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课题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①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提高供给整体质量②刘立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产业链奠基、创新链赋能[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4.和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③张二震,戴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世界意义[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98.,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在此背景下,广西提出了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找准广西发展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契合点、着力点,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努力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任务④鹿心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N].学习时报,2021-05-03(1).。因此,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畅通沿海与腹地经济循环、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成了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发展向海经济是陆海统筹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之举⑤蔡琦.广西向海经济战略中金融支持与政策引导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12):95.,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广西开放领域,稳固和加强广西与东盟、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事实上,自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提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重要指示以来,广西就始终持续推进向海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水平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向海发展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⑥王艳群,杨晓佼,李鹏.向海而兴向海图强[J].广西日报,2020-09-27.,向海经济成了拉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分析向海经济赋能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和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推动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广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把广西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进而促进中国双循环经济良性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的指示后,向海经济便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来看,学术界关于向海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向海经济的理解和解释具有一定差异性。甚至有些学者在研究向海经济问题时并没有对向海经济的概念内涵进行解释,只是从不同层面论述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关联性和发展方向。冯敏⑦冯敏.立体“大交通”,为向海经济“铺路”[N].北海日报,2017-09-02(1).认为交通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组成,推动向海经济发展,构建网络化的区域交通格局十分重要。蒋和生⑧蒋和生.科学用海大力发展广西向海经济[N].广西日报,2017-09-22(3)从空间的维度分析向海经济问题,认为向海经济是经济发展空间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通过对深远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发挥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海洋经济的地位。在戴春晨等人⑨戴春晨.首提“向海经济”:北部湾如何向海而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4-21(6).看来,打造向海经济意味着城市要向海洋发展,向海要资源与财富。洪小龙⑩洪小龙.落实总书记指示打造好向海经济[J].广西经济,2017(11):23-24.认为,比较于海洋经济,向海经济具有更宽的内涵与外延,是海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融合的高层次经济发展形态或者模式。韩立民⑪王波,倪国江,韩立民.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8.认为,向海经济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体,以“陆海统筹”“由陆及海”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海洋生态建设为保障,以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雷仲敏⑫王波,倪国江,韩立民.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8.认为,“海为方向、陆为基点;以海引陆、由陆及海;海陆贯通、陆海统筹”是向海经济的核心内涵;刘康⑬王波,倪国江,韩立民.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8.认为,向海经济是以向海开放为导向,以陆海统筹为前提,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体,以海洋生态建设为保障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戴桂林和王素⑭戴桂林.发展向海经济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08(7).则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向海经济问题,认为发展向海经济在缓解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朱宇兵和黄宏纯⑮朱宇兵,黄宏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加快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2):187-188.从合作试验区、聚集区、示范区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向海经济的内涵解析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空间维度,认为向海经济将经济发展空间由陆域空间拓展至海洋空间,实现陆海联动。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维度,认为向海经济通过依托于构建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以海为基点,实现内陆通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是开放发展维度,认为向海经济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上实施的又一经济发展战略,是对中国开放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依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和推动内陆地区向海发展,加速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融合,加速国际资源开发与经济财富积累,塑造全新的开放式发展模式。鉴于此,综合他人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向海经济是以海洋经济、沿海经济带经济、通道经济(向海)为主体,以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为基础,以陆海统筹、陆海经济协同、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广西切实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按照“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⑯鹿心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N].中国民族报-2021-03-12(4).,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平台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强首府战略,引导广西内陆地区开放向海延伸、向海拓展,推动和强化广西与内陆各市、西南中南省份与沿海地区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逐步以通道为牵引、以港口为支点、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依托、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为导向、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向海”发展空间布局⑰“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广西这样做,目前……[N].玉林日报,2020-06-09.,为把广西全力打造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创造了良好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与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衔接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中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⑱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0-09-10(1).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海洋经济为依托,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载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通关一体化水平,提升了沿海经济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更好地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促进财富创造,畅通经济循环加持赋能,带动了近海内陆和腹地经济整体发展,实现了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2017“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广西这样做,目前……[N].玉林日报,2020-06-09.年以来,广西以构建北部湾港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新格局为重点,为广西向海发展打通了关系发展命脉的“大通道”。首先,陆路互联互通建设方面。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开通渝桂、川桂、滇桂、黔桂、陇桂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常态化开行区内桂东、桂北班列。2021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甘肃张掖—重庆—北部湾”和“防城港—怀化”两条集装箱班列线路和“遂宁—钦州”“巴西—钦州—重庆”“怀化—北部湾港”等海铁联运班列,新增海铁联运站点6个,站点已覆盖9省(自治区、直辖市)27市59个站,2021年上半年累计开行2902列,同比增长72%。其次,跨境陆路运输方面。跨境陆路运输频次不断加密,常态化开行广西至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4条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线路。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累计开行886列,同比增长51.2%;“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欧班列于2021年5月开通⑲杨晓佼.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质量显著提升[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08-04.。再次,北部湾港航运网络体系方面。目前,北部湾港开通的包括20条东盟航线在内的集装箱航线已达53条,实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发合作的前沿⑳。2021年上半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3亿吨,同比增长2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0.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㉑许丽颖.通道活力释放货运快速增长——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N].广西日报,2021-07-28(9).。此外,为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广西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贵港港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内河港;长洲枢纽年过货量突破1.5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内河航运枢纽。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28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已于2020年6月30日建成通车,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南宁至玉林段、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贵港二线船闸、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㉒康安.全力东融全方位开放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五大成效[N].广西日报,2020-07-17.。2021年上半年,6个重点铁路项目、7个重点水运项目积极推进,合浦至湛江高铁、岑溪至罗定铁路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㉓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http://fpb.gxzf.gov.cn/zmhd/xwfbh/t9632319.shtml.。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拓展投资空间的重要途径。与内陆省份相比,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补链强链发展畅通经济循环。而随着向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发展向海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广西海洋部门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好向海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规划建设了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北海工业园、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园、广西合浦工业园、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兴边境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向海经济产业园区㉔广西做好“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EB/OL].http://bbwb.gxzf.gov.cn/kfhz/xblhxtd/t5536314.shtml.。这些园区的发展为构建广西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广西沿海城市也纷纷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北海积极打造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港口贸易、航运物流为基础支撑,以电子信息、临港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为重点补充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2019年,北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北海还打造“3+4”产业布局,着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临港新材料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同步培育打造海洋产业、林纸与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高端服务业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基本框架。编制北海七大“产业树”,形成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推进策略,引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企业。海洋旅游产业方面,以银滩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和涠洲岛等为重点,加快涉海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推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水上飞机、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新业态。
防城港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了包括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业、临港工业四大行业在内的海洋经济体系,这四大行业占防城港海洋产业增加值的90%以上。其中,海洋渔业方面,成功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建成以海洋渔业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个,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7家、休闲渔业基地3个以及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3个、休闲渔业基地6个㉕黄山,吴一桂.2020年防城港市水产品贡献率广西排名第一[N].防城港市日报,2021-03-18(1).。滨海旅游业方面,以“旅游+”打造边境版全域旅游区和扎实推进边境旅游开放合作,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金融”“旅游+城镇”等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推进中越友谊广场、海鲜城项目、白浪滩景区与茶
20康安,杨秋,周红梅.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N].广西日报,2021-04-27.古景区合作等跨国旅游合作项目。海洋运输业方面,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2182万吨,增长20.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0.11万标准箱,增长42.8%㉖2020年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钦州围绕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着力发展临海化工、造船、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牧场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积极构建向海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2019年,钦州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总值分别为70亿元、1.1亿元、0.9亿元、3.6亿元、85.23亿元和275.2亿元㉗钦州市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㉘习近平.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N].人民日报,2020-08-25(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㉙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21-07-22(1).。广西在发展向海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海经济平台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广西经济与区外甚至东盟有关国家的衔接,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累计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249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80.7%;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亿元;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入园大湾区企业84家,新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43个,项目到位资金84亿元。“湾企入桂”专项行动加快实施,谋划推出重点项目140个、总投资6100亿元;“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新签约粤港澳大湾区项目49个,到位资金132亿元;广西共签订“湾企入桂”项目575个,项目总投资近5650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07个、总投资近980亿元㉚康安.全力东融全方位开放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五大成效[N].广西日报,2020-07-17.。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广西海洋部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向海经济开放合作,率先引导和支持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建设产业合作的“多园多基地”,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耕东盟、拓展南亚、面向世界”的向海经济开放新格局业已成型㉛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http://fpb.gxzf.gov.cn/zmhd/xwfbh/t9632319.shtml.。截至2019年底,广西与东盟7个国家、47个港口建立了密切的运输往来,开通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46条,其中外贸25条、内贸21条,航线网络实现东盟和国内主要港口全覆盖。继续保持与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合作,充分发挥了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沿作用㉜“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广西这样做,目前……[N].玉林日报,2020-06-09.。广西涉海企业与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海洋和渔业产业合作,合作领域包括远洋捕捞作业、海洋养殖、渔业科研、生物保护、补给服务等方面,40多个“桂”字号海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㉝“向海经济”这篇大文章,广西这样做,目前……[N].玉林日报,2020-06-09.。2019年,广西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持续加强海洋特色产业合作,国际合作园区增至20余个㉞广西将全力推动向海经济发展深化与东盟海洋产业合作[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2010/20201003006352.shtml。
近年来尽管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呈增长趋势,由2016年的125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51亿元,每年均保持6.8%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依然存在海洋生产总值偏低和对地区贡献度低的问题。海洋生产总值偏小方面,2020年,与全国部分沿海省份(鉴于2020年沿海省份海洋生产总值文献数据的有限性,这里的沿海省份不包括天津、辽宁、河北、吉林)相比,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均除稍微高于海南外,均低于其他省份,其中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广东的9.57%、山东的12.51%、福建的14.36%、上海的17.01%、浙江的17.95%、江苏的20.01%;从地方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2.06%,而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海南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6%、20%、14.37%、11.50%、9.8%、12.1%、1.92%。对地区贡献度低方面,2020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7.4%,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7.98%,而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其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山东为20%、福建为26.19%、浙江为14.24%、江苏为7.6%、海南为27.76%、上海为25.1%,从海洋生产总值与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广西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其他沿海省份。
表1 2020年广西与全国部分省市海洋生产总值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各省份海洋生产总值统计公报和相关资料统计而得。
1.海洋产业结构组成不合理。2020年,全国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33.4%和61.7%;而广西海洋三次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15.2%、30.7%、54.1%。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低于全国2.7个和7.6个百分点㉟根据2020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和2020年广西海洋统计公报数据统计。。由此可见,支撑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还是传统的渔业养殖和仅起到“过道”作用的海洋交通运输服务业。
2.以海洋传统产业为主导。2020年,广西主要海洋产业中,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9%、12.7%、8.3%和-15.4%,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是31.4%、24.2%、14.0%和27.4%㊱2019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2—20120年,广西海洋渔业增加值从165亿元增长到265亿元。近年来,广西海洋捕捞量基本不变,但海水养殖产量持续增长。2012—202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从94亿元增长到204亿元,年均增速20.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的1.74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2.96亿吨;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从2012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31亿元,年均增速34.5%㊲根据2012年和2020年广西海洋统计公报数据统计。。北海的海洋产业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为主,主要海洋经济指标在全国主要沿海城市排名落后。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仪器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集聚优势。龙头企业不多,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链不配套,海洋经济总体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防城港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还比较粗放,海洋新兴产业起步晚、数量少、分散广、产业集群度低,产业结构不平衡。目前,防城港的海洋产业仍以传统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为主,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远洋渔业、邮轮游艇业及海工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总体上处于萌芽和培育阶段,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基本还是空白。此外,防城港临港工业发展面临港口服务能力不强和产业同质化竞争制约。对标口岸功能类似的广东湛江港、山东日照港,防城港的港口在自动取制样设施、信息化水平以及口岸配套设施等落后较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口岸通关时间尚有压缩空间。同时,北部湾港口与湛江、茂名,临港工业都以冶金、石化为主导,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港口服务能力不强和产业同质化导致临港工业大而不强、企业经营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难以实现错位发展。钦州海洋产业以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其中,海洋第二产业的占比在20%左右㊳数据来源: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船舶修造、生物医药、能源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现代服务业虽然占比高,但发展相对粗放,且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海洋产业布局远没有走上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轨道。2019年,防城港海洋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四个产业占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的86.9%㊴数据来源: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海洋产业布局极不合理。从临港工业统计数据看,仅石化产业产值就超过临港工业总产值的60%㊵数据来源: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产业结构单一,且属于产能过剩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
随着广西开放型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推进,广西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旨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但总体来看,广西海洋产业或海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政策碎片化、短期化等问题,系统性、针对性、联动性不够强;现有的支持政策中更多的是聚焦于区内海洋产业或海洋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构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海经济开放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但也存在具体政策衔接性不够强、政策落地难度大、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无形中提高了行政管理成本、引发同质发展和恶性竞争,不利于区内沿海城市和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广西海洋经济与区外沿海地区乃至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外国家的协同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对以海洋经济为依托推进区内、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循环形成了阻碍因素。
比较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广西沿海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从港口建设来看,广西的港口码头数量有限且码头吨级偏低,与区外其他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其他沿海港口主要港区的散货泊位基本达到30万~40万吨、集装箱码头达到20万吨,而广西北部湾只有1个特大型(20万吨级以上)公共码头,52个5万吨级以上的泊位,通过能力比重占57%,比全国平均水平(65%)低8个百分点;大型专业化泊位(3万吨级)仅有18个,通过能力比重29.4%,低于全国水平(52%)20.6个百分点㊶夏惟怡,文海漓.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20(6):120.。此外,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专业码头的装卸机械和装卸工艺流程设计比较落后,装卸效率较低,导致产作业时间延长,港口物流成本高。码头作业收费高。覆盖面小、班轮密度低是北部湾港集装箱航线的又一个突出问题。北部湾港航线主要以中转和近洋航线为主,特别是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未能有效满足货物大进大出的需要,造成货物在港等待时间过长,综合物流成本高,存在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不利于经济循环畅通。从铁路建设方面看,广西沿海城市之间和广西与周边沿海城市之间尚未形成便捷的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水水联运和甩挂运输等运输方式,难以与周边沿海城市实现高效衔接。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新的发展起点、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任务,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坚持新的理念、思路和实施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和广西周边省份促进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调整和实施,广西必须积极和有效地融入整个新发展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来谋划和推动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支撑保障。要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积极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科技牵引力和保障力,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开发开放理念。新发展格局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联通性、区域性,为此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海洋经济的狭小层面和广西的区域发展,而是要围绕全力把广西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的定位和任务,结合广西实际,在谋划推动“十四五”广西向海发展战略中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多出实招、多下功夫,强化推进海洋开发、开放、合作等,坚持和强化陆海统筹理念,带动内陆区域向海发展,探索以向海经济为主要依托的开放型经济新模式,提高广西向海经济开放发展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强化合作共享。双循环经济发展贯穿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强调对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培育及其作用的发挥,由此决定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不可能独自发展,而是加强相互合作、联动发展,通过陆海互动和江海、山海联动,加强与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经济合作的有效对接,特别是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南自贸港,积极参与国内大市场建设,使向海经济对广西乃至全国的双循环经济发展形成更强、更持久和更有效的赋能。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都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未来时期,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应整合和发挥海洋经济产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更大的向海经济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并通过以陆带海、陆海协同的方式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以此为广西双循环经济发展形成更强赋能。其一,培育和壮大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发展。重点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创新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模式,开发更多符合生态健康的高端海产品,积极推动深远海养殖平台、磷虾捕捞船、大型三文鱼网箱养殖平台、冷链运输和加工一体化船等装备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建设集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保税仓储、电商平台于一体的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拓展和完善海洋渔业产业链。其二,积极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挖掘利用广西丰富多样的滨海资源,并将其与广西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少数民族文化优势、与东南国家相邻的区位优势等其他产业要素紧密融合,把海洋旅游积极融入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统筹和规划好广西沿海和内陆旅游资源,以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为基础,积极开发多样交通形式相融合的旅游经济方式,打造和建设一批海洋特色精品线路和景区,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加强广西沿海城市与北部湾区其他地市旅游的产品互补、市场一体、营销互推和信息共享,强化与泛珠三角区域、西南地区的旅游联动,深化与东盟国家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合作。形成旅游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互动发展,做大做长产业链,打造北部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其三,加大对海洋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广西北部湾港口实际,通过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创新港口管理体制等方式,坚持国内和国际市场并重的发展导向,在加强北海、防城港、钦州沿海海运、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广西与西南、华南、中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通交通“堵点”,畅通“最后一公里”,逐渐构建陆海联动、港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其四,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立足广西海洋资源禀赋,围绕国家、广西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重点是要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养生、海洋能源与环保、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电子信息、海水综合利用、生物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自治区层面既要统筹规划好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又要指导沿海城市明确各自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免形成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
不管是从向海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导向来看,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都是必然趋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必须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参与全球分工,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发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形成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形成广西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更强推动力和保障力。加强国内合作方面,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发展战略,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为龙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核心㊷贺志刚,蒋和生.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海洋强区[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12-23(5).,积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中南西南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进行有序对接,主动加强区域园区、物流、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为加快将广西构建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创造更多更好条件。同时,以园区为主要依托,推动广西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实现多重衔接和合作。重点是以南宁东盟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印(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为主要依托,进一步家加强广西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产业合作,打造外向型经济聚集区,以向海经济为基础努力提升广西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合作方面,重点是积极创新园区发展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南宁东盟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印(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依托,以项目和产业合作为重要支撑,在原有产业和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广西沿海城市要整合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和研发合作中心、海洋装备工程产业集聚园区等建设㊸夏惟怡,文海漓.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20(6):123.,以此进一步增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作用,为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合作、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发挥更大功能,不断拓展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包括向海经济在内的经济合作的广度、深度,深化推动广西向海经济开放开发建设。
近年来,广西从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钦防一体化、强首府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向海经济、海洋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支持向海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促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仍然存在政策碎片化、短期化、衔接性不够强、落地难度大等问题。未来时期,面对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问题、新要求、新任务,广西依然要把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效能作为推动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推进,以促使其在促进广西双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一,从长远规划来看,广西出台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虽然提出了2022—2035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但该意见是2019年制定和实施的,但是国家尚未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国家层面和广西层面也尚未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影响尚未明显,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包括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结合上述因素的实际,尽快制定和实施关于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更好地指导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二,对现有的关于向海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要从广西向海经济要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新发展格局等方面,重点查找现有政策存在的系统性、衔接性、联动性、碎片化等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完善,努力实现广西沿海城市和海洋经济、广西海洋经济与区外沿海地区、广西与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的协同合作与一体化发展问题,为以海洋经济为依托推进区内、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循环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