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1-12-03 11:55岑国新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营林病虫森林资源

岑国新 梁 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雅长林场,广西 百色 533209)

森林享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由于其有着丰富的种类、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联系紧密。同时,森林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整个生物圈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我国2014年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森林面积共3.08亿hm2,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共151.37亿m3,人工林面积共0.69亿hm2。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森林资源多样,有着复杂的森林资源体系,而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现状的调研,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其的分析和处理。

1 森林病虫害成灾的原因

我国作为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面对的森林病虫的种类也相当多。据有关林业部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有8000多种,且经常造成危害的就有200多种,使得我国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1]。再加上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耗时长、复杂、困难。当前,由于病虫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防治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每年基于病虫灾害导致的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病虫传播速度快。导致森林破坏的病虫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病虫一方面能够实现自主传播,另一方面还能够借助自然的动力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森林遭受病虫灾害。同时,病虫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即使采取一定的手段将大部分病虫消灭,剩余的病虫还是能够依靠自身的繁殖能力迅速繁殖,并继续传播危害林木。

第二,人造林结构较为简单。目前,为了应对社会上对于林木的大量需求,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常通过大面积种植人造林来缓解林木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人造林往往只种植某一种或某几种林木,种植种类较为单一,导致人造林在空间结构、生物种群等方面均比自然森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相对也较差,因此导致病虫的传播空间更大、传播更易、传播速度更快,一旦发生病虫灾害,便会迅速成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盲目滥用化学药剂。当前,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问题,采取最多的措施就是使用农药等化学药剂进行治理,虽然在短时间内,化学药剂能够有效防治病虫灾害,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方面,化学药剂当中的某些成分会破坏森林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活环境,进而导致土壤破坏,影响森林中林木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农药等化学药剂的盲目滥用,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突变成为适应能力更强的病虫,破坏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威胁力更大[2]。

第四,防治技术较为落后。防治技术采取的是否科学、恰当、有效是森林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防治技术发展仍较为落后,不能根据新出现的森林病虫害问题及时调整,且防治技术单一、缺乏科学性,导致病虫不能彻底消灭,进而使得森林病虫害成灾的问题愈演愈烈。

第五,国内外林业活动的开展交往。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林业活动的国内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导致一些新型的病虫随着林木引进而潜入外来病虫的入侵成为森林病虫害成灾的又一重要诱因。

2 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现状

当前,我国仍处于森林资源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阶段,很多病虫害流行较快,病虫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使得我国森林资源健康遭受严重制约。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例,森林资源的外来入侵与本土有害生物有炭疽病、松突圆蚧、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台湾相思锈病、禾沫蝉、黑翅土白蚁以及茶袋蛾等,因此,为应对日益变化的森林资源病虫害,将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国家应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为确保本地的森林资源病虫害得到防治,需要紧密结合本地的森林资源病害情况,加强对病虫害种类、病虫害类别、常见病虫害等进行调研,分析病虫害发生分布的因素,如分析病虫害的种类与树种的关系、病虫害分布的区域、对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等。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具有较强的形式化,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导致森林资源病虫害频发。

3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破坏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引发森林破坏的面积也逐年上升,对于森林病虫灾害的治理难度也随之攀升。据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森林病虫害面积为133.09万hm2,2018年上升为176.87万hm2,2019年达到229.54万hm2。面对不断上升的数据和严峻的病虫害发生趋势,我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由于当前的技术比较落后、人员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不断加大。

3.2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和针对性较为缺乏

目前,我国很多林区在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时,往往是只治不防,忽视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加上对本地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类型调研不足,导致所采用的防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障,尤其是忽视对防治方案的验证,难以结合本地实际而针对性优化,导致防治方案的科学性难以保障。

3.3 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

我国森林面积广阔,森林病虫害种类也非常多,且数量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种类有8000多种,且经常带来病虫灾害的就有200多种,危害程度较高的有十多种,如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等,这些病虫严重威胁着林木的发展,造成的灾害也给我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3]。

4 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4.1 做好相关监测工作,避免破坏面积扩大

对森林中的病虫害进行及时有效监测对于减轻森林病虫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即必须做好对森林的实时监测。在森林中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森林采取全面、及时的监测,并做好森林的环境、温度、湿度、生长情况等数据记录,分析森林中的林木是否发生生长异常、是否有病虫害发生的征兆等情况,一旦发生问题,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如果发现病虫灾害,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将病虫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防止灾害的蔓延[4]。

4.2 加强日常营林防治工作,控制破坏面积

营林即从整个营林管理的角度出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平衡。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育林方法,在树种的筛选上尽量选择抗虫能力强的树种;在地理环境的分析上尽量因地制宜;在造林方式上尽量交叉种植,通过多方面的科学种植,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的自我防御功能,更好地预防病虫灾害。另一方面,在营林过程中,最容易受到病虫灾害的情况就是树种单一造成的大面积森林损坏现象。因此,在营林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只种植单一树种,在管理过程中要将单一的纯林改造为多品种林木混种、将单一层林改造为多层林,不断加强营林树种的多样化、丰富化,使其成为更完善的森林系统。

4.3 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目前,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是一项比较及时有效的急救防治方法,但是存在过于依赖和滥用农药等化学药剂的问题,而生物防治作为一项经济、科学的防治手段,能够弥补化学防治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森林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来进行森林病虫的有效防治[5]。在一般的森林防治中,建议多采取生物防治手段,诸如益鸟防治法、微生物防治法等。益鸟法就是通过引入森林益鸟来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如引入啄木鸟等专门清除害虫的鸟类,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员、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可谓一举多得。而对于一些特殊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法解决,但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科学用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难度。

4.4 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手段

总体来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具备先进性,因此应该加大对于病虫害的科学研究、加深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于新型防治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使用。同时,国家层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病虫害科研的支持,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以加快病虫害防治手段的革新和进步。当前,在我国很多营林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防治技术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应对和解决大范围森林病虫害问题的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先进防治手段的应用。在日常监测环节,可以采取无人机遥感技术、高光谱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测、预警、预防。在实际防治环节,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手段,从多个环节提高防治技术,以更好地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5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对策

5.1 加强实地调研,明确本地森林资源病虫害的类型

以我国南方某地区为例,该地区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病虫害发生现状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该地病害类型主要有炭疽病、藻斑病、灰霉病、黑斑病、紫斑病、斑点病、煤污病、叶枯病、灰斑病、细菌性黑斑病、锈病、茎腐病、灰纹病、煤纹病、灰斑病、大褐斑病以及褐斑病等,病害类型主要有真菌病害27种,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生理病害、线虫病害各1种,其中,叶部病害有28种,而枝梢部病害只有1种,干部病害只有2种。由此可见,该地区以叶部病害为主,而在这些病害中,炭疽病和台湾相思锈病最为突出,其次是灰枯病。而虫害最多的是禾沫蝉、茶袋蛾、黑翅土白蚁、松突圆蚧、松墨天牛、木麻黄毒蛾、龙眼角颊木虱、马尾松毛虫、樟个木虱以及蟪蛄等。在虫害发生部位方面,叶部害虫最多,高达41种,枝梢部和干部虫害分别有8种,种实害虫有6种,根部害虫有1种,所以该地区的虫害以叶部虫害为主。而在这些虫害中,禾沫蝉和茶袋蛾最多,其次是黑翅土白蚁和松突圆蚧,以及松墨天牛、木麻黄毒蛾、马尾松毛虫等。

5.2 认真分析病虫害发生分布因素

一是分析病虫害的种类与树种之间的关系后发现,病虫害严重的树种主要有秋茄、龙眼、苏铁、台湾相思、高山榕、罗汉松、马尾松、香樟以及麻黄等。而病虫害种类最多的树种是龙眼,有12种病害对其带来影响。

二是分析病虫害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夏季病虫害类型最多,高达21种。

5.3 加强病虫害发生预测工作的开展

为加强该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我国并非在调研的基础上直接制定病虫害治理方案,而是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的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提取生态环境数据,明确生物气候因子;其次开展模型分析和验证;再次确定主要病虫害的潜在分布区域与特点、潜在适生区域,并对模型预测精度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处理,确定了主要病虫害发生环境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气候等有关生态环境数据,利用模型预测禾沫蝉、台湾相思锈病、黑翅土白蚁、茶袋蛾得到潜在适生分布区域,为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4 制定综合性、科学性的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方案

在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调研和预测情况,采取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方案(除了常规的采用针对性的方案进行病虫害防治外,还要在日常防治工作中加强监测力度,采取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方案),以确保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得到提升。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春夏季在该地区属于病虫害高发期,温度与降水又是导致病虫害适生分布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上该地区夏季时间较长,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背景下,本地存在病虫害发生频率更高,因此需要在方案中建立相应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机制,同时注重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建设专业化的营林队伍,加强生物防治和营林技术的配套性,加强无人机防治、红外线监测等多种技术方案的综合应用,最终达到提升防治效果的目的。

6 结语

森林的健康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森林是地球的生态屏障,对其进行保护和病虫防治至关重要。在对森林病虫害问题进行治理时,一定要精准施策、科学管控,坚持以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预防和监测,在治理的过程中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结合多种防治措施来进行有效防治,不断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更好地促进森林体系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病虫森林资源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