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儒, 赵北平, 张 君, 马军韬, 邓凌韦, 张丽艳, 王永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150028)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1-2]。 与其它作物相比,水稻生产劳动强度大,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关系到水稻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3]。 在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众多环节中,水稻机械收割发展最为迅速,为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4-5]。 但水稻机械收割目前还存在损失率高等突出问题[6]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还会造成落粒谷再生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等突出问题。现有研究表明,水稻的机收损失率一般在5%~20%[7], 通过2018~2019 年对哈尔滨市阿城区、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查哈阳农场、绥化市北林区、前哨农场等5 个地点调研,黑龙江省水稻的机收损失率一般在2%~15%, 造成机收损失的原因除了机械设备和气候条件外, 还与机收技术有关, 但目前关于机收减损技术的研究多针对小麦[8-9]、玉米[10-11]等,关于如何减少水稻机收损失的研究还十分缺乏[12],尤其是对机械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更为少见。本研究于2019 年在哈尔滨市阿城区采用江苏沃得4LB-150 半喂入式收割机, 设计不同收获时期含水量进行试验及品质测定, 旨在探明黑龙江省水稻机械收获时不同稻谷含水量条件对稻谷损失的影响,达到减损的目标,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试验于2019 年在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水河农业示范园区进行, 试验所用水稻品种为五优稻4号,选择的机型分别为江苏沃得4LB-150 半喂入式收割机,试验用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栽培条件田间管理一致。 进行不同含水量(>17%、15%~17%、<15%) 小区收获试验, 每个小区面积100m2。每个处理设置3 次重复,各试验中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它条件均一致。
将每个处理机械收获后稻谷采样1 kg,送到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进行委托检测,按照其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同水分收获时,对稻米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较大, 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由高到低顺序均为15%~17%、<15%、>17%;收获时含水量在15%~17%时最高, 与含水量>17%、<15%差异显著, 收获时含水量>17%、<15%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收获含水量处理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差异
从表2 可以看出, 不同水分收获时, 水分>17%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较高;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由高到低顺序均为含水量>17%、15%~17%、<15%; 收获时含水量>17%与含水量15%~17%、<15%差异显著, 含水量15~17%、<15%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收获含水量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差异
从表3 可以看出, 不同水分收获时粗蛋白含量有一定差异,三个处理之间以含水量>17%时最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3 不同收获含水量处理粗蛋白差异
从表4 可以看出, 不同水分收获时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差异, 三个处理之间以含水量>17%时最高,但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收获含水量处理直链淀粉差异
从表5 可以看出, 不同水分收获时食味评分存在较小差异,三个处理之间以含水量<15%时最高,但差异不显著。
表5 不同收获含水量处理直链淀粉差异
研究表明:不同含水量机械收获时,对稻米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较大。 含水量过高时(>17%)收获,水稻不完全成熟是导致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相应增加;含水量过低时(<15%)收获,机器对稻谷形成一定碾压,使粒型较长的品种出现惊纹粒,从而导致出糙率和整精米率降低。 本研究只设置了三个含水量范围,未做含水量的精确细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含水量>17%时收获,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较高,含水量15~17%、<15%变化不明显;不同含水量机械收获时,对粗蛋白、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影响较小。
水稻在机械收获时含水量不同, 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稻米品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其次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较小的是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评分几乎无影响。由本研究可得出,为保证较好的稻米品质,建议在水稻含水量15%~17%时进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