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021-12-03 02:05尹继文
乡村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河道生态

尹继文

(吉林省国源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将会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目标,进而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力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提升水资源使用效果,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部分单位及人员缺乏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没有充分考虑建设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相关参建主体要充分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将生态保护理念贯彻于农田水利工程前期调研、设计、施工、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生态保护措施与制度体系,避免农田水利工程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能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调节,更加高效地配置与利用水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可调节农田水分供给,使农作物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农作物的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等现象,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需积极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1]。

2 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1 影响土地环境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即便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农田水利工程周围植被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出现水土流失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对土地上的青苗进行践踏或碾压,易影响林草等植物的生长。此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料等污染物。由于废水、废料中的有毒成分较多,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科学处理,区域土壤环境将会遭到破坏,无法维持土壤酸碱平衡。

2.2 影响水环境

农村地区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施工区域,且往往要依托原有河流开展工程建设活动。为满足实际建设需求,需改变河流的河道,但这样变水流速度、水流量及水温也会随之改变,甚至出现停止流动现象,不仅会大幅度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会明显降低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自我清洁能力[2]。同时,部分施工人员向河道中倾倒建筑垃圾,易诱发河道堵塞问题;或者向沟渠内排放尚未处理的工业废水,导致水环境遭到污染。

2.3 影响生物多样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保持。例如,在建设渠道类农田水利工程时,会导致渠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渠道内生长的植物显著减少,同时会加重农业生境破碎化,不仅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隔离此类栖息地中生存的动物种群,不利于保持物种遗传多样性,进而大幅度降低种群的生存力[3]。此外,渠道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影响动物的正常迁移。

2.4 影响大气环境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物料及废弃物。部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直接将其堆放在施工场地中,当遇到大风天气时极易形成扬尘,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另外,在搬运建筑材料、生活垃圾时也会形成悬浮物,导致大气质量降低[4]。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3.1 加强项目前期评估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需科学开展项目前期评估工作,深入调研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地区水利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在评估考察实践中,禁止割裂农田水利建设与综合整治工作间的联系,而是要协调统一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景观功能等造成严重的破坏。相关人员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客观、科学地预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前制订可行的防范方案,充分贯彻环境保护要求。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以下内容。第一,与总体规划的协调性。结合调查资料,认真分析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是否符合,统一与协调农田水利总体规划[5]。第二,环境合理性。要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个角度全面比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的环境效益,降低对农民生产的不利影响。第三,影响源分析。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实际情况,分析在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源,依据分析结果制订针对性的环保方案。

3.2 践行生态设计理念

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既需要将工程的后期使用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又要充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保要求,协调处理功能需求与生态环保要求之间的关系。以农田水利工程的河道平面设计为例,过去人们主要关注河道的泄洪及输水功能,采取较为简单的设计方式,如挖深河床、取直河道、加固驳岸等,没有将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面对这种情况,需优化河道平面设计模式,在不影响正常排洪、输水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河道地势地形及河流流向等制订设计方案,尽量不要改变河流的自然状态。同时,为保证原有的动物、微生物等能在河流、陆地之间横向活动,可在河道堤沿设置适量的缺口,且于河道两岸种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修复河底时,主要选用天然材料,如砂土、卵石等,以助于提升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水体含氧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进行河道断面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要求,在河道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痕迹,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条件允许,尽量沿用天然断面。若原有条件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则可应用矩形断面,可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相关人员需深入考察建设区域的生态结构、生物习性等,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设计工作后,需从经济、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论证,特别需要关注生态指标。

3.3 严格管控施工过程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原有植被、占用土地,导致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会产生一系列污染问题,如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要严格管理施工过程,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采用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过程产生生态污染与破坏问题。

3.3.1 水环境保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会有大量的废水产生,如生活污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如果不能科学收集、处理这些废水,将会污染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废水产生。同时,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各类废水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以向外排放。例如,针对混凝土养护所产生的废水,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中和沉淀池,以便对混凝土养护废水进行中和沉淀处理;沉淀之后,在混凝土养护中循环利用上清液,这样不仅水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水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针对生活污水,可在沉淀池内集中收集,之后在施工扬尘抑制中进行利用,避免影响周围地表水环境[7]。

3.3.2 土地资源保护。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周围的林地、耕地等进行保护,将荒地、植被较少的土地作为项目临时占地,避免占用耕地、林地。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妥善堆放表层腐殖土,边开采边回填其他弃料,以便有效减少弃渣的堆放占地。施工建设任务完成后,需立即拆除临时驻地等临时建筑,彻底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并恢复原有植被,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3.3.3 空气环境保护。针对破土、加工等易产生粉尘的施工工序,需在开展之前设置必要的围挡设施,如细目滞尘防护网等,其高度需保持在2 m 以上。禁止随意抛洒散状物料,利用篷布覆盖散装物料及其他垃圾的外运车辆。部分建筑材料、弃土等易产生灰尘,禁止在场地内直接堆放,要采取必要的抑尘防护措施。将清除车表、车轮泥土的设备放置在施工场地出口,避免车辆出入过程中洒落泥土。部分工序需要频繁运输物料,这样将会严重破坏临时道路的土壤结构,如果气候较为干燥,易出现大量扬尘。对此,需对临时道路进行科学规划,严格限制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经常性开展洒水工作,使扬尘得到控制。若风力较大,需暂时停止涉及土地的施工工序,利用防尘布掩盖已开挖的地表。要用围墙、保护网等覆盖临时堆土区,抑制扬尘的产生。此外,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若必须进行搅拌,则需设置搅拌工棚并进行喷雾处理,有效抑制扬尘产生[8]。

3.4 加强项目评价考核

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后,需及时开展综合评估工作,对农田水利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开展评估考核工作,有利于总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等,为后续建设活动提供借鉴。同时,可利用评估体系客观分析、评价农田生态环境,找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暴露的薄弱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具体实践中,需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预测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先要预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便为后续的评价考核工作提供依据。通常,可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方面分类预测结果。若环境因素能利用量度单位进行表示,可建设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通过计算获取定量预测结果。例如,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局部气候、下游河道冲刷等的影响,可采取定量分析方式进行分析。部分环境因素难以利用量度单位进行表示,则可采用类比分析、机制分析等定性预测方法。例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生、陆生生物,可利用机制分析方法预测各类生物在数量、种群等方面的变化情况[9]。第二,综合评价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完成后,可依据前期的预测结果开展综合评价工作,拟定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方案等。一般可从施工期、运行期两方面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3.5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农田水利工程参建方的生态环保意识直接决定着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如果各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将难以充分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认真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利用会议、活动等渠道向工程所有参与单位、人员深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单位、人员等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贯彻生态环保理念,营造全员环保的良好局面[10]。在宣传过程中,要着重介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主动优化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方案与行为。同时,要在技术培训体系中纳入绿色施工等方面的内容,引导施工人员深入贯彻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禁止出现随意排放废水废料等不良行为。

4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大量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推动了地区农业经济的整体进步。但一些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贯彻生态水利理念,不注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导致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要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全面贯彻生态保护理念,在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工程的生态效益。在具体实践中,要从项目前期评估、优化设计思路、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及项目评价考核与加强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着手,既要提升参建主体的生态环保意识,又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绿色性与生态性,最大程度上减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此外,要积极总结农田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做法,持续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与模式。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河道生态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理念及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对策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撮粮之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