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宝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政策保障。乡村旅游业逐步成为各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乡村生态环境被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各级政府应重视资源开发的问题,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使乡村振兴获得可持续发展。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结合乡村本身所具备的自然人文风俗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以独特的风格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前往参观赏玩,进而带动与当地旅游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对于推动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巨大作用。
近年来,由于城市中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周边游、农家乐、乡村度假等休闲娱乐项目,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而城市人群的出行游玩也为各地乡村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1]。以往,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的发展上,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乡村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正在悄悄兴起。对于农民来说,不管是农业还是旅游业,只要能为其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他们都会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若能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不仅能更好地整治乡村环境,使其越来越整洁,越来越令人赏心悦目,适合居住,也会以其独特的田园美景、乡村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生活。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多条乡村旅游产业链,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大幅度创收,还能在乡村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活力。
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以乡村资源为基本立足点,其中包括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乡村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只有兼顾田园特色和整洁、便利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容易吸引城市人群的目光,吸引更多愿意前来体验生活的游客。而村民们作为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参与者、受惠者,在树立了乡村旅游意识的前提下,会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提升自身的文明自觉性,加强乡村民风建设,乡村环境也将得到持续改善,这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兴盛和乡村经济增长能够起到良性推动作用。除了对当地经济和环境具有促进作用以外,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还有利于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一些乡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村寨,会在宣传当地旅游资源、文化时着重宣传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风民俗,以求在千篇一律的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特色民俗文化的展示与渗透,可更有效地感染前来体验的游客,将在乡村旅游时感受到的民俗文化带回都市,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
不少开发者并没有认识到乡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甚至并不了解乡村旅游概念,只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不考虑环境实际承载力,没有对当地环境进行深入调研及科学规划,没有长远的开发计划,容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资源被浪费[2]。也有些开发者只是为了得到政府补贴,却不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在服务设施、质量上均不达标,不仅导致人力、财力浪费,也不能给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生态及经济效益均不佳,最后这一旅游项目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获得成功后,会带动其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各地乡村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会习惯于借鉴某些典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经验,运用拿来主义,对已经获得成功的旅游产品进行仿制,没能立足于自身,深入挖掘本地乡村的特色,缺乏创新点,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有些开发者没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对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仅仅进行简单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想到去依托这些资源开发一些创意类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单一、没有创新点、游客体验不到新鲜感,长此以往,可能让游客们对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创收。既往在对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中,上述现象较为多见,特色产品少之又少,即使是当地独特景点衍生的纪念品,都可能是仿制另一处更有名的景点的设计,这些都会影响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我国乡村旅游产品比较匮乏,产品类型少,旅游体验方式较落后,发展进程也较缓慢。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开发者并没有站在游客的角度来设计旅游产品,且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使得游客可选择的范围并不大。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完善的监管,没有科学的经营、管理规划,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当地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参与度不高,有关部门也没有特别针对旅游服务这一方面对当地居民进行相关培训,使得居民服务接待能力较低,游客得不到良好的旅游服务体验[3]。再加上不少村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到旅游环境的整洁程度,进一步导致乡村旅游环境被污染和破坏,最终出现无论是旅游服务还是环境质量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的现象,吸引不了游客的目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也切实对当地各种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开发,但在宣传方面却存在辐射范围不够广、宣传力度不够大、推广范围较小的情况。多数乡村地区印发了宣传册,但只是在周边的局部地区进行分发,宣传范围较小,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吸引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效果不尽如人意。
乡村旅游开发者和当地相关部门、政府都应意识到,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更应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需要做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重,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将其作为吸引游客的一大要点[4]。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引,在今后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以往,不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下,整体建设水平较差,为了经济效益而不惜破坏生态资源、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并不可取,即使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其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却很难被修复。所以,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应立足于当地乡村的特点,分析特色资源,进行资源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源开发计划和长期经营规划。可以邀请社会专家来评估各类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尽可能降低因资源开发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对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可持续发展观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开发者应认识到旅游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弊端,尽量带着创新思维来规划将进行开发的乡村,立足于当地乡村自身特点,寻求和其他乡村旅游点不同的特色。应紧跟时代脚步,观察、调研热门景点的热门旅游产品,对其特色和优势进行认真分析,找到其受到游客欢迎和喜爱的原因,并分析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将其落实到当地乡村旅游产业中,赋予当地旅游产品新的面貌,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广大游客审美的旅游产品。通过搜集当地乡村特色产品信息,对土特产进行大力开发,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游客,带动土特产消费,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应依托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如追溯历史文化,将其制作成相应的科普书籍、艺术品等,赋予深厚的文化特色,以创新性的目光面向大众市场。
乡村有其特定的发展历史,可以用来打造不同类型的旅游主题,制作成多个旅游板块。如一些有着显著革命意义的地区,可以以红色旅游主题为特色,尤其保留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起到重要作用的生活、农业工具或建筑,在游客进行参观的同时,为他们介绍当地曾经发生的战争、这些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在当时的作用等,也可以让游客亲自操作这些农具,体会当年的生活,通过各种相应的情境创设,为游客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丰富对乡村旅游的全新认知,并从中收获历史知识,感受革命文化。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旅游的范围、内容和价值,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层次。后续在游客们无意或者有意的宣传下,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乡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为各自均有着较强的独立性,缺乏相互联系,在资源互补方面缺乏优势。在进行乡村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同一地区需注重加强景区间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打造更多的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为游客们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在乡村区域内部实施现代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各类便捷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个人素质,为游客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各地乡、县级政府也应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及投资,使当地乡村资源开发能获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虽然不少地方都对当地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但能够真正吸引到游客的却少之又少,多数游客都不会将乡村景区作为度假首选。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开发者对乡村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乡村知名景区少之又少,品牌建设水平较低,开发者应该采用高效宣传手段,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当道的背景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开发者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旅游景区宣传片等,推广宣传当地旅游特色及景区风光,赢得更大的乡村旅游市场。一方面,应该在宣传过程中凸显乡村景区的自然景色之美,再现乡村景区的生态环境,并推广生态产品、当地特色美食,吸引游客注意。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节庆活动等开展宣传,为游客提供旅游优惠,依靠创新性的广告策划方案与多元的公关宣传手段,将品牌建设落到实处。
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各地乡村开发者应认真分析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出有效的策略,推进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