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刘 丹
在固有的印象当中,高职院校都是一些成绩较差学生的聚集地,他们学力比较低,并不能完成一些高密度的学习工作。不仅是外界是这么认为,就连其中的学生、教师也有这样认为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学习气氛薄弱的主要原因。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将思政融合到人为素质的课程当中,从而改变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如今的高职院校课程规划一般都缺乏科学性,数据显示77%的院校热衷于培养某种特固定单一能力,而缺乏对整体能力的锻炼。传统的师徒授课制度虽然说没有很大的问题,但由于个人的差异,也无法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另外缺少核心思想价值、授课重点模糊以及无法将学习内容浓缩在固定的课时当中等种种问题,也将课堂教学的效率拉到了最低。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独立性较强,教育部门也无法直接对其教师进行编制管理,这也意味着无法进一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干涉,也使得对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掌控,这也是高职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并不重视,就算有思政为主的课程,也并没有将其落实。
一方面,对于高职教学来讲,思政融合首先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调节学生的课程占比,将学生从单调的技术课堂中转移出来,以便调整其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思想状态。而且思政融合可以保证学生政治独立性和原则思维力的同时,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到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思政融合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个目标的加持下,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分子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实际上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学校来讲,学校与学生的目标统一,可以更加顺利地建设自己的公众形象。不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资源重新配比,对于学校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重新洗牌机会。得到更好的生源,并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基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反观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像是一种生意,但因为缺少活力、资源配比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大量的学校不得不以其他方式另谋出路来维持自己的营收占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缺少人文素质的培养,也缺少思政教育的融合。
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堂分布极不合理,曾经有学者统计过32家高职院校的课程分布情况,其中只有23%的院校开展思政相关的课程,这其中60%还是以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无法保证学生学习进程,更别提如何将其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学校切实履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将思政相关的课程加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为保证思政融合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学校应该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同时,学校还要优化考试结构,将思政课的分值占比提升,以一种较为强硬的手段来规范学生的思想。比如在大一时期可以强制学生进行固定时长的思政学习,等升到大二的时候,就可以稍微调整思政课在学习工作中的占比,以免出现对学习管理的依赖。
实际上,学生的思政融合课堂并非只能由教师来设计,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设计。很多高职课堂当中都开展有学前教育和其他相关教育类专业,所以相关专业教师可以将课程下放给本专业的学生,让他们自行尝试设计思政融合的相关课件。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为他们将来的教学生涯做好铺垫。但需要注意的是,毕竟是高职类专业,还是要考虑学生本身的能力。在学生进行相关课件的准备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帮助,比如学习方法的教授、中心思想的突出等教学技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合,也更加有利于以后课堂的展开。
思政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帮助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需要思政融合实际上是因为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并不仅仅只是学校,还包括社会、包括所有人的主观印象。现在很多教育家都提倡改变旧的评价方式,比如通过评价学习能力的方式来给学生定性。但从实际上来看,其就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并未改变实际上存在的问题。不过,虽然说改变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十分困难,但在高职这个小社会当中,学校可以通过改变学生评价方式来营造一种教育的新气氛,这样不仅有利于给学生树立自信,也能使其更加迅速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在这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开展第三课堂,并尝试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进行教育工作。学习成绩确实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但不同人的学习能力会受兴趣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学校可以尝试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学生的前路做一个调查,以一种师生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未来定好打算,并将其统计在学生档案当中。通过学期结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上的精神发展,还有利于学校对学习资源进行更加平衡的分配,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率。
此外,学校还可以多多鼓励学校社团的出现,并可以尝试将学校社团的占比提升。社团与学校专设科目不同,灵活性更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教学的一部分重心转移到社团当中,摒弃传统社团当中的游玩成分,而将其引导成第三、第四课堂,并纳入隐性考核当中。另外,学校还可以尝试将社团活动的反馈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兴趣学分点,通过一定的点数就可以进行下学期的学分规划。除了一些主要专业的学分无法替代,其余的都可以通过兴趣学分点来进行科目替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尽量减少学校本来资源的浪费。
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比较老旧,且十分容易受到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对于学校来说,还需要紧跟时事,以便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对于这一点,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演讲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比如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价值取向。在学校的宣传内容方面,应注意宣传资料的筛选,确保宣传资料的质量。而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学校本身也要明确自身的思想方针,并需要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思想渗透,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思政融合来源于课堂,自然也需要学会走出课堂,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并非只停留在思政课上。话虽如此,但思政融合主要还是体现在学生的个人素质上。对此,希望学校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以帮助学生将思政融合带来的好处,充分地发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
正常情况下,我国高职教学普遍较为独立,在与本科教育的资源共享上也缺少积极性,所以学生即使是通过思政融合获得了较为不错的素养提升,但如果缺少施展的舞台,那么自然也达不到预估的作用。在这个方面,学校可以尝试联合各个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一起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高职学生带入本科学生中,在增进两方学生友谊的同时,还可以消除本科与高职高专的隔阂,这也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思政教学带来的成果向同龄人展示。
学生为学校带来的资源主要是指优秀的生源以及更加平衡的教育资源,这也是高职院校最需要的东西。在前期的思政融合教育当中,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终身学生档案,保留在学校当中,即使在学生毕业以后,其前路规划的回访也可以继续执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继续发扬在学校所接受到的优秀教育,也能够最深层次地改变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增加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从而帮助学校建立一个不错的形象,吸引更加优秀的师资团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正确看待思政融合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思政融合真正作用的体现。高职高专并非只是学习能力差的代名词,其灵活的教学结构反而将成为特长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