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书,刘亚男,刘 丹,李华锋
(1.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 2.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122)
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需求量强烈,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前景广阔。辽宁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hm2,中药材种植是辽宁省中药材种植区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药材产业是辽宁省精准脱贫的特色优势产业。
辽宁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有药用价值植物品种1 200多种,其中大面积人工种植50多种,有近500多年栽培历史,是人参、辽五味子、辽细辛等药用植物原产地和重要生产基地。目前,辽宁省的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在两大产区,一是以鞍山、抚顺、丹东、本溪、铁岭、辽阳为主的东部山区道地中药材产区,主要种植品种有辽细辛、辽五味、龙胆草、人参等,其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省的 90%以上;二是以葫芦岛、朝阳等市为主的辽西旱地中药材产区,主要种植品种有甘草、沙棘、酸枣、薏米、黄芩、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匮乏的东部山区和干旱少雨的辽西地区,也是贫困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因此,中药材产业是助推辽宁省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和科技支撑产业。
辽宁省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与农民增收、推动产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对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进行实践与探索,积极设立中药材特派团和乡村振兴项目,建立示范基地,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托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栽培及示范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辽宁中药材产业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摸底调研,清楚了解辽宁省中药材技术研究、利用现状、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中药材种植亟待攻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为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先后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实施意见、技术咨询、技术需求等报告4份;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发展规划、扶贫规划20个;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余次,有效的促进了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辽阳县、阜新县、新宾县引入中药材品种,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山区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重要支撑。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广大农户、另一头连着市场的销售与加工,在经营能力上具有开拓市场、推动生产、科技深加工、拓展销售空间等能力,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先后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为其提供播种技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技术服务。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吸引贫困户到企业工作,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集中组织大型种植技术培训。分别针对推广站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进行差异化集中培训,让学员们听得懂、学的快。二是基地技术培训,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扶贫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授课,讲授种植技术知识,赠送种植技术手册。通过两种形式技术培训,提升了中药材种植贫困户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了他们在种植技术上难题,为推动辽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升中药材整体种植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科技产业扶贫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为提高辽宁省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力,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品种,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合作社在中药材种植重点区域建成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面积约230 hm2。示范推广中药材品种12个,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12项,辐射面积6 600多hm2。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中药材品种及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提升种植水平。
种植中药材首先要考虑到药材的道地性,先进的药材种植区划与布局技术才可保障中药材实现有序、有效全生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体、药农参与中药材产业科学合理区划布局,促进产业“有序、安全、有效”发展。
建设示范基地。政府引导、支持省内外中药企业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为周边贫困人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带动农户的发展和农业农村增收致富。
建立“定制药园”。政府引导,科研院所指导、推动省内外医药企业到中药材种植区建设一批“定制药园”,并将其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
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立辽宁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依据产地适宜性原则,建立区域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省级中药材种植水平,开展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建议通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形式,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完成脱贫攻坚的的战略目标。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户的扶持力度,一是适当给予补贴,以县为单位,集中发展当地特色中药材产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
建立网络服务和销售平台。通过农业信息化平台与生产基地的物联网对接,对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产品销售、质量追溯等科技服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构建技术培训平台。依托专业科研院所以GAP、绿色、有机、优质道地药材种植的标准,在省内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关键栽培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中药材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中药学会、中药材产业协会、产业联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经纪人等组织个人,在中药材产业的信息沟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为中药材产业扶贫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