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新,邵宪磊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29; PSY应用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329)
中国传统养猪是农村家庭副业,小而散的模式一度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团猪场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迅速提升生猪产能。根据《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记录,2002-2018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达5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从25家增加至407家,增长了15.25倍,增幅显著。集团猪场代表了养猪业的最尖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水平,正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非洲猪瘟(ASF)在2018年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因ASF疫情影响生猪价格居高不下,养猪业由“薄利多销”的基础生产转变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产业。
行业“变性”带动了养殖格局变化。中小规模猪场被大片清空,散户无力或无信心复养;大型养殖合作社或集团猪场抗风险能力强,在度过最初的“迷茫期”后大部分东山再起、迅速复产并获利颇丰。而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流入养猪业,则加速了集团猪场的出现与扩张。
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仍在由北向南大规模发生ASF疫情。野毒、变异毒株、重组毒株等多毒株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复杂的毒株经由生猪养殖、运输、屠宰,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途径广泛散布,环境带毒使防疫压力巨大。
在养殖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不断防疫过程中,笔者认为独特的“超额储备种猪的运作模式”是集团猪场的盈利之道。
在2018年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集团养猪企业在扩充本企业场地的同时放养业务量也迅速扩张,其优势在养猪行业的“高压”背景下逐渐明显。
资金充足是集团猪场(特别是上市企业)最大的优势。其在猪群大量死淘、甚至清场后依然有资金立即组织复养;同时集团养殖企业应对生猪价格周期的能力强,在高行情时有足够的盈利能力。相对而言,中小型养殖单位会因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清场而一蹶不振、无力复养。
养猪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高风险高收益、技术密集型企业,人才优势是集团猪场致胜的关键。防疫是否成功决定猪场的存续情况,养殖效率的高低则决定了猪场的具体效益,做好生物安全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高行情中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养殖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集团猪场更易募集足够的高素质养猪人员。
高效检测手段是防控ASF过程中的重要先手。判断ASF是否进场、毒力如何,是选择防控方案的前提,也是复养等工作中的重要参考。集团猪场一般有自建实验室,若是仅检测抗原采样、送检、检测可在2 h内完成,在非洲猪瘟变异毒株与野毒扩散前精准“拔牙”成功案例中,更能够体现集团猪场的检测优势。
集团猪场有条件获得足够的养殖场地,保证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周转。清场后需要时间净化,安全引种需要储备种猪场,集团化养殖企业有足够的场地资源来“辗转腾挪”。其中自繁自养的育肥场是储备种猪的主要来源,这些育肥场的猪只随时可以成为储备种猪、配种后待用。
除上述优势外,集团猪场获取资源能力较强,更容易解决环保问题、选择配套的饲料厂、选择高性价比药品、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渠道优势等,这些资源是集团猪场扩展规模、成功防疫、提高效率的有利支柱。在“后非洲猪瘟时代”背景下,集团养猪企业的优势被再次放大,这些优势正是其可以采取更高效运作模式的基础。
目前猪场最大的桎梏主要包括生物安全疏漏、复养资金和安全的种猪源等。集团猪场采取超额储备后备母猪、多场地轮转的策略,保证后备母猪饲养量保持在集团生产规模的一倍以上,以便实现清场后的迅速复养,稳定生产的场区除提供种猪外,不断满足出售育肥猪、大体重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的需求。
2.2.1 后备母猪超额储备
要求整个后备猪群饲养量常年保持在本公司基础母猪群的一倍以上。
1)种猪基地
将约30%甚至50%的种猪场作为种猪基地。这些场所有母猪配种均使用长白或大白公猪,保证仔猪为白色品种后代。
2)育肥储备
将约50%的育肥场作为后备母猪场,在生物安全可控的地方饲养并在此场地配种、妊娠后继续饲养。
2.2.2 母猪超额储备
妊娠母猪储备:选择母猪70%左右至生物安全条件最好的育肥场,按照后备种猪标准饲养。在这些后备母猪发育完备后配种继续饲养。
2.2.3 清场与补栏
一旦部分种猪场出现疫情,迅速清场,并在45 d内完成洗消工作。45 d后迅速补充来自育肥场的后备、妊娠母猪群,保证补栏后立即有仔猪产出。
2.2.4 销售策略
公司种猪场在无疫情发生、安全生产时,除留出本公司正常更新的种猪外,还可以对外销售多余的妊娠母猪、大体重后备母猪。
通过这种超额储备的模式,每一个生产环节上游均有足够的备用,保证闭环生产的轮转性能。集团养殖企业有足够多的养殖场,能够利用技术、硬件设施等尽可能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的可能性,假设所有种猪场有30%概率发病,在种猪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完全可以保证盈利。
足够数量的种猪基地二元、纯种母猪均使用白色公猪配种,这些白色种猪后代也均是白色(长白纯种、长白二元或回交猪),即可进一步作为种用。由于闭环生产的需要也处于长期价值考虑,留出50%育肥场作为后备母猪场。大量储备母猪的存在,保证了下游配怀、妊娠母猪的足量供应。
依托于步步为营的储备措施,各个阶段的猪只均有充足余量。在部分场区发病后果断清场、彻底消杀净化后迅速补栏后备甚至妊娠母猪,在高行情中迅速恢复产能进而获利。
商业体系必须由足够的盈利来维持运转,而超额储备后备母猪的生产模式,其最大的优势是通过所有环节均可回收资金、盈利。在保证本集团正常运作的前提下,生产的过程中大体重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经产母猪甚至公猪等阶段的多余猪只均可进行销售。“育肥场种用”可以有效扩充种猪容量,而以出售育肥猪的频率高价出售母猪则可以迅速盈利、在回收资金及时变现的同时,填补周边地区因非洲猪瘟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养殖缺口。
这种超额储备模式能够迅速弥补防疫损耗、满负荷运转、超量出售的模式的集团运作模式,极大程度上抵消了生猪生产风险,保证了资金场地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不断反哺养猪行业。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农民收入结构改变,养猪也逐渐由大部分人的副业转变为了少数人的主业。集团化养殖企业通过整合农业资源、重新吸收农业人口作为基础劳动力,在此基础上还拥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充足的投入资金、专业的技术团队、完善的内部机构配置等资源,构建了集团化企业独有的优势。超额储备后备母猪的生产模式利用集团效益抵御区域风险,是一种“大局盈利”的成功模式。
目前,受ASF疫情影响,相关管理部门限制生猪运输,这势必会影响集团猪场的猪只调运,但同时集团大型猪场在相对有限区域内的影响力会上升,集团养猪企业放养等业务或将成为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