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凤(南昌市第九医院,江西 南昌330000)
艾滋病(AIDS)至1981年报告以来迅速蔓延,时至今日,我国的AIDS人群在迅速增加,病人群体也从社会人群发展至高校高发,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因此,针对HIV/AIDS病人的医源性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使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我国HIV/AIDS病人的大量增加,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的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特别是急诊手术治疗,职业暴露的风险更大[2],因此,规范得对HIV/AIDS病人进行职业暴露的防护势在必行。
1.1 HIV感染源感染源可来自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可成为医护人员的感染源。其中,感染性最强的是临床上暂时无症状的病人,而血清抗体呈阳性的病毒携带者[3]。
1.2 HIV感染途径医护人员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染,主要的是破损皮肤接触了含有HIV病毒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或者被含有HIV感染血液的针刺伤,或是其他利器刺伤。
2.1 完善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制度根据国内外职业防护标准,制定符合我院临床工作并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与制度,制定出防护流程,进行各项流程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对HIV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自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2.2 HIV职业防护培训所有护士,特别是急诊科护士在上岗前均应进行HIV/AIDS的相关职业的防护培训,学习并掌握HIV感染的途径、传染源、传播方式等知识,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及掌握防护技巧。并且明确出现针刺伤不良事件后的处置方案。皮肤有伤口的医务人员应避免接触HIV/AIDS病人。所有科室护士均需经严格的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对手卫生的考核必须熟练,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避免用污染的用直接接触暴露的皮肤、黏膜、眼睛等部位。急诊科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在大部分病人就诊及进行治疗时许多检查结果并未出,其中包括HIV检查,使得护士在进行操作时的职业暴露风险加大,特别是针刺伤的不良事件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进行规范的职业防护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2.3 个人防护在对HIV病人进行医疗操作时配戴防护口罩、防护镜、戴双层手套、穿防护隔离衣、加套鞋套。如发现以上防护用具沾染上病人的血液立即更换。出隔离病房后更换防护用品。防止将可能沾有HIV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的用品带至其他区域,造成医源性污染。
2.3 设置HIV护理单元HIV病人均住入专门的隔离病房,并设立明显的标志与普通病房进行区分。进入专人护理。由于HIV/AIDS病人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常并发其他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此类病人再进行加强隔离。在门诊一旦发现HIV阳性病人既启动HIV/AIDS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预案,对病人进行隔离,通知对隔离病房备班的护士做好职业防护准备,所有针对该病人的操作均在隔离病房内进行。医护人员必须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口罩、眼罩等防护用具,并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按特别传染病垃圾进行处理。对于加强隔离的病人,所有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用品均为专人专用。
2.4 污染物的处理对HIV/AIDS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等进行特殊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均需行特殊消毒后统一标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非一次性器械如弯盘、穿刺针等,均需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送高压灭菌。隔离病房中的物品、墙面、地板等均定期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需要现配现用。避免多人进出隔离病房。
2.5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完整皮肤暴露后立即使用肥皂水及大量流动水进行冲洗,粘膜暴露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出现针刺伤,应从近端向远端用力挤压伤口,使血液排出,使用碘伏冲洗伤口,并反复消毒[4]。并立即上报院感科,进行暴露评级,遵循意见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性用药,做好登记,于暴露后做好血液检测。分别于暴露后的第4、8、12周及6个月后,检测血液,检测血清HIV。
我院每月收治60例以上HIV感染病人,病房常住病人数为40余人,部分病人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肺结核、细菌感染等。近10年来无一例医护人员发生HIV感染。加强对HIV感染病人的管理、规范操作、提高防护意识、医疗垃圾及时处置。自觉落实各大项防护措施,避免HIV的职业暴露,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对防止HIV的医源性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虽然生存期越来越长,治疗的药物也更加有效,但目前仍是不治之症,不论一般人群或是医护人员均是谈艾色变。由于担心职业暴露,众多医院不愿意收治艾滋病人,而我院为传染病医院,敢为人先,担负起收治艾滋病人的重任。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HIV/AIDS病人例数遂年增加,这也反应了社会人群,特别是高校学生对性卫生知识的短缺。大量的文章及知识宣教均说明平常与HIV感染者的接触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而做好防护至关重要。
由于HIV病房是艾滋病人集中的区域,需要进行明显的标识及特殊的隔离。而针对艾滋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更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由于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使医护人员随时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因此,在保证安全、高效得对病人进行医疗护理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对自己进行有效的防护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职业热情,又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医疗及护理技能,既做到使病人接受有效的医疗与护理,又不使自己出现职业暴露,并且避免出现医源性的HIV传播。
即使出现了职业暴露,首先稳定心理,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在暴露后的第4、8、12及6个月后检测血清HIV病毒。由于暴露具有感染HIV的风险,因此,每位医护人员应坚持预防的策略,尽量避免发生血液暴露和针刺伤。从我院近10年的医护工作中,出现过13例针刺伤职业暴露,但在给予预防性处理及反复检测后,未出现HIV感染事件。因此,在针对HIV病人的医疗操作中,加强职业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风险,做好全面的防护是保护自己安全与避免医源性传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