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及舞蹈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2021-12-03 04:04:06李炫美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
关键词:湖南少数民族舞蹈

李炫美

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当地的特色,舞蹈大多反映出当地较为发达的传统主题,包括祭拜祖先、祈福还愿等不同的主题。在整个湘西地区虽然民族数量众多,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当数土家族,此外,还有在湘西地区长期生活的白族群众,在土家族所善于的舞蹈中,《摆手舞》是较为出名的。白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时,也会通过舞蹈来向祖先表达深切的情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仗鼓舞》。通过这个舞蹈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由年龄较大的老师带领本族人民边唱边跳,展现出白族人民希望祖先能够保佑自己诸事顺利的心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人民开始外出打工谋生,这使得很多优秀民族舞蹈艺术失去继承人,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分析和研究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条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民族地区舞蹈文化的发展。

一、湖南少数民族舞蹈概述

(一)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种类

土家族传统的民族舞蹈以摆手舞为代表,摆手舞在土家族主要用来表达对亲人的祝福[1]。在湘西地区还分布着苗族,苗族是较为古老的民族,在湘西地区已经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文化的发展水平也较高,舞蹈种类多且更加复杂,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苗族鼓舞》,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情感,希望能够保佑亲人生活顺利。此外,湖南少数民族地区代表性舞蹈还有瑶族的长鼓舞、侗族芦笙舞等。

(二)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1.舞蹈主题始终表现为生产劳动、歌颂民族英雄

舞蹈艺术是生活的真实情况在艺术上的反映,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舞蹈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所包含的一些文化因素更加直观,能够给人较为直观的感受,使外来游客能够直接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特点,其中歌颂英雄的舞蹈较为受欢迎,成为当地吸引外来游客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舞蹈种类,发展速度也较快[3]。舞蹈风格较为欢快,吸引很多感兴趣的人前来学习,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民族舞蹈的发展。

2.舞蹈艺术在民俗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服装、习俗、文化、饮食等各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也使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也各具特色,这一特点为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各种民俗活动以趣味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受到各民族的欢迎和喜爱,使得各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为密切,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舞蹈技艺的增进。民俗活动越来越成为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聚会时的主要活动,丰富多彩而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吸引了很多专家或者业余爱好者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民俗活动提升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二、湖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特点

(一)生活性

作为当地民众文化的一种符号,湖南地区的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特点,舞蹈的不同动作和舞蹈幅度表现了民族的感情以及民族性格特点,民间舞蹈从生活中来,体现了民族劳动的特点,是对民族劳动与民族生活的反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瑶族的长鼓舞,长鼓舞的来自古代的神话故事,表达始祖盘王子女对父王的思念与不舍,他们一边敲鼓一边嘴里吟唱着“归来吧,归来吧”以此来呼唤父王,一方面,表达对父王的尊敬于爱戴;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怨气的宣泄,长鼓舞由此诞生。从长鼓舞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对家人的感情质朴,民族文化的纯粹,通过舞蹈表达出了对亲人的思念,是生活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二)传承性

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舞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是淳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传承。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与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流行文化的追赶脚步未曾停歇,流行文化的追逐愈演愈烈,大众对原生态的、纯粹的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不够,最终造成很多民族文化因为缺少优秀而合适的继承人出现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使民族文化能够长久地得到延续和继承,需要对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加以重视,并采取可行的手段进行保护和发展[3]。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和途径,其传承方式较为单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与直接教授,所以,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的传承,在传承中进行舞蹈文化资源保护。

(三)价值性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多民族聚集于此,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再加上少数民族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较为不利,生活水平和质量不高,群众借助舞蹈文化来排解自己的不满,舞蹈文化发展较为迅速。舞蹈是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先崇拜的传统文化,同时,舞蹈于当地的劳动以及生活生产相融合,促进了舞蹈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少数民族瑶族在众多民族中具有独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当地音乐、民俗等融为一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气质,与新时代流行文化交融,形成了新型的民族文化,在广大地区获得了人们的认同感,提升了各民族地区的吸引力,有助于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三、湖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保护路径

(一)充分认识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开始寻求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较为平静和安宁,吸引着各地很多游客前来感受民族文化与当地特色。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借助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热情好客的质朴民风,增加了民族舞蹈文化的吸引力和魅力,增加土家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知名度,促进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让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文化艺术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二)切实加强文化资源保护

1.开启教育式保护

为推动湖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播,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健康发展,要从教育入手实现舞蹈文化资源保护[4]。可是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相关的舞蹈课,聘请具有相关技能和经验的老师或者传承人,作为教授讲授相关的舞蹈技能和知识,在了解相关舞蹈知识的基础上勤加练习,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在大学里设置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相关的课程,将舞蹈设为必修课,进一步扩大舞蹈在学生之间的熟知度,培养专门的舞蹈类人才,将湖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舞蹈发扬光大;在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文化时,可以与当地的乡村振兴相结合,借助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舞蹈文化的知名度,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振兴。

2.加强政策保护

民间舞蹈具有当地民族的特色,是当地民众表达对生活以及本民族的热爱之情的途径和方式,同时,也激励着当地群众不断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此同时,舞蹈作为当地民族的一大特色,吸引着外来游客到当地旅游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获得了民族认同,要从政策角度对民族舞蹈文化进行切实的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按照一定的战略步骤有针对性为当代舞蹈艺术活动开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发展产业的方式保护

在众多少数民族中,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在舞蹈方面具有更加不可超越的优势,舞蹈的种类丰富。湘西民族所分布的地区,为地形较为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区,多民族杂居在一起,形成多样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以产业发展的方式对舞蹈文化进行保护,例如,通过直播app 表演民族舞蹈,介绍民俗特色;通过舞蹈剧场,举行商业演出;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少数民族舞蹈和音乐文化;通过设计出售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吸引年轻群体的眼光,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促进舞蹈文化资源保护和多样化发展[5]。

四、结语

舞蹈文化艺术在民族交流和沟通之间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是民族瑰宝,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6]。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教育方面、产业保护方面对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进行保护,促进其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湖南少数民族舞蹈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我和舞蹈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