被我国列为二类传染性病。另外,猪蓝耳病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该病只发生于猪,不会出现在其他动物中,尤其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感染。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易发生该病。本文主要介绍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猪蓝耳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场经济损失。具体内容如下。

1 猪蓝耳病的危害

1.1 低母猪繁殖能力

猪一旦出现蓝耳病就会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种公猪的精液内会存在大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从而导致种公猪的精子活性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精子死亡,进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下降、流产率上升、仔猪存活率下降。另外,猪蓝耳病还可影响患病母猪日后的繁殖能力。因此,猪蓝耳病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1.2 生猪死亡量上升

生猪在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会出现厌食等症状。厌食造成的营养供应不足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面对病毒入侵时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造成生猪大批量死亡。

1.3 养殖成本增加

猪在感染蓝耳病后,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治疗蓝耳病还需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因此,猪蓝耳病可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另外,若出现大批量死亡,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1]。

1.4 继发感染

出现猪蓝耳病的养殖场内会存在大量的病毒,很难完全做到清除,因此会持续影响健康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由于蓝耳病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该病可大大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例如非洲猪瘟、副嗜血杆菌病等。

2 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

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较多。第一,新引进的种猪由于未进行严格的疾病检验检疫和相应的隔离措施,从而导致猪蓝耳病随新引进的种猪而爆发。第二,进入养殖场内的车辆、人员、设备未杀菌消毒,导致病毒依附在物品表面进入养殖场,引发猪蓝耳病的爆发。第三,养殖场内环境管理差,蚊虫、苍蝇大量存在,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第四,养殖场内防疫工作不到位,饲养人员对猪蓝耳病的了解不足,对病猪处理不当,也可导致猪蓝耳病的爆发。第五,过量使用抗生素造成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患病的几率增加[2]。

3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任何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妊娠中后期的母猪和新生仔猪最易感染。猪蓝耳病发病呈现爆发式流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死亡率超过80%,发病率在20%~100%。一旦感染该病,病猪将持续携带病毒成为新的传染源。患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可以通过唾液、尿液、精液和乳汁向外界排放病毒。感染该病的母猪也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仔猪。另外,猪蓝耳病具有区域性的流行特点。

4 猪蓝耳病的病原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起猪蓝耳病的病因。该病毒隶属于脉炎病毒属,是一种RNA 病毒,具有囊膜,形状为球形。目前已发现NA 和EU 毒株。该病毒在pH5~6 的环境下可稳定存在。另外,该病毒对温度敏感,高温下可将其迅速灭活。除此之外,该病毒还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可快速将其灭活。

5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猪蓝耳病分为急性猪蓝耳病、慢性猪蓝耳病及隐性猪蓝耳病3 大类。

5.1 急性猪蓝耳病

患急性蓝耳病的猪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耳朵变为蓝紫色、呼吸困难、高热、严重腹泻等症状。另外,患病的妊娠期母猪可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死胎等症状。患病的仔猪出现出抵抗力差、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嗜睡、打喷嚏、肌肉震颤,腹式呼吸等临床症状。仔猪断奶后感染该病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出现炎症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皮肤颜色会变为紫青色。

5.2 慢性猪蓝耳病

患慢性蓝耳病的猪主要表现为繁殖性能降低、抵抗力下降,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病猪会出现多种继发感染。母猪患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发热、流鼻涕、轻度腹泻。患病后期可出现瘫痪症状,最后衰竭死亡。公猪还可表现为精液质量差。

5.3 隐性猪蓝耳病

患隐性蓝耳病的猪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少数患病猪表现为轻微的咳嗽症状。但若未采取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影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6 猪蓝耳病的诊断治疗

6.1 临床诊断

患蓝耳病的猪具有体温升高的症状,因此,高热是一个检验猪蓝耳病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对其判断标准为体温升高,耳朵背面、边缘颜色变为深紫色。腹部、尾部皮肤发紫。眼睛有结膜炎现象,同时伴有咳嗽症状。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解剖可发现肺部、心脏等部位出现实质性病变。

除临床症状外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才可确诊,实验室诊断主要是通过对肺、支气管等部位的病毒细胞进行病毒识别,通常采用PCR 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采集病猪的肺脏、淋巴结进行基因提取,随后反转录、扩增,查看病毒基因进行最终确诊。

6.2 治疗

对于患病的仔猪可使用蓝可净和替米进行联合治疗。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喂食,连续喂食一周,可有效提高患病仔猪成活率。

由于患病的育肥猪死亡率较高,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蓝可净和氟苯尼考联合治疗,连续使用10d 可基本治愈。

针对患病不发情的母猪可通过使用蓝可净、葡萄糖、多维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母猪受胎率。对于分娩后无乳的母猪可通过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5d。同时可搭配使用青霉素进行疾病治疗。

对于有发热症状的病猪可通过注射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也可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荆防败毒散和替考米星进行治疗,连续喂食一周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现象。

7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7.1 加强饲料管理

饲料管理工作可直接影响猪群健康。养殖场内饲养人员需加强饲料管理、控制饲料质量,减少因喂食变质、过期、霉变的饲料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进而提高感染蓝耳病的概率。另外,日粮应注意营养搭配,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均衡性,满足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从而提高生猪抗病力,降低患病概率。

7.2 加强环境管理

严格的环境管理也是降低猪蓝耳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做好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可有效降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在蓝耳病的防治过程中,应注重饲养环境的消毒杀菌工作。中小规模养殖场内往往由于消毒杀菌工作不到位导致患病概率大大提升。日常杀菌频率为1~2d 消毒1 次,疫情爆发期应增加相应的杀菌消毒次数,保证环境的清洁。

7.3 病死猪的无公害化处理

病死猪的无公害化处理是有效降低猪蓝耳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猪蓝耳病发病区域内病死猪,病猪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均需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同时还需对被污染的料槽、水槽等用具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另外,对于进出厂的车辆、设备等也需采取彻底的消毒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猪蓝耳病的大规模传播,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7.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防止猪蓝耳病最有效的措施。对于有猪蓝耳病发病史的养殖场,必须定期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针对不同日龄的猪,可注射不同剂量的灭活疫苗。3 周龄以上的仔猪可注射2ml 疫苗,且首免1 月后可进行2 免。母猪在配种前需注射4ml 疫苗,公猪每半年需注射一次疫苗,每次注射剂量为4ml。

8 结语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可严重阻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日常饲养人员需加强饲料、环境管理,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以及病死猪的无公害化处理,降低蓝耳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耳病病猪患病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2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56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0
猪蓝耳病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8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