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应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民未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品质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本文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当前森林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对策,以便促进森林公园的品质提升。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管理
森林公园是依托森林自然环境,依法确定经营范围,能够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康体疗养和科学教育活动的场所。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自然是当下人们舒缓紧张工作节奏和生活压力的主要选择,森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热选活动。过去20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东莞市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加快,森林绿地不断压缩,人为干扰因素增加,人们对森林公园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通过开展高品质规划、高质量建设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森林公园品质,从而改善东莞城市发展和宜居环境。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为例,作为东莞首批规划设立的自然保护地之一,要实现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当前面临着诸多问题迫待解决。
一、当前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较多人为干扰因素
早期设立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时,相关政策法规尚未成熟,为了尽可能保存生态绿地,在划定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过程中,除了林地、水域之外,还将大面积耕地、园地、设施农用地等划入其中,甚至包含少量村庄、厂房和未开发建设用地,致使园区范围内存在大量森林旅游以外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性活动,对园区开展生态保育、森林防火、水土保持、景观营造、交通组织等建设管理行为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压输电以及燃气管道等大量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穿越森林公园,容易造成森林绿地人为分割,破坏森林生态景观,尤其是森林公园外缘区域绿地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整体规划和管理。
(二)规划布局受到诸多制约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存在土地权属分散问题,分属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厚街镇、大岭山镇、虎门镇、长安镇,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属于周边镇村的集体土地,而且大部分是果园地,由于果园地没有实施征收或生态补偿,难以进行统一规划利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涵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在规划布局一些建设项目时,受到土地利用政策限制较多,尽管局部区域允许布置一些与森林公园功能相符的建设项目用地,但是东莞城市发展本身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张,难以兼顾森林旅游的发展需求。为了保护生态,森林公园不仅需要保留较大比例的生态保育区,规划布局还受到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项目等诸多红线或政策限制,可规划利用空间更加有限。
(三)园区交通组织亟待改善
森林公园没有开通园内公交系统,随着自驾车进园的游客量日渐增多,停车位不足,人车混行等问题尤显突出,特别是节假日交通严重拥堵,造成游园品质下降。部分主要通道由于市民长期借道过境,极大地增大了交通流量,加剧了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按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布局,将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核心区怀德水库和大溪水库作为储水点,届时将对水库进行扩容,致使石洞核心区现有的部分景区景点、道路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将被淹没,这对森林公园交通系统造成很大影响。
(四)服务配套设施品质不高
森林公园设立初期,总体规划编制比较粗放,对森林公园中长期发展考虑较少,景区景点选址分散,分布区域较广,偏重于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配套更新跟不上实际需求,且大量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成使用时间较长,维护频次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基本靠市财政单一来源投资建设和维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由于森林公园推行免费开放的惠民政策,大部分景区年接待游客数量都超过其区域所配置的服务设施承载力,且旅游产品及管理服务缺乏多元化、智能化、标准化以及精细化,致使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不了人们需求。
(五)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够
穿越森林公园的一些大型线性工程,由于涉及工程范围战线和工期较长,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方案没有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或者基于成本控制原因,生态修复效果往往达不到施工前状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森林风景资源质量下降,甚至形成人为割裂自然绿地情况,部分边角区域还可能变成闲置地塊。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侧重于旅游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没有充分思考认识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对立统一关系,对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考虑不足。
二、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对策
(一)依法科学确立经营范围
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契机,对森林公园环境与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重点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将与森林公园功能不符的区域或地块调出经营范围,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穿越森林公园范围的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在开展项目选址唯一性论证和生态影响评估环节,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格落实保护措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森林公园长远发展需要,防止经营范围调整造成森林绿地碎片化。
(二)准确定位打造特色产品
结合乡村振兴和林业、农业、水务、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在符合森林公园规划功能定位的前提下,与属地镇村协商利用集体资源规划如林下经济、农林业科普基地、农业体验园等项目。依托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本土的东纵抗日文化、知青文化、林场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依托本土特色森林风景资源,营造自然景观和建立自然教育基地。在森林公园范围适建区内规划布局一定规模的商服建设用地,通过市财政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集中打造综合商业、餐饮住宿和其他经营性旅游服务的综合服务区。
(三)整合优化园区交通系统
分期分区整合优化园区交通系统,切实解决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等问题。近期,对森林公园景区承载量的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入园预约机制,引入园区公交系统,协调园外公交接驳系统,必要时开通从园外直达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结合景区景点分布,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建立公交枢纽站场,完善交通标识和安全设施,配套公交驿站和适当商业服务设施;重新构建或恢复因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影响的景区景点、路网及配套设施,规划升级扩容公园入口广场现有停车场。远期,协调解决公园入口广场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规划建设兼具综合商服配套功能的立体生态停车场。
(四)精准规划建设提升品质
以高品质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实现规划建设品质提升。打造以石洞核心区为中心,包括石洞景区、莲花山景区、白石山景区的“一核三片区”分区布局,立足于近期品质提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聘请高水平规划单位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准确定位,避免与周边森林公园同质化;开展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多元化设计应用,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投入,满足市民对森林旅游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加强园城互动,促使森林公园规划与城乡规划管理有效衔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缓解财政投资压力,保证设施建设维护到位。
(五)多措并举助力生态保护
在规划建设方面,要整体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取得相对平衡,能够相互推进;分区分期建设,多采用节能建筑、环保材料、架空通道、立体绿化、生物循环、海绵城市等工艺技术和理念。在管理方面,通过整合优化园区公交系统,逐步改变市民的出行方式,严控汽车入园,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合理规划应用森林防火自动感应识别系统、生态环境监测、无人机侦察等智能化手段,以提高生态保护效率;严格督促工程建设项目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结束语: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当下市民对森林公园环境要求和旅游建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充分思考和正确处理好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改进策略,将有利于推進森林公园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兴利,刘旭. 浅析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对策[J]. 中国林业产业,2016,000(08):205-206.
[2]霍媛媛. 浅谈森林公园的发展思考及管理的对策[J]. 中国林业产业,2017,000(03):236.
[3]郭华杰. 探析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花卉,2020,367(04):207-208.
[4]陈历军,蔡汉忠. 浅谈森林公园的发展思考及管理的对策[J]. 城市地理,2017,000(02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