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初探

2021-12-03 14:27龙高云
八桂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会馆华人社团

龙高云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前言

勿洞位于泰国最南端,隶属也拉府,是一个与马来西亚北部三面交界的边陲小城。置身勿洞就像走进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城”,大街小巷华人商铺林立,中文招牌随处可见,市面上华语流行程度极高,每天早上五六点路边坐满了等候喝早茶的男女老少。根据泰国也拉府政府有关勿洞历史的记载,“大约在佛历2343年(公元1800年),第一批华人从中国南部乘船而出,在马来半岛登陆,而后搭乘牛车或徒步进入今日的勿洞地区。”①泰国也拉府政府:《勿洞市历史史略》,2020年版,第43页。转眼百年,一批批华人追随亲友的脚步漂洋过海来到勿洞,他们在最初还是一片原始森林的勿洞土地上挖锡矿、开芭(砍大树)、种植谷物和橡胶树,渐渐打下了这座城市的基业,成为这里名副其实的“拓荒英雄”。

勿洞目前注册人口约6万,其中华人约占35%,主要来自广西、客家、福建、广肇、潮州五大方言群体,其中又以广西籍华人最多②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2月访谈泰国勿洞市市长容志江先生的录音整理。。因此,勿洞也被誉为泰国的“广西村”。泰国华人通常都认为“勿洞是广西人到达泰国后最早的落脚点,也是泰国广西籍华人最集中的地方”,这是有史料依据的。据《南洋八桂通鉴》记载,“八桂乡人,梯山航海,相继南来者日众,足迹所及,遍于星马泰南勿洞各地……此种冒险犯难,开疆辟土之精神,殊堪嘉尚。”①王立权(版权人):《南洋八桂通鉴》,吉隆坡:八桂文化出版社,1963年版,星马泰南八桂同乡分布图页。这些南下泰国谋生的广西人,均是先从沿海便捷的马来亚登陆,在当地从事锡矿、胶园、木材、造船等行业两三年后,才迁移至勿洞。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来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如树胶、锡矿等生产全部停顿,人们只有靠种地种谷物藉以谋生。但在马来亚要想讨得合法土地很难,于是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广西前辈来到泰国最南部的“勿洞”找寻出路②梁师侠:《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1982年版,第67页。。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三十年间,数以万计的广西人在亲友的引领下先后来到勿洞创立家业,在他们的辛勤建设下勿洞逐渐繁荣,家家户户堪称财丁兴旺,已然成为广西乡亲的聚集地。据1985年《广西文献》记录,“在泰国境内(广西人)以地区分别,又以也拉府(勿洞)为冠,京都亚之,宋卡府、罗勇府、春蓬府次之,清莱府、清迈府、尖竹汶府殿之③《广西文献》,1985年第28期。。在祖籍地方面,笔者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在勿洞随机收集了部分广西籍华人的通讯录(共634人),其中广西容县的有579人,岑溪49人,北流6人。那么基本可以推断,泰国勿洞90%的广西籍华人均来自容县④该数据来源于作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在泰国勿洞的广西会馆、八桂堂、覃氏宗亲会、封氏宗亲会、徐余涂佘宗亲会、勿洞人寿互助社,随机收集到的广西籍华人通讯录统计结果。。

海外华人社团是华人强化文化认同、建构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地缘性华人社团,更是该属华人在当地具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在整个泰国华人社会中,广西人由于到达时间较晚、人数较少,而常被视为“边缘群体”。但在勿洞,广西人却是当地华人社会的主流,泰国第一个广西人的宗亲社团组织,以及第一个地缘性社团“广西会馆”均诞生于此,并且这里也是泰国广西籍华人社团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目前,勿洞正式注册的广西籍华人社团共有8个,即勿洞八桂堂、勿洞泰国广西会馆、覃氏宗亲会、封氏宗亲会、李氏宗亲会、梁氏宗亲会、徐余涂佘宗亲会、勿洞人寿互助社。其中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影响力最大,但凡加入本地华人社团的广西籍华人基本都会以这两个社团为主,而后再同时参加其他社团。其余几个社团,虽然在名称上不能明显看出“广西”的地缘性,但从创办至今其成员均为广西籍华人,因而均可归入广西籍华人社团的范畴。

学术界对于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有过一些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八桂侨史》(现为《八桂侨刊》)曾连续多期刊载过有关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文章,主要针对社团创办历史及社团日常活动进行描述。黄桂林⑤黄桂林:《泰国勿洞八桂堂简介》,《八桂侨史》1989年第1期。介绍了勿洞八桂堂的简史,潘瑞安⑥潘瑞安:《泰国勿洞八桂堂推进慈善福利事业》,《八桂侨史》1992年第3期。报道了1992年勿洞八桂堂的某次例会会议记录,晓冬⑦晓东:《马来西亚吡叻广西会馆访问团访问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八桂侨史》1990年第2期。、梁荫祯⑧梁荫祯:《勿洞广西乡亲概况》,《八桂侨史》1989年第2期。、余积源⑨余积源:《勿洞泰国广西会馆举行1990元旦会员大会》,《八桂侨史》1990年第1期。介绍了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一些对外接待和回乡访亲活动。90年代初,赵和曼⑩赵和曼:《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358页。对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历史资料进行了系统汇编,其中在海外社团部分专门介绍了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创建历史。近年来,有关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专门研究似乎较少,但在几篇有关泰国勿洞华人的硕士论文中有所提及。素利亚⑪[泰]素利亚:《泰国勿洞华人的文化属性》,泰国东方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在《泰国勿洞华人的文化属性》中,通过访谈广西、广肇、潮州、福建、客家五属华人会馆的12位领袖,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的问题。黎美凤⑫黎美凤:《泰国勿洞市华人对泰国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影响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在研究泰国勿洞华人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影响中,提到了华人会馆的作用。韦益春①韦益春:《泰国勿洞桂籍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介绍了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组织形态、影响力和文化传承的困境。综上所述,关于泰国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已有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探讨范围,只聚焦在“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两所社团之上,而对其他的广西籍华人社团并未提及;二是早期有关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研究,以历史简介或新闻报道式的情况介绍为主,而对于社团创建背后的原因、发展脉络以及建设中的内部变迁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三是近年的研究结合了勿洞华人社会的发展困境,比较注重探讨会馆对文化方面的作用,而笔者认为勿洞华人社团的重要作用并不仅停留在文化方面,它的功能似乎已跳出了本属华人,甚至华人本族的圈子,呈现了与社团创办之初不一样的功能定位。

本文将以泰国勿洞所有的广西籍华人社团为研究对象,拓展之前研究只针对“广西会馆”的局限,更完整地呈现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全貌;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历史沿革—内部矛盾与共生—新的功能定位”几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挖掘社团创建背后的原因和发展脉络,而不再是零星、单一层面的介绍性描述;通过选择“勿洞”这一泰国最早的广西籍华人社团诞生地,以及泰国广西籍华人社团最集中的地方为田野点,以期透视出整个泰国广西籍华人社团的特点和面貌。

二、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历史沿革

勿洞华人中的广西籍华人居多,但广西籍华人正式成立华人社团的时间却基本晚于本地的广肇、客家、福建、潮州这几大方言群体。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勿洞当地还流行这么一句话“吃饭是稀粥,咸鱼没有头”,来形容广西人经济落后、群龙无首的局面。但也正是在勿洞,诞生了泰国第一个广西籍华人的社团,并且目前正式注册的广西籍华人社团多达九个,居当地各属华人社团数量之首。那么,广西籍华人的社团在泰国是怎样诞生的?当初他们又为何迟迟没有组建起来呢?

(一)开疆拓土,各自为政

广西人昔日背井离乡、梯山航海来到泰国谋生,后扎根于勿洞,其中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勿洞地势高峻,海拔1900英尺,境内群山层叠、森林茂盛②泰国勿洞市市政局:《泰南边境之城——勿洞》,2014年版,第6页。,由于地处热带、全年雨量充足,既少酷热也无严寒,非常适合种植橡胶树。但要将这大片的原始森林开辟种上橡胶树,首先要做的便是砍大树。据当地一般华人回忆,这原始森林里的大树小者直径三四尺,大者五六尺,要斩下这些大树既要大刀阔斧,又要用脑筋。有时猛兽毒蛇出没,恐躲避不及,更是水深火热。大树被砍下后,经过烧芭(焚烧树叶树枝)而后才可以种芭(种橡胶树)。橡胶树的生长并非一两年可成,一般要经过八年至十年,所种的胶树才可以开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广西人则在开辟的土地上种植谷物或蔬菜度日,有时拿到市面上或毗邻的北马地区销售,获得些许钱财养育一家上下。

种植橡胶树、割胶、收胶水卖给胶商,这是广西籍华人最普遍的生计方式。一般广西籍华人家庭都有自己的橡胶园,少则十亩八亩,几乎是整个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胶园大都是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大山里边,为了照看胶树和谷物,大部分人平时都居住在胶园里,除非购置日常用品或节庆之时才到市面上逛一逛。加上割胶的时间十分讲究,时常昼夜颠倒,人们更无暇顾及社会之事。

“像我们割胶的人,每天凌晨3点起床去胶园,大约割到5点多结束。割胶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气温凉爽的时候,不然割出来的胶水很快就凝结,不好接胶水了。我早上回去休息,接着要买菜做饭给孙们吃,接近傍晚又去胶园淋水,晚上大概8点多就睡觉了。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③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19年7月访谈勿洞广西籍华人L先生的录音整理。(勿洞广西籍华人L先生,现年65岁)

“我6、7岁的时候和全家住在胶园里面,我们兄弟姐妹5个,父亲每天叫我们凌晨起来帮家里割胶。6点多割完我回到家里冲个凉,7点又要赶到市区的中华学校上课。因为晚上没有休息好,我上课的时候总是非常困。我常常问父亲,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辛苦,他说人要吃得苦,而后才有能力帮助别人。”①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1月访谈勿洞广西籍华人R先生的录音整理。(勿洞广西籍华人R先生,现年50岁)

广西籍华人在勿洞的生计方式,决定了他们更习惯生活在城市边缘或远在深山的胶园里。勿洞极好的自然条件给擅长务农的广西籍华人提供了很好的谋生平台,他们在勿洞各自安家,鲜有外出打工的情况,因而对于外界所谓的社会名誉、地位等并不太在意。

(二)社会觉悟,始建社团

二战过后,勿洞结束了被日本人蹂躏的艰苦生活,同时,近代广西人下南洋的历史接近尾声,勿洞的广西籍华人数达到了稳定的数量。1950年韩战爆发,刺激胶价迅猛飞涨,一时间达到了每基罗(公斤)22泰铢的高峰②彭秀广:《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1982年版,第69页。。因为生产橡胶几乎是广西人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时每个人的钱袋子都是鼓囊囊的,远近的人们慕名来到勿洞游玩,顿时间茶室、戏院、商铺、餐厅等一家家兴起,市面上热闹非凡,商业一片兴旺,勿洞“小金山”的美名不胫而走。经济生活的改善,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成立社团组织,构建一个供远近乡亲休憩交流的驿站,成为一批广西籍华人的想法。

1948年,勿洞第一个广西籍华人的社会组织“覃氏宗亲会”成立。据宗亲会的名誉理事长覃庆惠③覃庆惠,勿洞覃氏宗亲会名誉理事长,祖籍广西容县,现年86岁。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2月访谈覃庆惠先生的录音整理。介绍,覃氏算是勿洞广西籍华人里的“大族”,人数相对较多,广西籍华人常常住在胶园里面,有时想来市面上的医院看病或看望几个亲友,当天晚上不方便返回,就想建一个驿站供大家休息。另外,广西籍华人在马来亚基本都有亲戚朋友,而马来亚的覃氏宗亲会早已成立,他们过来勿洞交流也需要一个地方。在这之后,封氏、李氏、梁氏宗亲会也相继成立。

生老病死是华人定居他乡后首先面临的问题。1962年,勿洞人寿互助社成立。所谓人寿互助,即为会员办理丧事,协理身后事宜。勿洞人寿互助社,原名“甲凛义山人寿互助社”。在勿洞称乡村为“港”,勿洞市有两个主要以广西籍华人居住的乡村,即甲美港和凛蒙港。从这两个乡村里走出了四位乡贤:陈玉柱、黄有志、李荫东、梁际时。四人共同倡议成立了该组织,宗旨是为甲凛两港逝去的会员协理丧事,购买香纸宝烛,收集人情费用(福利金)等。如今人寿互助社的地皮租赁给他人做摩托车修理部,每月所得租金主要用于甲凛义山(华人公墓)的修建和管理。

20世纪60年代之后,客家、广肇、潮州、福建籍华人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会馆,而广西籍华人的会馆却迟迟没有组织起来。为了转变外界对于广西人一盘散沙、群龙无主的刻板印象,由黄敬南、饶恒模、黄东华、邓树雄、胡宁、刘金生、李荣发等发起,联合众多广西热心同乡,于1969年注册成立了勿洞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广西籍华人会馆“勿洞八桂堂”。其实广西籍华人原本想申请注册的是广西会馆,但由于当时泰国法令规定,自1961年起不得以地方名称注册华人会馆④邓深元:《泰国勿洞八桂堂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特刊(1969—2019)》,2019年版,第33页。。经再三讨论,大家决定借慈善机构之名(,即功德的意思),中文以“八桂”代表“广西”注册成立,这便是广西籍华人同乡团结的起始。不久之后,“八桂堂”加入了勿洞华人社团最高机构——勿洞慈善堂,与勿洞客属联络办事处(勿洞客家会馆前身)、广肇音乐社福利社(勿洞广肇会馆前身)、福建鸣凤音乐社(勿洞福建会馆前身)、潮声音乐社(勿洞潮州会馆前身)平级,代表广西籍华人在勿洞华社占有一席之地。

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泰国政府对华人政策转变,允许并承认以地方名称注册华人会馆。1979年,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这便是广西籍华人在泰国成立的第一个“广西会馆”,完成了几十年来全体生活在泰国的广西籍华人的夙愿。该会馆是以黄东华、胡宁、饶恒模、曾南、韦郁、覃庆钊等乡贤大力推动,中期加入了黄桂忠、李荣发、马宇彰、李树蕃、潘绍南、梁蔚轩、邓树雄、韦永贞、周振邦、封家荣、梁师侠等进一步力促其成,后期再经邓永泉、龚芬荣、彭秀荣、梁国基、余积源、吴胜周、刘统任、梁同昌、覃真儒、文悦全、陈玉荣、陀有、陆毓侨、潘逮炎、陀镜章、黄振贤、容启谋、梁荫祯等共同发起筹办的①龚芬荣:《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1982年版,第59页。。目前,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是本地会员人数最多的社团,先后经历了8届理事长:龚芬荣(1980—1985)、吴胜周(1986—1988)、覃庆钊(1989—1991)、彭秀广(1992—1994)、梁同昌(1995—2002)、夏金德(2003—2004)、陆毓侨(2005—2006)、凌东生(2007—至今)②该数据来源于作者2020年2月在泰国勿洞广西会馆调查的统计结果。。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创立之后,积极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多地的广西会馆密切交流,后又与泰国各地广西会馆、世界广西同乡会、中国驻泰王国大使馆、广西侨联侨办等诸多机构和部门友好往来,可谓影响力很大。从此,广西籍华人在整个泰国华人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焕然一新,用当地广西籍华人的话说:“而今,我们的同乡无论去到什么地方,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广西人了。”

三、两所“广西会馆”的矛盾与共生

对于任何一个华人群体来说,当他们对移居地的生活已经完全适应并融入之后,一部分人开始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那么华人内部的矛盾就会逐渐浮现。在华人人口仅2万多的勿洞小城,有两所“广西会馆”,即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勿洞八桂堂成立时间较早,虽然性质为慈善机构,但其社会功能完全与会馆相同,它是勿洞华人社团最高机构“勿洞慈善堂”里唯一合法的广西代表,与本地客家会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齐名。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是广西籍华人在泰国成立的第一所“广西会馆”,因其注册名称的原因,使其不但在本地拥有更多的广西籍会员,而且在泰华社会乃至更广范围的对外交流中占有更大的优势。两所“广西会馆”都同时认为自己是广西籍华人的代表,也正因如此,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广西籍华人内部的“不团结”。那么两所“广西会馆”为何不合为一体?他们的矛盾焦点是什么?又是如何相处共生的呢?

(一)权力结构变化与矛盾生成

勿洞八桂堂自1969年成立以来,一直行使着作为一所广西会馆的职责,同乡上下团结一致,热心出钱出力。在众乡贤的共同资助下,八桂堂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资产,包括1座四层会馆大楼和2间公祠。下属设有勿洞八桂互助社、八桂报恩祠和八桂功德堂三个机构。同时,八桂堂加入的勿洞华人社团最高机构“勿洞慈善堂”,是泰南十四府救灾机构的成员,每年负责承担该机构全年救灾捐款的5%。也就意味着,八桂堂代表广西籍华人向慈善堂做贡献,已有三四十个年头。在八桂堂成立的最初10年内,社团内部都是十分团结的。

矛盾的出现,大约是在泰国政府放宽对华人成立会馆的限制之后。八桂堂虽然可以算是一所实际意义上的会馆,但是成立一所真正的广西会馆始终是所有广西籍华人的共同愿望。1978年12月,在勿洞八桂堂筹委会的一次例会中,着重讨论了关于成立“广西会馆”的问题,并决定于1979年元旦召开进行注册“广西会馆”的会议③余积源:《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三周年纪念特刊》,1982年版,第70页。。然而,几位老前辈之间却发生了矛盾,矛盾焦点在于:一部分人想得到勿洞广西会馆的领导权,毕竟这是泰国第一所广西籍华人会馆,将是无上光荣;同时他们认为八桂堂并不能代表广西人,否认了八桂堂先前所做的贡献。一气之下,有几位前辈便从八桂堂退出,重新组织了一批人,并于1979年6月注册成立了“勿洞泰国广西会馆”。

在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两个会馆的矛盾十分尖锐,甚至在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三周年的庆典上,也未见到勿洞八桂堂成员参加。因权力结构变化引发的争夺,最终上升为两个会馆间的对立,在广大同乡眼里实则就是几位前辈之间的斗气罢了。过得了面子的关,同乡们的心始终还是向往一起的。

“以前广西会馆的人排挤我们八桂堂(前辈的矛盾),现在也没有一句道歉,我们心里当然不舒服。没有人找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虽然我们也希望两个会馆和谐,免得其他华人嘲笑我们广西人不团结,贻笑大方。”①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19年8月访谈勿洞八桂堂成员H先生的录音整理。(勿洞八桂堂成员H先生,现年78岁)

“广西会馆成立奠基的时候,我们想到八桂堂借铁锹,当时八桂堂这边的头头很顽固,就是不借。这样的事情多了,矛盾就越来越深。现在过去很久了,那一代的事情都过去了。后来康乐组的娱乐活动经常拉来拉去,大家也就慢慢有来往了。”②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19年8月访谈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员Q先生的录音整理。(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员Q先生,现年82岁)

(二)矛盾与协作共生

两所“广西会馆”分立,已过去了40多年。老一辈的人逐渐从会馆淡出,新一辈的人并不希望矛盾延续,甚至还有不少人提出了两所会馆合并的倡议。然而,两所“广西会馆”合并却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第一,管理权的分配。八桂堂与广西会馆在本地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如果合并,那么“新的勿洞泰国广西会馆”该由谁来领导?按照一般会馆章程的规定,社团领袖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产生,得票数更高的当选。然而,八桂堂的全体会员人数只有400多人,而广西会馆有近1 000人③该数据来源于作者2020年1月在泰国勿洞市访谈“勿洞八桂堂”理事长张振传先生、“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理事长凌东生先生的录音整理。。那么在投票方面,八桂堂是较为吃亏的。

第二,资产实力不对等。八桂堂成立较早,资产更为雄厚,拥有1座四层会馆大楼,还有2所公祠平时可以收租金。而广西会馆的资产较为单薄,只有1座四层会馆大楼。另外,八桂堂作为广西籍华人的代表为勿洞慈善堂捐款出力几十年,在当地拥有很好的社会口碑和资源。如果合并,那么意味着两所会馆在资产、名誉等方面的共享,而且在名称上八桂堂还要改名为“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显然对他们不公平。

第三,“新的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无法加入慈善堂。勿洞华人社团最高机构“勿洞慈善堂”是由广西、客家、福建、广肇、潮州五属华人会馆,每属派7名代表,共35人组成④该资料来源于作者根据《勿洞慈善堂章程》内容整理。。而广西会馆在政府注册时,其性质是社团组织,宗旨里并没有“参与地方慈善公益”这一条。因此一直以来是由八桂堂(性质是慈善机构)代表广西籍华人加入慈善堂。如果两个会馆合并,按照慈善堂的入会标准,“新的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其实并不符合入会要求。如果实在要加入,那将意味着勿洞慈善堂要修改延续了几十年的章程。

很显然,两所“广西会馆”即使能抛开面子问题,心平气和坐下来开会商讨,在合并的问题上也依然困难重重。因此,当没有找到更好解决方案之前,两所“广西会馆”则寻求在矛盾中协作共生。

“我们广西会馆与八桂堂有个默契,但凡遇到各自的周年庆典,我们都会共同组织。比如这次是八桂堂51周年庆典,他们早上要举办祭拜仪式、晚上要举办盛大的宴会,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就帮助他们接待外来嘉宾,并负责嘉宾中午的宴请,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准备晚上的宴会了。反过来,若是遇到广西会馆庆典,八桂堂也会帮助我们。”⑤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2月访谈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副理事长M女士的录音整理。(勿洞泰国广西会馆副理事长M女士,现年56岁)

两所“广西会馆”的破冰就像这样,从最初的康乐组联合跳舞、唱歌开始,渐渐走向更深层次的协作互助。不仅如此,尽管勿洞泰国广西会馆不是勿洞慈善堂的成员,但如今慈善堂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都会邀请其参加。矛盾问题依旧存在,而协作互助也从不缺席,这便是华人文化“平衡、中庸”之智慧了。

四、功能定位与开放发展

不可否认,华人社团的成立确实让广西籍华人在勿洞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随着华人社会在人口结构、参政程度、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转变,广西籍华人社团除了最初的社会作用之外,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

(一)团结乡谊,各属互助

“联络乡谊、团结互助”可以说是所有传统华人社团成立宗旨当中的第一条。早期成立的广西籍华人社团,如勿洞人寿互助社,就是以扶贫济困、置办华人后事为主要功能的。如今,华人经济生活早已改善,但生老病死的问题依然还是联络和维系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不同的是,现在置办华人后事的问题已由会馆(八桂堂)下属的公祠代理,人寿互助社的社会功能被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外,八桂堂和广西会馆利用自身的特长,成为各属华人相互联络的平台。勿洞八桂堂有一批爱好中华诗词、关心社会民生的堂友,每天下午3点到5点,堂友准备好《世界日报》《光明日报》《泰叻报》等报刊,泡上茶水供各属华人好友相聚谈笑。广西会馆大厅面积宽敞,每晚7点到8点半定时举行跳广场舞、唱歌活动,参加人员并不限于广西本属,甚至有的还不是华社会员。当然,除了娱乐活动之外,讨论生意合作也是会馆的重要功能。以前广西人绝大部分以种植橡胶树、割胶为主,而潮州人负责收胶,福建人负责加工橡胶产品。通过在会馆里的交流,广西籍华人也逐渐建起了自己的胶水厂,种胶、割胶、收胶、加工成产品、销往泰国内外,一条龙独立完成。如今,广西籍华人在酒店业、餐饮业、建筑业、地产业里都有突出的、代表性的企业家,其他各属华人寻求合作机会的也常到会馆里交友聊天。可以说,华人社团的功能已拓展了广西籍华人本属的社交边界和范围,逐渐模糊了华人之间同乡、同宗亲、同方言群的概念,而更强调整个华人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慈善公益,圆融异族

勿洞位于泰马边境,地处“泰南三府”之中,周边政治环境动荡、族群构成特殊。积极参加慈善公益、圆融当地族群,是华人在本地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在整个泰南三府,穆斯林占比高达90%,而勿洞的穆斯林比例也超过了50%①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19年8月访谈泰国勿洞市市长容志江先生的录音整理。。长期以来,穆斯林当中的分裂分子在泰南三府活动频繁,造成当地暴乱冲突时有发生,而勿洞却极少受到分裂势力影响,这与华人在当中的作用有极大联系。根据勿洞广西籍华人市长容志江先生介绍:“勿洞有一支民间自发成立的‘勿洞人民保卫队’,其成员基本上由广西籍华人组成,领导者是广西容县人。由于该保卫队在维护勿洞治安和边境安定方面贡献突出,而被评为泰国的模范保卫队。”②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2月访谈泰国勿洞市市长容志江先生的录音整理。

除了保护地方治安之外,广西籍华人社团还积极投入各种慈善公益事业。八桂堂作为慈善机构,每逢堂庆及传统佳节,都赴当地敬老院、孤儿院、边防警署等机构慰问并发放红包。八桂堂加入的勿洞慈善堂每年向泰南十四府救灾机构捐资助款,此外,慈善堂所支撑的中华学校同样招收本地的泰人和马来穆斯林学生,而中华学校的学费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为各族群体接受教育提供了平等机会。

广西籍华人绝大部分在城市郊区都有自己的胶园,而城郊地区也正是马来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广西人对穆斯林的帮助可说是十分常见,来往也较多。每逢广西籍华人社团组织羽毛球、篮球、接力跑等体育活动,也会邀请穆斯林朋友一起参加。华人社团的活动不但跨越了本属,更跨越到华人群体之外。

广西籍华人社团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圆融”的智慧,这种圆融不仅表现在包容和接受其他文化,更表现在处理与其他族群的关系时并不偏向当中的任何一方,乐善好施、一视同仁,秉承从不主动侵犯其他族群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说,正是华人的稳定作用让勿洞的多元族群保持了长期的安定和谐。

(三)联络原乡,开放交流

勿洞的广西籍华人社团在泰国成立时间最早,同时也是与祖籍原乡联系最早的地方。根据赵和曼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①赵和曼:《广西籍华人社会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页。,及各华人社团特刊和会议记录的记载,1984、1985、1987、1989年广西侨务部门接待了勿洞八桂堂、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员来访;1999年中国驻泰王国大使、广西侨办代表参加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成立20周年庆典;2002年,勿洞覃氏宗亲会对接中国广西玉林市桂粤覃氏理事会,号召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等地的覃氏宗族成员共同捐资修缮《覃氏族谱》,并最终于2012年出版完成;2013年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派代表赴泰国曼谷参加第16届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代表大会,与全世界以及来自中国广西的同乡欢聚一堂;2016年广西侨办代表团再次到访勿洞,向华人社团积极推介中国—东盟博览会,鼓励当地华商企业到广西投资合作。

可以发现,勿洞的广西籍华人社团与原乡的联系在20世纪80、90年代是非常频繁的,但是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内的联系明显减少了。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勿洞的广西籍华人人数在减少,老一辈华人离去,新一辈华人到外府求学后扎根在外,很少回到本地发展。因此,华人社团整体人数下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第二,勿洞的广西籍华人社团虽然成立得早,但是自泰国曼谷广西总会成立之后,其和原乡的绝大部分深层交流活动都留在了总会那边,而到达勿洞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了。第三,勿洞本身的发达和开放程度还较低,与外界联络的条件和途径不够,本埠宝贵的华人文化和自然、历史资源有待深度挖掘和宣传利用。

从根本上说,华人社团在本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发达程度、对外需求和吸引力。2020年5月勿洞民用机场建成,即将开通与曼谷的航线,并预计1年内正式投入运营②该资料来源于作者2020年4月访谈泰国勿洞市市长容志江先生的录音整理。。同年,勿洞八桂堂理事长张振传先生兼任泰国曼谷广西总会主席,引进曼谷华商建筑队伍到勿洞打造云海景区观景大桥、机场路扩建等工程。这些举措都极大便利了勿洞与外界的联系,也展现了勿洞期待被外界认识的迫切愿望。

五、结语

从以上对泰国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历史沿革、矛盾与共生、功能定位与开放发展几个层面的分析,可以作出以下结论。

第一,广西人来到勿洞谋生,他们最早形成的生计模式决定了其生活在城市边缘,对外界的评价、社会地位并不太在意,从而造成对社团成立的觉悟较为滞后。随着广西人移居人数稳定、经济生活改善和社交需求增加,成立社团的想法随之萌发。1948年勿洞第一个广西籍华人社团“覃氏宗亲会”诞生,1969年勿洞第一个广西籍华人慈善机构“勿洞八桂堂”诞生,1979年泰国第一个广西会馆“勿洞泰国广西会馆”诞生。

第二,因权力结构变化引发的领导权争夺,导致了两所“广西会馆”(即勿洞八桂堂和勿洞泰国广西会馆)的分化对立。矛盾延续并非广西籍华人成立会馆的初衷,但是两会馆合并却又面临着管理权分配、资产实力不对等、“新的勿洞泰国广西会馆”无法加入慈善堂等实际问题。于是,在矛盾中协作,保持平衡与中庸,成为两会馆的共生原则。

第三,随着广西籍华人的社会地位提升,华人社团除了最初的社会作用之外,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首先,社团不再只是广西籍华人联络乡谊、团结互助的地方,而且是为各籍贯华人提供共同娱乐、生意合作、工作交流的平台。这样的变迁使得华人之间的同乡、同宗亲、同方言群的概念渐渐模糊,而更强调整个华人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其次,特殊的族群构成和社会环境是勿洞的生存特点,而华人能在本地安身立命,其根本途径就是要积极参加慈善公益、圆融其他族群。广西籍华人社团通过保护地方治安、热心参与慈善捐助、与异族群体交好等方式,实现多元族群的“圆融”。再次,勿洞广西籍华人社团的发展延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发达程度、对外需求和吸引力。联络原乡,开放交流是目前乃至将来广西籍华人社团的重要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会馆华人社团
何为“华人”?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