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乐器来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其演奏风格和特色都体现出当地生活方式和文化。在秦汉时期就有了琵琶的雏形,魏晋时期琵琶传入了中原地区,但是,对于中原来说,却还属于一种外来乐器。到了唐代,琵琶融入了中原的文化和生活,其演奏展现出浓浓的中原特色,演奏风格和演奏姿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琵琶传入中原的历史,也是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历史,更是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
琵琶最初并不是一件乐器,而是一类乐器的统称。其主要指波斯的曲项四弦琵琶、印度的五弦直项琵琶、中国的阮咸等。琵琶最初诞生于秦汉时期,这时形成了琵琶的雏形。到了魏晋南北朝,琵琶传入中原,这时,它只是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中原琵琶的演奏仍然是西域风格。琵琶的演奏多是在马上进行,一边骑马一边进行琵琶演奏,具有浓厚的游牧性质,不同于传统中原的畜牧音乐,中原音乐体现的是中原人民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小农思想,其具有保守性,而琵琶表达了游牧民族的豪放的性格和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然而,正是游牧民族的这种豪放的性格和自由的天性,此时的琵琶演奏非常简单,不需要高超的技艺,只需要掌握简单地指按技巧就可以。琵琶传入中原,更多的是在江南进行传播,此时,琵琶并未与中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琵琶只是作为一种异域风情的音乐在江南流行。
琵琶从魏晋到唐代,发生了很多变化,旧有的西域演奏形式在中原地区琵琶演奏身上已经不见了。琵琶传入中原以后,逐渐和中原人的生活习惯融合在一起,更多体现出中原文化特色。琵琶演奏离不开当地的生活背景,最初琵琶传入中原时,其演奏曲目大多和游牧、骑马有关,表现的是豪放、自由的情怀。到了唐代,琵琶演奏曲目大多是爱情曲目。
唐代对琵琶的弹奏姿势进行了创新,尤其是在唐代后期琵琶的演奏技艺,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弹奏方式上,过去琵琶的弹奏方式为横抱演奏,这与西域的文化有关,琵琶最初是在马上演奏的,演奏者一边骑马、一边演奏,所以,横抱的演奏方式更为合适。而琵琶传入中原之后,与中原文化进行结合,其演奏不再在马上,而是固定了下来,演奏者坐了下来、稳定了下来,所以,横抱的演奏方式就不太合适,竖抱的演奏较为有利于手指进行动作的变化,演奏起来也更为方便。
最初琵琶的外形是西域的曲项琵琶,唐代时期琵琶的外形有了大的变化,唐代琵琶为半梨形,其是在西域曲项琵琶和中原传统的直项琵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西域曲项琵琶原为四项,为了适应演奏特点和内容,唐代采用了传统中原直项琵琶的多柱,这样一来,音柱的数量增加了,音域也就更加宽阔。西域琵琶演奏时,不需要高超的技艺,曲目也较为单一,非常不适合中原地区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所以,要对琵琶的技艺进行改进,创作出新的琵琶曲目。唐代琵琶的琴身大多为红木、乌木、紫檀木,琵琶面板一般为梓木。据记载,唐代琵琶最多采用的是紫檀木。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琵琶,其就是用的紫檀木。据《明皇杂谈》记载,杨玉环日常所演奏的琵琶,其材质也为紫檀木。在唐代,琵琶的中下部有了创新,其中,下部外部包裹着一层皮制饰品,被称为“捍拔”。在琵琶下部加入一层皮制品,目的是为了保护琵琶的面板,防止琵琶面板受到损害,一般皮制品都比较精致,可以对琵琶起到装饰作用,增加美感。
早些时候,琵琶的弹奏方式主要是拨弹,直到唐代,出现了指弹的方式进行琵琶演奏。从拨弹到指弹,不仅仅是其弹奏方式的变化,还是琵琶文化的变化和技艺的升华。拨弹到指弹的变化是琵琶史上最大的一次变化,在唐代进行琵琶演奏时,要注意演奏的速度,弹拨的力度等,一些老艺人可以很好地对其掌握,从而将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唐代的指弹并不多见。早期的曲项琵琶只能用拨子进行弹奏,西域琵琶的制作靠着当地的特色,一些琴弦由动植物的筋、皮制作而成,制作不够精细,所以,要借助拨子才能发音,这也决定了当时的弹奏技艺的单一,弹奏出来的音色和西域民族的性格一样粗犷。唐代时期,由于只能用拨子弹奏,其阻碍了唐代琵琶的发展,不利于进行大面积推广。在江南地区,多养蚕和竹子,江南的温柔性格和秀丽风景也传入到了琵琶当中,丝竹制作的琵琶琴弦声音细腻,便于弹奏,逐渐取代了旧有的琴弦。但是,丝竹制作的琴弦存在一些缺点,丝竹易短,接受不住大力的按压,其张力小、音量低,如果进行连续的弹奏,很容易就造成弦短,这也是丝竹琴弦致命的缺点。因此出现了指弹的弹奏方式,解决了丝竹琴弦的缺点,也保持了弹奏的灵活性和技巧的高超性。
琵琶传入中国、尤其在传入中原之后,能与中国民族音乐进行融合,要得力于隋唐时期歌舞大曲。唐朝是一个开明的朝代,也是一个各民族进行互相融合的朝代,所以,此时中国的音乐与外国的音乐有了融合,西域的音乐和中原的音乐有了融合。在演奏乐器上,用于演奏本民族音乐的乐器,也演奏起了外国的音乐。用于演奏外国音乐的乐器,也演奏起了本民族的音乐,二者相互融合。如琵琶乐器,琵琶是隋唐歌舞大曲中非常重要的乐器,隋唐九部、十部乐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琵琶演奏,琵琶占当时所有演奏地位中主奏的地位。琵琶是七部乐的主要乐器,七部乐指的是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疏勒伎,其中,清商伎是中原传统的音乐,龟兹伎、疏勒伎是其他民族的音乐,国伎是中原民族和少数民族合作的舞曲,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为外国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琵琶在这些音乐中不仅担任乐器演奏的主要地位,还以独奏的形式出现。
由此可见,唐代各民族音乐的融合程度非常深,琵琶在中原地区民族音乐和其他地区民族音乐中都非常常见,琵琶已经与中国各民族音乐进行了深度融合。
琵琶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并逐渐演化成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一种,是民族音乐融合的结果。而要做到各民族音乐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必须要去接纳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思想,不要以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去评价其他民族音乐的好坏。一个国家中有外来音乐的存在,必定这个国家是一个强盛、开放、包容的国家。琵琶传入中国,与西汉时开通的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丝绸之路打破了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封闭的局面,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到了唐朝,中国的国力空前强盛,开放的政策,这些都为琵琶在中国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了唐国都,除了带来了本国家的特产和音乐外,也将唐朝的音乐和特产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如日本遣唐使将琵琶乐带回了日本,后来琵琶乐与日本的民族音乐进行融合,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促进了本国音域的发展。音乐代表了本国的文化,对于不同的音乐,我们要给予尊重和支持,正如琵琶一样,正是由于唐统治者采取的开放包容的政策,琵琶才与本民族音乐进行融合,琵琶才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乐器。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朝的强大国力以及统治者的政策对琵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唐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与世界各国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的朝代,琵琶从中受益,成为了多民族音乐的象征。琵琶最初由外来的曲项琵琶然后和中原传统的直项琵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新的中国特色。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与他们进行往来,这为琵琶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唐朝时期,各民族进行文化融合,这时西域地区的音乐和中原地区的音乐进行相互交流,西域地区的音乐为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趣味。唐代琵琶的发展正是唐代多民族进行融合象征,琵琶从最初的弹拨乐器所表达西域的豪放,到其与中原文化进行深入融合,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丰富了琵琶的内涵,让琵琶更具有生机活力,也变得高雅起来。
琵琶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各民族音乐要想获得发展和生存的权利,就必须要进行民族之间的融合,国家要保持开放,要吸收外来文化和音乐的精华,与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让其具有本民族的风格特色。琵琶的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琵琶作为一种外来的乐器,经过和中原民族的音乐和文化相结合,成功成为了本民族乐器的代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当时所有乐器的主导地位。琵琶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代表,借助于唐朝开明的政策和强大的综合国力得以发展起来,甚至传到了周边其他国家,其推动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出了中外音乐交流的历史,还体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当今,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也不断进行着对外开放,这与当时琵琶发展的情况类似。所以,琵琶的发展为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要不断与外国音乐进行交流和融合,吸收他们优秀的音域元素,推动中国音乐当代发展。
琵琶是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象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其成功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从其融入的历史可以看出,各民族音乐是融合发展的,不存在孤立发展的音乐。今天,全球已然成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更加紧密。琵琶发展史给我们的经验是面对外来音乐时,要吸收其精华,结合本民族的音乐和文化,把其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这样才能促进各民族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