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与舍: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美术的融合

2021-12-03 04:04:06江华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
关键词:舞美戏剧舞台

江华

进入信息时代后,数字媒体艺术对戏剧舞台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传统的戏剧舞台带来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国家领导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融合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结合,而是双方互相渗透并诞生出新的事物。戏剧舞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数字媒体艺术的介入,需要考虑其特殊性,达到舞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美术融合的现状

20世纪80 年代,远程通信兴起,信息不再是单向传播,不同观念交织在一起,不同文化相互渗透。罗伊·阿斯科在《未来就是现在:技术、艺术和意识》一书中提到:“‘融合’能为整个世界观、科学悖论及新兴文化实践提供动态的凝聚力。”“融合”是时代趋势,它将动摇不同领域之间的二元对立,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戏剧舞美应当把握时代机遇,与各新兴领域交流互鉴,不断革新。数字戏剧舞美起源于20世纪初。布莱希特与斯沃博达等人将影像运用到舞台上。我国数字戏剧舞美起步晚,但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前瞻数据库对演艺市场的调查,我国剧目类演出市场规模呈逐渐上升,戏剧表演市场规模从2013 的15.94 亿增至到2018 年的26.2 亿。歌剧、音乐剧、舞剧、传统戏曲等戏剧艺术的受众逐渐增加。

目前,国内数字戏剧舞美潜力与问题并存,学术上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秀舞美案例较少。不少作品存在着以下问题:部分舞台过度追求新技术,破坏了原舞台的装饰美感和表演的视觉观感;部分舞台的形式和内容不够契合。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不到位,舞台元素提取不精确,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美融合度不高,没有自身的变革和创新,从而偏离了演出内容;还有一些舞台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不够大胆。剧目虽然有好的内容但没有好的包装,不能大刀阔斧地进行舞台升级,在这个演艺市场百花齐放的年代缺乏竞争力也缺乏吸引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美术融合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和新兴媒介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数字时代的新美学,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随着“新兴媒介”的定义不断更新,数字媒体艺术也不断发展。近年来,它与不少领域相互渗透,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它具有交互性、沉浸性、融合性的特点。传统的戏剧舞台以剧本为核心,舞台为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服务。其特点是空间感、写意性和虚实结合。舞台通过打造空间感,对氛围和人物内心进行描述,将舞台虚景与实物结合,来表现空间变换与事物发展,激发观众想象。数字戏剧舞美具有综合性和沉浸感的特征。舞台综合运用LED 屏幕、数字投影等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流动空间与多感官互动,使舞台功能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对比传统的戏剧舞台,数字戏剧舞台在功能性、叙事性、情感烘托与氛围打造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两者的融合需要兼顾两者的特性。如传统戏曲的舞台,单一的光色能使观众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演员身上,假设舞台加上LED 屏幕,反而容易让观众感到视觉上的混乱。舞台是向观众传达信息与观念的载体,数字技术的使用应当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表演,而不是为了新鲜感或者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历史学家迪迪尔·马洛夫写道:“然而,艺术的‘新’,也不只是对新奇事物的热情,不只是针对模式的简单抗议(不然的话,它会被动地落入传统的窠臼)。艺术之‘新’正是作品在本体论上的状况:是这样的一个现实——艺术作品中,观念就是形式,观念不先于形式。”舞台应当在表现技巧上做一定的取舍,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否则会陷入千篇一律或者形式和内容不匹配的困境。创作者需要根据特定剧目的特点,创造出更有特色的设计方案。

三、取与舍: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舞美中的应用——以布雷根茨版《卡门》为例

布雷根茨音乐节以华丽、别具一格的舞美而闻名。1950 年,舞台设计师沃尔特·冯·霍斯林为布雷根茨音乐节设计出水上浮动舞台。舞台以布雷根茨的湖泊与天空为背景,形成了其独特的舞美风格。此后,每隔两年,舞台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演出主题与剧目,推出新的造型。往年舞台都采用了大量的新的技术和艺术手法,然而,它并不是把数字媒体艺术照搬到原有的舞台上,而是根据主题做了一定技术上的取舍。因此,它对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美的融合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卡门》为布雷根茨音乐节2017 年的演出剧目。这是一部由比才创作,剧情紧凑、人物塑造饱满,音乐风格强烈的歌剧。创作团队结合剧目设计出纸牌造型的多媒体舞台。在《卡门》中,纸牌这个元素贯穿了整个歌剧,起到了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激化角色之间矛盾冲突的作用,如第一幕开场时,纸牌为主角预言未来。鲜明的视觉符号能够瞬间将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含义传递给观众,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揭示出剧情核心,预示了情节的发展,让观众迅速感受到古典歌剧的文化魅力。舞台构成元素均为几何形,具有强烈的规律性和稳定感。在此基础上,舞台使用了大面积的定位投影,通过确定投影机、布景与投影画面之间的位置,实现对纸牌布景的精确定位,投映诸如纸牌花纹等动态影像。与演员身上的追光相比,投影的明度更低,范围更大,选取的画面色调也比较统一,配合多层次的舞台,在丰富舞台内容、强调主题元素的同时,也使舞台呈现的效果更和谐。相较于《卡门》以前的舞台,2019 年的舞台结构则更加复杂。舞台以曲面造型为主,加上大型机械装置的辅助,若采用定位投影,既增加了投影定位的难度,又使舞台显得过于繁杂。因此,其舍弃了LED、投影等数字技术的运用,采用单纯的色光。两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不同方向上进行了取舍,使视觉达到一定的平衡。

四、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美术融合的未来与展望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普及,这些技术扩展了舞台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舞台的视觉效果,衍生出《FORM》、比利时皇家铸币局剧院版《魔笛》、舞剧《平潭映像》等一系列优秀的沉浸式戏剧舞台。与此同时,戏剧艺术不断呈现出新趋势。沉浸式戏剧是一种新型表演艺术。剧场营造了真实环境,观众可以和场景元素互动。演出通过与观众的多感官互动,增加戏剧的趣味性和沉浸感,使观众与戏剧融为一体,如著名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Sleep No More》的火爆意味着观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看方式,进而追求更多全新的观看体验。未来将诞生出更多新的技术与新的艺术形式,根据舞台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使用。

五、结束语

现代传媒的发展使不同文化与思想交融,跨学科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朗,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美的融合将成为必然,传统的戏剧舞台需要顺应时代进行升级转型。然而,如今的数字戏剧舞美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盲目模仿。舞台设计应根据场景需要,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取舍,探索合理的应用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刚性支出,戏剧市场将会更加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审美与品味的提升,需要有质量与创新度更高的舞台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对于产业来说,既是历史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创作者需要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以开放的思维进行创作,精益求精,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艺术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舞美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 06:08:06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西部论丛(2020年15期)2020-12-23 04:53:54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戏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1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28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