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唐春来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具体施工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因其电气构造的特殊性,在施工中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施工的各个方面着手,对建筑电气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科学分析。理性分析,集中解决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建筑电气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设置者安全意识低,大多数电气设备员工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电气设备施工的需要[1],所以施工中不能正确把握电气设备的要点。这样不但严重影响了电力设备工程的顺利进行,且增加了电气设备工程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建筑电气工程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已经颁布和实施,但电气工程相关的法规和管理框架正在不断完善,这类法规的实施不能满足建筑电气安全设置的需要。
目前建筑电气设备管理系统的设置也反映了管理体制的问题。如,许多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工程存在安全管理对策不足、设置不完善、结构转换机制等问题。此外建筑公司忽视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的重要性,没有按要求进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能有效提高,这是建筑物电气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建筑物电气安全事故中,配电箱和避雷接地是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在安装电气设备时,如配电箱的高度和坐标不正确、配电箱内的碎屑不能完全清除,建筑物的电气设备也会发生安全事故。例如,避雷针连接不正确,避雷针、电线以及后接地行李箱都会出现严重的技术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电气设备的质量和效率。
未对电气设备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一些施工人员对电力安全的认识不全面,所以在施工现场用电时只能接三相线。若有电气产品泄漏等问题,人体接触到机器表面必然会产生安全问题。当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源频率电流超过50毫安时心脏的搏动将停止,并有致命的危险;无保护连接与保护接地形式混合。许多施工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常把保护接地与保护接地结合起来。这时如果保护接地装置发生外壳故障、电缆将被损坏,高气压系统最终威胁到所有操作者的生命;连接到中性线是功能性的,将导致中性线切断问题。目前许多建筑公司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连接TN-S 系统。在中性线过程中不注意、不小心可能会导致中性线被切断或电阻过大。因为机壳带电,所以在中性线上产生接触电压是很危险的。与此同时,切断中性线、负荷中性点产生一定的位移,部分电器烧坏。
对于一般火灾,最危险的是接地短路。电气设备短路分为金属短路和电弧短路。前者由于高温短路熔化,短路电流大、电路温度高[2],据信这种短路会引起火灾。事实上,这不是因为短路电流把保险丝吹走从而切断了电流。焊接短路点不会造成死亡,不会产生电弧和火花。短路电流很小、熔断器不会熔断,但电弧会继续存在,该区域的高温高达2000~3000℃,燃烧后易发生火灾。
电路谐波电流。由于微波炉、计算机、电视等非线性负荷不断增加,其负载电流中含有多个谐波电流,将导致电器设备发生短路,尤其是中性线的过载。产生中性线过载和过热的原因并非三次谐波和奇次谐波相互抵消,而是中性线重叠。可以获得的相线电流的2倍重叠。不过,为了单边降低成本,有时只把一半相控阵看作中性线的截面。
建筑公司为了顺利推进电气设备的建设,须定期对电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针对建筑物电气设备的特点,不只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而是唯有规范施工负责人的设置与应用,才能全面提高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施工电气设备公司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和建筑电气设备特点,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评估方法,建设负责人如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就可从事电力设备和建筑物的建造[3]。此外,在施工现场没有必要的证明材料时,为防止施工人员产生消极的思想、保证电气设备的顺利运行,需要严惩。
加强绝缘保护施工力度。在开始电气安装前应确认电气设备和材料的绝缘性能,根据建筑物电气设备的要求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发现不合格产品如检查电器或其它物料,应立即更换或重新安装。同时为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将不合格的产品排除在施工现场;加强消除静电。为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在使用前所有的建筑材料(带电的液体和粉剂等)须在特殊的静电释放区中进行静电清除。在电气工程安装后,对易燃、爆炸性等危险建筑,为确保电气工程的设置质量和效率得到切实提高,须严格按照有关国内标准和规定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安装电气接地保护。需在任何与土壤接触的电气部件都确定电气设备的接地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和规范。
根据电工施工的要求,加强建筑设计管理[3]。建设中的电力工程设计管理是电气工程设置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为保证电力设备的顺利安装和建设须进行下列工作: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工作需具有建筑电气工程专业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并结合施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图,以满足施工需要;应急部门和建筑物基础电气设备的电气设计人员应确保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安全。
人才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人的发展需要技术,建筑企业若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中学习,适应企业实际发展,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整体效益和质量,为公司创造更多丰厚的利润。人才培养不仅要鼓励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且要积极落实国家公布的有关方针和方针。
一般电气线路在发生火灾时被切断或烧毁。为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设计一些消防专用电线[4]。防火器材需明确电线、控制线、地线、火警信号传输线的敷设方式,确保消防设备正常供电,以及人员避难及消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消防设备电路的可靠性。灭火设备电气接线的耐火性能用于保证火灾时的持续供电,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可能位于火灾现场。在建筑中消防工程往往与电气设备的设计和施工结合。为满足消防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和耐火性的要求,采用耐火、耐高温的接线方式。主要采用安全管理保护措施如下:
电气设备的绝缘保护。隔热保温是电气设备安全防护的基础。电力设备中各种金属材料相互连接,电流在不同部件间串联或并联,若没有合适的绝缘材料,不仅会影响其功能、甚至危及系统的运行。建筑用电绝缘主要是指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绝缘。对此类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求GB50303-2002明确规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如灯具、灯具绝缘要求绝缘电阻大于2MΩ、各种电器设备绝缘厚度在0.6mm 以上。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差距也是有明显的限制。例如电器元件等,不同极性的开关插座充电部位间的电气设备间隙及边缘间距大于3mm,绝缘电阻值超过5MΩ。它是更加清晰的技术要求之一。
电气过载和短路保护措施。所谓过载保护主要防止电流异常时的电气损坏。当前电力过载保护一般通过自动开关来实现。短路是经常发生的另一个电气和设备问题。要注意短路保护功能。通常采用设置熔断器的方法。即当电流异常、负载增加到某一位置时,为防止熔融部分超出该位置,自动切断。
防止泄漏。在各种电气安全事故中漏电安全事故是常见的。漏电的原因有绝缘材料性能差、电路设置不科学及外部原因。实质上,泄漏事故是指人体电流强度超过人体安全时所引起的各种损伤。为确保安全,不仅要依靠防泄漏装置,且要从基本技术结构上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5],如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强度、确认线路是否老化等,把防泄漏作为安全运行的长周期来维护和使用,并加以降低。
总之,通过对我国建筑电气设备现状的详细调查,发现中国建筑电气设备经长时间发展虽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电气设备建造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安全事故,这些隐含的安全隐患将变得严重,并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为加强建筑电气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促进电气设备施工技术的全面提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电气设备的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