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

2021-12-03 10:35:27石丽春
乡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木甘肃省害虫

石丽春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麻沿林场,甘肃 徽县 742303)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是获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基础。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连接山西,西部连接新疆,南接四川、青藏,北通宁夏、内蒙古,地形狭长,地势复杂,多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和戈壁等,四周被群山环绕,为山地高原地貌。甘肃省境内面积广,林业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由于地势环境复杂,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而且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喷洒化学农药,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了林木的抗药性,降低了防治效果,而且影响了林产品的价值。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仅可以用少量农药达到治理病虫害的目的,降低林业经营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林产品的质量。

1 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甘肃省地势复杂,造就了甘肃省多样的气候特征。河西走廊海拔低,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区,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多风沙走石、山岩裸露、多荒漠。甘肃省森林面积较少,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甘肃省林地面积只有1 046.35 万hm2,林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祁连山、关山和西秦岭等地,多样的地形环境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当前,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1.1 人工林面积增加,林业结构不合理

为了改变土地荒漠化现状,国家大力实施人工林防护工程。1962年,甘肃省成立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通过学习先进的林业管理经验,将甘肃省的次生林培育成经济林、防护林基地。1998年,甘肃省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甘肃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3.6%,拥有21 个国有林场、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 个省级森林公园。虽然甘肃省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但是林业病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人工造林选择的树木品种比较单一,以抗旱、耐寒能力比较强的油松、落叶松、杨树、云杉和刺槐等树种为主,这些林木易滋生黄斑星天牛、杨干透翅蛾、落叶松球蚜、油松毛虫、刺槐尺蠖和落叶松红腹叶蜂等虫害,落叶松红腹叶蜂在幼虫阶段可以吸食落叶松的针叶,导致树干枯萎;杨干透翅蛾主要在杨树树干蛀孔钻入形成瘤状虫斑,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品质[1]。这些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可以快速蔓延到其他区域,造成大片林木感染。甘肃省林业部门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了31.485 万 hm2,其中病害 8.237 万 hm2,虫害 11.810 万 hm2,鼠害 11.439 万 hm2,每年造成 20.000 万 hm2林业面积受灾,给林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过度使用农药

由于林业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多、传染性强、治理难度大、易反复发生等特点,为了达到一次性消灭病虫害的目的,一些营林管理人员或者农民使用农药根除林业病虫害。但是,由于林业病虫害分布范围广、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病菌和害虫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因此,反复使用农药后,病菌和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越来越高。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没有达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植物表面、大气环境,甚至杀死一些有益的动物,进一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一些没有降解的农药随着水流渗透到地下水、地表表层,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打破了土壤原有的营养结构,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流失。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土壤有机物质含量降低、土壤的保肥能力降低,则易导致土壤硬化板结,土壤板结以后,植物根系无法向下扎根,进而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2]。

1.3 外来病虫害流入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外来树种,这些外来树种在生长过程中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从而影响天然林原本的生态环境,并易产生病虫害。由于外来树种的病虫害大量繁殖,破坏原有林区的生态系统,降低了原来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病虫害蔓延。这些外来病虫害在一个新环境中没有天敌,一旦发生,将对林木产生巨大的威胁。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易增加林木的抗药性,影响林木产品质量,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无公害防治是对人、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小的防治措施。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林产品的质量。

2.1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人工培育防护林的时候,为林木创造一个有利于抗病毒、抗菌、抗虫害的生长环境,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比较安全、经济的防治措施。一方面,人工造林时选择抗逆性、抗病害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应尽量选择甘肃本地的树种,以避免外来树种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引起新的病虫害,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林场管理人员在冬季应及时修剪林木病枝、弱枝、残枝,修剪后将这些枝叶集中烧毁或者深埋,以免病菌和害虫越冬繁殖,增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3];在夏季降雨比较丰富的时候,要及时做好林区排水,以免雨水淤积,滋生病菌、病毒。

2.2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有益生物或者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达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目的。生物防治措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利用微生物、寄生性天敌以及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微生物防治是利用真菌、真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等治理林业病虫害,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4]。寄生性天敌防治是利用虫害的天敌寄生蜂和寄生蝇进行防治,如赤眼蜂主要以卵寄生虫为食,将其放入林区,可以吸食油松的松毛虫、云杉的八尺小蠹虫。捕食性天敌防治措施是利用食虫、食鼠类动物,捕食老鼠、瓢虫、螳螂等。

2.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病虫害对某种物理因素反映的规律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方法,可以杀死植物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外,而且可以造成昆虫不育,使子代数量减少甚至绝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5]。例如,利用太阳灯诱杀林区的飞蛾、螟虫;利用一些害虫对糖醋酒等气味具有一定趋性的特点来进行诱杀,如食心虫、金龟子、卷叶蛾等;利用害虫春季需要上树的这一特性,在害虫上树前在树基部捆绑塑料布、形成光滑的表面,或者在1.5 m 处用胶带设置阻隔带、设置杀虫环等,避免害虫对树木产生危害,再集中杀灭这些害虫。

3 结语

甘肃省复杂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气候环境,给甘肃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治理林业病虫害时,尽量减少农药用量,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以虫治虫、以害治害的目的,而且可以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提高林产品的质量。

猜你喜欢
林木甘肃省害虫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 02:35:08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好孩子画报(2021年9期)2021-09-26 12:26:31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7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新农业(2016年17期)2016-08-16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