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3300)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有:母羊妊娠期管理粗放、饲喂不当、圈舍条件较差、人工哺乳不当、羔羊吃初乳太迟或不足、转化为中毒性消化不良等。羔羊发病后通常因消化机能障碍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严重影响羔羊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中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1]。
如果母羊在妊娠期采取粗放式放养,尤其在妊娠后期母羊体内胎儿生长速度加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母体和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如果管理粗放,供给的营养物质不平衡,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不足时,不仅影响母羊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还会引起母羊泌乳量下降,这样分娩的羔羊体质较差,且不能获取充足的母乳,致使先天性消化功能障碍。
母乳在妊娠后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会引起母羊乳汁品质较差或乳汁过浓,这些都会影响羔羊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如果母羊妊娠后期供给营养含量不平衡的饲料或饲喂量过少时,会引起营养缺乏,进而造成分娩后乳汁质量下降,无法刺激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引起消化不良。反之,如果饲喂量过多或饲料营养含量过高,羔羊体况肥胖,乳汁过浓,羔羊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引起消化不良[2]。
刚出生的羔羊体质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所以需要较高的温度来维持羔羊正常体温。如果圈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羔羊处于阴冷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感冒和呼吸道症状,进而抑制消化系统发育,诱发羔羊发生消化不良。如果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舍内污水横流、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垫料潮湿等,都会降低羔羊体质和抗病能力,致使羔羊发生消化不良等症状。
羔羊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母乳不足或产羔太多,需要对羔羊进行人工哺乳,这时应制定科学的哺乳程序,定时、定量、定温的饲喂羔羊,有时因饲喂过量引起积食和消化不良,有时因饲喂不足长期饥饿影响消化系统的发育,有时因代乳温度过高或过低、甚至酸败变质等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甚至引起腹泻等疾病。
羔羊出生后需要立即吸吮到充足的母乳,这样不仅能获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母源抗体,及时恢复羔羊体力和免疫力,还可以刺激消化道绒毛快速发育,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羔羊出生后不能尽快吸吮母乳,或者获取母乳的数量不足,就无法刺激消化系统发育,进而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现象[2]。
羔羊发生单纯的消化不良后往往发生腹泻症状,不仅肠道黏膜受损,而且肠腔内蓄积大量黏液,成为魏氏梭菌的营养液,长期下来,魏氏梭菌能产生毒素,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并且由原来的单纯性消化不良转化为中毒性消化不良。
羔羊通常表现体温正常、腹泻症状轻缓、粪便稀薄,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呈深黄色或暗绿色,有的混有小气泡、白色凝乳块或黄色饲料。腹部膨胀和腹痛,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因长期腹泻会引起机体脱水,毛皮失去光泽和降低弹性,全身无力,最后衰竭死亡。
羔羊精神沉郁、眼睛无神、食欲下降、体质衰弱、倒地不起、头颈后仰。有的体温升高、全身抽搐或痉挛,严重时呈水样腹泻。粪中混有血液,排粪失禁。此时眼球塌陷,心跳、脉微和呼吸微弱,最后体温下降、肢体变凉,昏迷死亡。
在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需要根据体况供给合理的饲料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避免营养缺乏引起羔羊消化不良。在羔羊出生后尽快让羔羊吸吮到足够的母乳,母羊产羔较多或其他原因无法给羔羊提供足够的母乳时,需要及时给予人工哺乳,根据羔羊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程序,定时、定量和定温来饲喂羔羊,保证食物新鲜、温度和数量合理,确保羔羊消化系统的良好发育。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和卫生状况,保证圈舍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给羔羊提供一个温暖、干燥、干净的生活环境,避免发生感冒而诱发消化不良。一旦发现羔羊发生消化不良情况后,需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改正,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疾病,需要适当投喂抗生素药物,达到抗菌消炎,防止酸中毒现象的发生。同时抑制羔羊消化道内容物的发酵和腐败,并及时供给新鲜充足的饮水或补充电解质,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草的饲喂量,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健康。
日常管理中应仔细观察羔羊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一旦发生羔羊发生消化不良后,需将病羊转移到温暖、干燥、干净的圈舍内进行精细护理,先停止饲喂8~10h,然后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发生脱水现象。同时可以使用盐类或油类缓泻剂帮助羔羊将消化道内容物排出体外[3]。
为了提高羔羊的消化能力,可以将各0.5g 的淀粉酶、胰酶和胃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加水灌服,每日灌服1 次,一直到羔羊恢复健康为止。
羔羊发生消化不良后容易引起腹泻发生脱水现象,建议给羔羊饮用复方盐水或糖盐水,促进羔羊尽量增加饮水量。对于脱水严重的羔羊可以静脉注射500ml 葡萄糖生理盐水、50ml 碳酸氢钠和3ml 樟脑磺酸钠,可以帮助羔羊及时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为了防止发生继发或并发感染,抑制肠道内腐败发酵,对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来治疗。建议使用50ml 丁胺卡纳或20 万单位的链霉素灌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d,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初生羔羊往往因母羊在妊娠后期管理粗放、饲喂不当,引起营养缺乏和泌乳量减少,乳汁质量较差,引起羔羊发生消化不良。同时因圈舍条件较差,羔羊受凉发生感冒和呼吸道症状,诱发羔羊发生消化不良。人工哺乳不当、羔羊吃初乳太迟或不足,无法刺激消化系统良好的发育,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有的由单纯性消化不良转化为中毒性消化不良。在生产中应根据羔羊发病原因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羔羊发生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后,需及时查找原因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健康状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