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餐饮食品上半年抽检情况;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富含糖和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生态失调,从而诱发炎症性皮肤病,如果改为更均衡的饮食可以恢复肠道健康,从而抑制皮肤炎症;近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8月26日发布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酒类等13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其中,餐饮食品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率为6.07%、二季度抽检不合格率为6.38%。
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 808 640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42 412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4%,较2020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抽检不合格率为2.36%。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37.29%、19.01%、15.21%;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9.7%;有机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8.4%;重金属元素等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6.31%。
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已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督促有关生产经营企业下架、召回,按有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置并公布信息。
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富含糖和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生态失调,从而诱发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如果改为更均衡的饮食可以恢复肠道健康,从而抑制皮肤炎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小鼠模型来研究饮食对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影响。他们给小鼠喂了6周的西方饮食,然后给它们一种IL-23诱导剂来引发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随后,他们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西方饮食4周,另一组在同样的时间内转向平衡饮食。
研究人员发现,改用平衡饮食的小鼠皮肤脱屑现象较少,耳朵厚度也有所减少。这表明,改变饮食可以部分扭转西方饮食造成的促炎症效应和肠道菌群的改变。因此,一个简单的减糖和减脂肪的饮食调整就可能对皮肤炎症有显著的效果,患有银屑病和其他皮肤炎症的患者应该考虑采用更健康的饮食模式。
近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规定,食品标识中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这意味着,在各类食品的外包装上,应该标识的信息,必须进行公开标示;但是对于“零添加”“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则是严禁随意使用。
近年来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喜欢在自己的外包装上标注“零添加”“无添加”等字样,以此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经过加工的食品当中,都含有一种或多种食品添加剂。事实上,只要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是合法的、适量的、安全范围之内的,那么也就是安全且健康的。站在这个角度,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食品禁标“零添加”,也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其一是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其二,也是让消费者明白,食品添加剂没有“原罪”,并不一定是有害的,完全没有必要谈之色变,而应该用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