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谷摧摧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同时志愿活动也是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群体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常春藤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历时13年,获得多项荣誉和表彰。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2017年被广州市公益服务推介会授予“优秀志愿团队”,2018年被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文化站授予“优秀义工团队”奖等荣誉。因此,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常春藤志愿服务队为例,研究并总结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经验和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春藤秉承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根据“五个对接”工作思路开展志愿服务,即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对接志愿社会建设,建立志愿长效机制。基于此思路,常春藤志愿服务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将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在核心价值引领、长者关爱、儿童成长、社区服务、大型活动服务、基层党建服务六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社区,丰富学习生活体验,在知国、爱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实现志愿者自我成长。
常春藤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志愿服务多种多样,广大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具体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范围从校园到社区到社会,服务对象和内容繁多,是最为生动的国情教育形式,不仅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更让被服务的人感受到社会、国家的关怀。
志愿者以自愿报名为主,学生志愿者根据活动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服务项目,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形成了与第一课堂完全不一样的第二课堂思想教育形式。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公益的力量,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自我道德水平与人文情怀,培养了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的活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会,在个人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影响他人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我和他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相契合,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将志愿服务内容和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节日节点为契机,充分挖掘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根据活动目标、形式、内容等,融入“文明、和谐、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元素,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培养爱国情怀;雷锋月组织图书捐赠;重阳节前往社区探访老人。整个志愿服务的开展旨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前期对志愿者进行理论引导,让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志愿服务的长期有效进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常春藤志愿服务队由学院分团委指导,有专门负责的辅导员教师,每月对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同时制定了《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商贸与外语学院常春藤志愿服务队管理条例》等多项约束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志愿服务想要达到“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效果,离不开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学生参加的志愿活动由志愿服务发起人做记录,统一在第二课堂进行加分,并在年终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估、表彰,按照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给予“志愿之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表彰,学校的评优评先也优先考虑学生志愿服务表现。
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的运用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属性,对可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常春藤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党群服务中心、广州市白云区新市接社工站、白云区石井康园工疗站、白云区红星小学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志愿者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常春藤志愿服务队之所以能具有持久活力,离不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志愿服务能定期、持续开展,也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
建立“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常春藤志愿服务队将党建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志愿活动吸引广大党员加入,增强党员身份认同、责任意识。在发展党员方面,把积极分子评选、发展党员、党员转正、优秀党员的评选等与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结合,形成党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达到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叠加效应。
建立“团建+志愿服务”模式。基层团支部是高校思政育人最广泛的组织,将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普及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率。常春藤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由分团委下属组织实践部建立织台账,作为每年评选五四红旗团支部的重要依据。此外,各班团支部团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由班级团支书负责统计,并录入第二课堂系统,作为推荐“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考核指标。
将志愿服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以生动的实践体验消化吸收,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通过班级群、年级群、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多途径对志愿服务进行宣传,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表彰优秀志愿者,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将志愿服务与学院党团发展相结合,丰富志愿服务层次,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全程对志愿服务跟踪记录并建立个性化档案,实现志愿活动管理的有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完善管理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学院常规工作,下设固定组织结构,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制订活动方案。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利用学院专业教师知识水平或者邀请相关公益机构的专业人员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完善志愿服务平台,稳定育人阵地。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志愿活动,扩大服务范围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