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育种计划不仅应关注母猪的繁殖力,而且还应考虑到社会需求。这意味着诸如环境影响、动物福利或复原力等因素都应该包括在内。
育种计划根据各种动物性状对畜牧业生产者的相对重要性来定义动物种群的期望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猪的遗传选择主要集中在经济性状上,如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母猪产活仔猪的数量,这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育种计划在不断演变,应反映出猪肉生产的价值链和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近年来,提高动物福利和猪肉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和养猪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因此,现在平衡的猪育种计划包括并改进了显示出足够遗传变异的相关社会重要性状。这些现代育种计划已经通过选择更多高效利用饲料和更健康的动物,为改善动物福利和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贡献。此外,对育种计划和技术发展中所包含性状的生物学背景的进一步了解,为动物选择方法带来了新的选择。
减少猪群中的母猪数量和提高每头母猪的产仔数以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对养猪生产的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选择健壮的猪有助于可持续的养猪生产,同时提高动物福利。健壮的猪由于不易受腿部疾病等感染和生产性疾病的影响,并且寿命更长,因此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表现良好。母猪寿命,定义为终生生产力,是一个高效和有利可图的养猪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潜在的影响生产因素,例如高达40%甚至50%的年淘汰率,以及每年只生产一到两窝母猪的高占比,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猪场的每窝的平均仔猪数,并增加非繁殖天数。
由于饲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出减少,这些因素对可持续性养猪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将母猪寿命、母猪健康度或母猪“稳定性”指标性状纳入养猪育种计划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生产出能够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母猪,并且每头母猪年提供的猪只数量增加。
这一点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选择指数来实现,该指数不仅关注产活仔猪的数量,而且更关注仔猪的生存能力。这确保了养猪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持在最佳状态,并通过更高的成活率提高了动物福利。为了提高仔猪存活率,将母体遗传效应囊括在育种计划中,如母体对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日增重的影响、母体对仔猪存活率的影响以及母体对仔猪均匀度的影响。
仔猪死亡率是一个动物福利问题,也是造成养猪生产者经济损失的一个原因。为了提高仔猪存活率,人们研究了母猪的行为特征以及仔猪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母猪行为特征的遗传率估计值较低,如母猪对小猪求救信号的反应,母猪在饲养员接触小猪时的反应,母猪攻击小猪、压死小猪以及母猪对饲养员的态度。
此外,据报道,母猪对仔猪求救信号的反应与仔猪死亡率呈负相关,母猪对人的攻击行为与仔猪死亡率呈正相关。此外,有迹象表明,母猪应激产生与其仔猪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之间存在联系。
因此,通过选择母猪表达出的基因,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疾病风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提高养猪生产可持续性,有可能减轻母猪应激对后代的不利影响,并通过母猪行为提高仔猪存活率。许多研究表明,猪的社会互动的遗传背景及其与效率和收益的遗传有关联,这将导致把社交互动和行为互动纳入猪育种计划的可能性。
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目标可以通过增加产出,同时尽量减少投入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猪只生长速度是近年来许多生猪育种计划的重点。虽然饲料转化率传统上是通过料重比来衡量的,主要是由于其易于计算和解释;但是开发和使用更精确的测定饲料转化率的新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一些新的饲料转化率性状包括节省饲料、剩余采食量或直接包含采食量等性状。所有这些指标都是根据对动物性能指标的选择来计算的,这些指标通常包括体重、平均日增重、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作为养猪生产需要的替代性状。因此,替代性状可以很容易地被养猪公司采用,以提高遗传增益,从而获得更高效的猪只,并提高猪场的盈利能力。
除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波动的产出价格的适应能力)的好处之外,考虑到猪只与人类在食用能量和蛋白质来源方面的直接竞争关系,提高猪只的饲料效率尤其明智。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育更高效利用饲料的动物来满足人们对动物源性产品的需求,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出。提高饲料效率的猪只遗传改良已导致猪只日增重的增加,从而大大减少了猪只从出生到屠宰的天数。此外,由于瘦肉型猪更善于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因此提高了胴体的瘦肉率,从而提高了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需要。
此外,饲料效率的提高与猪只氮磷排泄量的降低密切相关,从而减少环境富营养化和酸化。此外,更高效利用饲料的动物产生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均衡育种方案有助于养猪生产的可持续性,它们可以通过囊括福利和行为特征,以及利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分析和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高猪肉产量,这些新兴技术可以加速有关复杂性状的遗传基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