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海波, 高 啸
(1.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 2.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区域,干旱少雨天气多,年降水量稀少,加之土壤贫瘠严重、持水量能力较弱,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较低。选择适宜树种,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该区域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造林前应根据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沙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自然气候因素,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树种。建设水源涵养林或一般水土保持林,应选取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生长快、抗旱性好、耐贫瘠、用途广的树种,如杨树、沙棘、丁香、樟子松、臭栢、油松、侧柏。其中乡土树种应作为第一选择对象,由于此类树种经受了自然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成活容易,生长稳定性好。多年造林实践证明,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沙地适合栽植的树种主要是樟子松、臭栢、油松、侧柏等。其中樟子松应作为重点栽植树种,其不仅适应性强,有着较长的寿命,而且用途广,观赏性强,抗沙漠化能力强,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土壤蓄水保墒造林技术具有一定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抵抗集中径流的水平以及垂直扩散运动,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损失的作用和功能,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沙地造林,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该项技术。即:上一年雨季进行深整地,并根据地形、土壤、地表性状、降雨量、树木耗水量等因素修建大小适宜的行间坡面与植树带。其中,以行间坡面作为集水区,植树带作为径流渗蓄区,将雨水径流引入树木根系区,使树木获得更多的水分。同时,能将较小降雨量集中起来利用,为林地营造一个局部湿润的土壤小环境。整地可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其持水量,若条件允许可在植树穴内放入适量的土壤改良剂、绿肥、厩肥、过磷酸钙、锯末等,以提高土壤含水量。
选用容器苗造林是目前提高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沙地造林成功率的关键技术。容器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带土移栽不损伤根系,栽植后成活率高。容器袋育苗便于灌溉管理,育苗成活率高,能有效解决当地造林存在的土壤瘠薄、抗干旱能力弱、成苗困难等问题。以樟子松为例的容器袋育苗方法:先对育苗地进行深耕、彻底消毒,后根据地形挖宽50~60 cm、深40~50 cm、长度依据地形而定的槽。用直径8~10 cm、高12 cm的容器袋装入牛羊粪与黄土按一定比例配置的营养土后,紧密摆放于土槽中,每个容器袋中放3~4粒种子,盖土0.5 cm,浇足水,盖上膜。一般15~20 d出苗,待来年春季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定苗,确保每个容器内都留下1棵健壮的种苗,2年后就可移栽[2]。
在陕北长城沿线地区采用地膜覆盖造林可明显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定植后,以树干为中心,修筑成1 m2中间低、周围高的锅底式树盘。取长1.2~1.3 m的地膜,在其中间剪一个直径约3~5 cm的进水透气孔,将透气孔穿过苗木,拉紧平铺在树盘上,周围覆土,苗木四周再盖上一层薄土,避免根系水分散失,可达到抗旱、保墒的作用。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春天气温较低,多风干旱,苗木栽植后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失水量较大,从而造成地下部分水分代谢不均衡,苗木容易枯萎死亡。因此,建议采用截干造林法,控制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量,并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截干封顶法是将苗木截干后,尽快用塑料条把截干处包扎好,避免苗木水分丢失。为提高苗木成活率,针叶树苗可在秋季栽植,直接把苗木埋在土中。对山杏、山桃、紫穗、刺槐、柠条等萌生性强的阔叶树苗,在起苗前可从距离地面15~20 cm高的地方将苗木截断,留下苗木根部用于造林。注意截干操作时避免苗木茎干受损,扯起茎皮,防止影响发芽;在截干操作时应将露在地面的茎干培土堆留出3 cm,防止风干。
将造林苗木根系蘸上泥浆,再进行移栽,能明显提升造林成活率。对于裸根苗可在栽植前蘸泥浆或用ABT3号生根粉蘸根,同时,用保水剂、固体水等保水物质进行处理,也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水剂实质上为一种吸水性强的树脂,吸水力最高为13~14 kg/cm3,被吸的水通常不能用常规物理手段挤压出来,而林木根系可以直接吸收保水剂中的水分,也不存在根系水分倒流的问题。在雨季前整地的时候在种植穴内放入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均匀。若遇到极端干旱少雨的情况,土壤含水量在15%以内时可先把保水剂放入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再与土壤混合均匀[3]。保水剂的用量通常为种植穴内土壤干重的0.1%为宜,过多会增加成本,过少则无法获得预期的抗旱效果。
部分树种可采用深埋的方法提升成活率。以杨树为例,埋置深度大于60 cm可大幅减少树苗对水分的需求量。经长期造林实践显示,将深埋与浸根相结合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一般选在春秋雨季进行造林,利用雨季这一有利时节进行栽植。初春苗木根系长势好,比较容易成活,但夏季长时间严重干旱则容易导致造林失败,秋季土壤墒情良好,在风大、冻害严重的地区不宜栽植。在栽植作业时应遵守“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栽植原则,将苗木放置在种植穴的中心处,回填熟土并将苗木四周的松土踏实,可将栽植深度适当加深,确保根系靠近湿土层。注意带土球的苗木要先去除土球才能放入种植穴中,针叶树栽植深度不能太深,截干苗则适宜深栽,少露干,最后浇足底水。
苗木栽植后进入幼林抚育管理时期,这一环节关系到陕北长城沿线地区造林绿化的成败。刚栽植的树木有一个缓苗期,从地下生根到地上部分的加快生长,逐渐成林。在这一过程中苗木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为此必须通过抚育管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抚育工作的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检查补植、日常管护等。同时,工作人员需对当地的水量与土壤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坡位、坡度以及苗木对土壤水分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在造林前3年内,要求每年除草2~3次,防止杂草争夺水分[4]。对于幼树要适当引导控制,使其长成最佳的树形。在造林后第二年春季要及时检查补植。同时,加强日常管护,完善管护制度,安排专门管护人员,配备相应的管护设施。当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禁止在造林地区放牧、砍伐林木,在造林区内设立禁牧标志,避免林木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