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城镇东南幼儿园 舒艳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们从环境入手,创设富有乡土特色的环境,让环境感染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感受本土文化的美丽。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有目的地布置美工区的墙饰,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让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得益彰。
我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美丽的小县城——惠安,大海是每个孩子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在“神奇的海洋”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美工区墙壁的布置。屹洋提议说:“大海是蔚蓝的,我们把美工区全涂成蓝色吧!”屹洋的想法启发了我,于是,我们一起用蓝色的颜料装饰美工区,孩子们边涂颜料边议论:“大海的颜色可是会变化的,看过去一层一层的。”另一个孩子说:“嗯,有深蓝、浅蓝,有时候还有些绿色呢!”“我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海浪冲过来可是白色的哦!”……我们的美工区墙面在孩子们的提议下色彩灵动,仿佛一片海洋,孩子们置身其中,在美工区的活动中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大海上;牛奶盒搭建的崇武古城、活动室悬挂的渔网等都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支持,孩子们把认识的每一种海洋生物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美工区里,每一天都可以看到新的变化:用超轻泥捏成的珊瑚;用一次性塑料碗制成憨厚的乌龟、喷水的海豚;用皱纹纸剪成的海藻;绘画并剪出了各种各样的鱼;还从家里带来了贝壳、海螺等,一个丰富的海底世界就呈现出来了。
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区是我们开展美工区的重要内容,材料是活动区活动的核心。幼儿在美工区中的创造与发展,重点取决于材料的巧妙投放。我们班级有一个本土材料展区,使幼儿能根据季节特点不断了解、认识家乡特产,并将幼儿、教师的作品进行及时展示。
教育要适合孩子,我们应尽可能地多为孩子考虑,孩子们可能需要什么,他们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们通过城镇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艺术氛围的形成,我们将一些原生资源、再生资源投入美术区域活动中,为孩子创设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活动区域,更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通过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先以幼儿最感兴趣的材料设计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本土材料带来的特殊体验与乐趣,然后对幼儿兴趣不高的材料做进一步的原因分析。例如,我们投放在本土展示区的螃蟹壳、贝壳、螺壳都被孩子装饰上眼睛、嘴和五官,个个栩栩如生。孩子们自己动手把它们挂在渔网上,显得分外生动。惠女的民风民俗以及劳动场景、各种海洋生物、崇武古城墙等活跃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富有动感和创意的生命在成长。而有些材料却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如鹅卵石,它的颜色、形状单一,鲜少有孩子用它进行创作。针对这一情况,我提议让孩子们对它进行二次改造,鹅卵石在我们的染色下变得色彩斑斓,它们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佳缘拿起一块黑色的鹅卵石说:“我要把它变成小企鹅。”孩子们被他鼓动了,以前无人问津的鹅卵石成了他们创作的素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孩子的美术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因此,我们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差异,分层提供多种材料,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随时更换材料,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例如,在美工区里投放一些制作的半成品,如黄斗笠上装饰一半有序的花边,让幼儿继续往下贴,还有花头巾染色步骤示意图等。半成品材料和步骤图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支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能使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都有兴趣,既有一定的挑战又不会太过简单。例如,在“家乡建筑美”——“古厝风韵”的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室的一角布置了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老家的房子”的图片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孩子们兴趣勃发,他们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制作古厝和家乡的建筑。能力强的孩子认真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征和花纹,选择各种方式大胆创作,如线描画、纸工、泥工等;能力较弱的孩子选择表面平滑的操作材料,如鹅卵石、贝壳、各种瓶罐、纸盒等,他们用贝壳、纽扣等材料在牛奶盒装饰,把一个个牛奶盒制作成各种风格的房子;在同伴的带领下几个孩子合作用许多纸筒制作“莲花塔”;有的孩子则喜欢在大理石上作画等等。丰富的层次,不同的本土材料为孩子们提供创作的源泉和支持。
经过初步的尝试,我发现幼儿对系列化的美工活动的兴趣要远远高于独立活动。如随着主题活动“美丽的家乡——惠安”的深入,孩子们发现不同地方的惠女服饰不一样,同一个地方的服饰也有变化,年轻和年长的穿着也不一样。在对实物服饰的欣赏和触摸中,孩子们又发现了惠女衣服上的袖口、领口以及腰带上的花纹都是按照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列的,颜色以红、绿、黄为主;袖口以及斜对襟边上那些刺绣的花纹,摸上去凹凸不平,富有质感。在充分的感知以后,在后续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动感,他们制作的腰带所使用的材料更加丰富:有用线描勾勒出美丽的纹理,有用超轻泥装饰的,也有用各种纽扣、亮片制作的腰带,更有特色的是孩子们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各种形态的贝壳也用在了惠女服饰的加工制作上。在“惠女服饰加工坊”里,孩子们邀请模特穿上由自己设计的布料所制成的服装进行服装秀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
这一系列活动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另外,也可将此系列活动在幼儿掌握后分组同时进行,让幼儿既可自主选择活动中任一环节,也可互换角色。教师在活动中应尝试放开幼儿的手脚,尽量“少干涉,多引导”,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并及时对善于创造、表现自我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赞扬。在系列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审美、想象能力,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操作、体验的乐趣,使幼儿更大胆,更具创新、独立的意识。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进行本土特色的美工活动时,家长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注重整合家、园、社区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与家长合作,让其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实施,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
总之,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开展中,充分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创作源泉,创造一个丰富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活动区域,有利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完善,提高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