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元(甘肃:兰州新区中川镇尖山庙小学)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文化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古诗词的呈现方式较为精练,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就相对较为严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能够结合当下的潮流——大众传媒,将其作为“桥梁”,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以大众传媒的使用来促进古诗词文化教学创新进行阐释,探讨适合的古诗词教学方式。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难度较高的,其原因有三:其一,它的表现形式晦涩难懂,超出学生的可认知范围;其二,古诗词的使用脱离学生的生活情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其三,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低,缺乏学习兴趣。从这三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古诗词存在“距离感”,而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关键就在于要拉近学生和与诗词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感而发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同时,古诗词的内容也多是诗人情绪的一种抒发和表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因此,教师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背诵和默写,更多的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能够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图,以此来达到熏陶其艺术素养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对具体诗词中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投入。大众传媒能够通过语音、视频、图像的方式来呈现信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来营造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这样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江南》这篇乐府民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氛围,教师借助大众传媒结合其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动画,运用多媒体放映向学生展示栩栩如生的采莲图,以直观的形象来代入学生的情感:某个夏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荷花慢慢摇动,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池塘的中心,两位少年正采着莲蓬,好一幅悠然的画面。同时再配上舒缓、温柔的音乐,教师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文章的浏览,之后再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进行诗文的朗读,带入情感,让学生进行欣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诵读更为投入了,仿佛置身于一片莲塘前,眼前呈现出诗文中描述的情境。这样的方式,实现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发展,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古诗词的文化,也感知到作者的心境,仿佛实现了和作者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诗情画意,是古代文人对高雅意境的追求,他们将诗与画并列在一起,同时也说明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今天,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也能够进行借鉴,这也是诗词鉴赏最常用的方式。并且,在教材上有很多彩色绚丽的插图,这也是诗画结合的表现。将诗词和画面进行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而且能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正确运用大众传媒来实现多感官教学,要有所预设,避免出现没有目的的操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在教学中同样能够体现。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教师选择好了能够锦上添花,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选择不好反而会阻碍教学,给学生造成认知混淆。所以,大众传媒的选择能考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黄鹂的鸣叫声,让学生聆听,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诵读一遍,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自己阅读之后的体验。有的学生说:“在读到前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晴空万里,不远处的矮树上有两只毛茸茸的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讨论什么。这时,远处有几只白鹭乘风起飞,它们挥动着翅膀扶摇直上。”通过这样语言的描述,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已经做到了通过诗词来描绘其中的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绘画,用四幅画来描述所对应的四句诗,然后随机抽出一幅让学生猜测图画所对应的那一句诗词。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完全掌握诗句的含义,而且能够准确地识记整篇文章。在课堂上也能够活跃气氛,让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
教师的教学多是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聆听并进行理解记忆。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并不能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快乐教育也逐渐成为主流。教育方式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课堂上的趣味性也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平稳上升。因此,趣味教学也应当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中去。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游戏可以锻炼学生大脑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师生互动,营造一个良性的教学氛围。
多媒体的出现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它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