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城西幼儿园 黄 莉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亟须提出解决措施。科学活动的组织可以有效解决一些问题,利用科学活动的趣味性可充实幼儿教学课堂,关注幼儿的个性需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比如不能很好地处理“玩”与“学”的关系、活动开展得较混乱等。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程度以及自身兴趣,灵活动态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并在真实的接触和感知事物之后逐渐产生一定的科学认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涯开启的地方,如果能在幼儿园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吸收科学知识,并且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多种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构建科学概念,较早接触科学事物。同时,在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科学教育的情景教学内容安排,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与拓展,使幼儿在快乐生活的同时快乐学习。在教授课堂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强调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最大化科学知识输入,帮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化教学,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十分有利,所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说,由于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面对教师的演示动作、面部表情和语气谈吐等会十分好奇,然后逐步进行模仿。这个模仿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因为眼到、口到、手到才能顺利完成一件事情。幼儿科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也同样如此,他们一方面要参与其中,遇到游戏障碍必须与小组内幼儿合作或求助教师,或者自己想办法战胜它,这能锻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在好奇心驱使下会想进一步探究科学事物背后的奥秘,这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所有的活动组织都要求幼儿理解和运用,基于幼儿自身的生活常识和学习积累,将幼儿的知识网互联互通,将社会现象上升到科学知识高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教学活动设计为绝大多数幼儿接触过的知识链。在因材施教方式下,指导幼儿了解各个教学重点,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注重科学知识的现状、未来与发展。幼儿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链,理解科学现象的同时加以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坚持开放性原则,不要将教学内容囿于教材内容,联系前期教学基础,适当拓展后期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价值,鼓励和监督幼儿对所有课堂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周边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叶子、花草等开展科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大自然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素养。在活动参与中,幼儿可以捡树叶,在草地里捉虫子、找石头,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认知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起到交流合作的目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幼儿园科学课堂上,科学实验将科学现象展现在幼儿眼前,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体会科学的形成与变化,可以帮助幼儿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对公共教学设施充分利用,整合教材学习与实验操作,能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与危险性要求所有实验均在教师的指导与保护下进行,幼儿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教师在每个实验重难点上配合幼儿进行实验操作,随时准备给予指导和纠错。正确归类实验器材,安排实验结论总结体会,教师进行说明补充。实验结束后,幼儿不但在体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更在交流合作中促进了友谊,强化了团队意识。其次,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成长。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指导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通过具体的实践参与以及教师的指导,幼儿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此外,幼儿本身就对一些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索和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日常生活与科学教育进行衔接,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对于幼儿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在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科学素养以及文化思想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中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把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教材内容相联系,整合成为新课程要求下的科学知识教学内容。在幼儿分组讨论知识时,总结科学知识的同时巩固知识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为教学实验增添更多可能,激发幼儿对科学课程的无限热情,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与实验课程同步进行,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不仅如此,在幼儿园的户外科学活动中,小兔子、小鸭子以及各种动植物十分丰富,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最好的自然资源。同时,大自然的奥妙需要幼儿实际探索感知,所以科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必要时可以提供情境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其中隐含的科学知识,并与各类科学活动的内容相辅相成,拓宽科学知识范围,让幼儿奠定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有利于未来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科学内容的教授与拓展,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和实验课程,提高课程知识的内化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幼儿的课后练习和实验操作的学习速度和运用准确性中分析幼儿对教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以此进行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调整,随时安排最新的教学计划,配合幼儿的理解进度,促进幼儿对科学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让科学从二维的书本联通三维现实,不仅学以致用,更能触类旁通。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更要求教师对幼儿有更多课外了解,这需要教师与幼儿有更多的课外互动,促使更多幼儿了解和热爱科学。比如,在捡树叶的活动中,树叶生长衰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并且一棵树会掉落成千上万的树叶,成年人能够理解植物一年四季生长变化的现象,而幼儿对这一切都是刚开始接触,并不理解这种现象,所以难免存在疑惑和好奇。因此,在科学活动开展中,家长需要一起进行活动参与,通过捡树叶发现不同树叶之间的区别,发现树叶掉落的规律以及植物生长变化的科学知识,促使幼儿在实际接触中发现树荫树叶之间的关系。科学活动的参与十分重要,能够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会丰富的科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感知逐渐对科学产生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应拓展科学活动的游戏空间,进而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系统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与发展性增强,不论是对幼儿的科学热情,还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都极具挑战。对此,新课改背景下更加要求教师坚定教学理念,结合现实生活,基于幼儿的知识基础配合科学课程,指导幼儿了解和拓展科学知识,明确自身职责,明确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积极、快乐、通俗易懂的知识网络,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信仰,增强科学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