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已有多年发展历史,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发生重要变化,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也面临诸多方面问题,使得部分工作开展成效无法体现出来,对学校整体工作开展也造成负面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创新提供新型路径,为新型模式构建奠定技术支撑,提升大数据技术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具体工作开展的现实要求。
资助育人对象的合理界定,不仅对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公平性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受资助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受资助学生的界定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更加明显,比如地方认定的某些建档立卡学生经学校核实不属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但依据当前资助政策却必须落实建档立卡精准资助,导致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意见或心理失衡的,对学院整体管理工作和学校形象造成明显影响[1]。借助大数据技术应用,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构建新型资助育人模式,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资助育人对象界定方面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形式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多元化的资助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条件学生完成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现实需求,将生活和资金资助与劳动育人、学业帮助、技能提升、思政教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体特色性的新型育人模式。在各项资助和育人工作开展中,通过各个方面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明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高职贫困学生教育工作短板,确保这部分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充分体现公平教育的时代内涵。
高职院校新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不仅要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更好解决学生心理成长和思想成长的基本诉求。更加精准的资助育人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贫困学生的现实需求,将经济资助与劳动教育、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因此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构建中,还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撑,分析不同学生资助层次需求,将开展育人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积极向上的资助育人氛围,帮助学生实现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层面共同成长。
当前实际工作开展中,对象界定基本是以贫困证明和资助申请材料为基础,在佐证材料真实性方面,学校方面参与力度不足,并且具体的界定受到工作人员主观意识影响较为显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相关数据的全方位采集,有效解决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由于多元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大数据技术在资助育人对象界定方面的实际应用成效还无法得以体现。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贫困信息系统还不能够建立,相关方面的数据采集范围狭窄,指标体系不够健全,无法满足大数据模型构建的基本要求,使得数据分析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差,进而造成资助育人对象界定难以精准量化,分析结果不够合理。
在当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工作流程整体还不够规范。一是评选过程还存在数据失真、评价体系不完善,数据分析应用不够深入等方面问题,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作用还没有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来[3]。二是评选过程受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评定方式等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评价结果客观性不足,原本需要被资助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三是精准资助育人动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贫困生入档和退档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转或个人资助满足学习生活条件要求后,没有及时退出相应的资助范围。
资助育人新型模式具有双重属性,资助是工作开展的基本手段,育人则是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受到多元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实际工作开展中,资助工作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的任务,育人则流于形式层面,在后续跟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使得整体工作成效难以体现出来。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在基本生活保障、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个人思想成长方面取得平衡,并且需要根据各个方面动态发展对资助育人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对接明显不足,对学生成长细节方面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固定采用一种资助模式,从而造成育人工作时效性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主要工作任务都是集中于辅导员层面,学生管理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等方面参与力度明显不足,资助形式也主要是以资助金发放形式为主。虽然部分学校能够设立一些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多数是以经济性收益活动为主,岗位工作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关联不足,学校层面的跟踪机制也不够完善,无法掌握学生在岗位实践中的能力提升与思想发展动态,无法进行对应的管理和指导,由此造成资助育人成效明显不足,无法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先要从资助对象精准化评定方面入手,更加深入地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在资助育人新型模式构建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方面优势,结合学校整体资助育人运行机制要求,开发贴合实际的大数据技术模型,全面采集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地方政策、国家规范要求、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对各个方面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将对应结果导入校园一卡通管理体系中[4]。通过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明确学生贫困资格的参考指数,并通过技术控制,将资助资金限定在校园卡消费范围内,以此在有效避免虚假信息对资助体系造成影响的同时,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为后续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通过量化测评方式,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专业优势,为项目推荐提供对应参考。其次是应当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共青团第二课堂、社区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对应的项目资助形式,让学生以不同的劳动形式展现自身价值,并获取经济方面的收益,来解决生活方面问题。在这些项目活动中,学校管理层面要利用对应方式采集学生活动中的工作量、行为规范及思想觉悟指标,并以此对学生整体素养进行评价,实现生活自主和思想育人的双重目的。
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只有将资助育人纳入立德树人体系建设,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根本指引,将学生日常生活保障与专业知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各方面动态,才能够及时对资助育人工作方法进行调整,确保育人活动开展与学生成长现状相契合,确保整体工作实效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应当通过大数据应用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跟踪和监管,确保资助育人措施能够全面落实到位,确保工作成效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活动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院各个部门深度参与的整体性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当结合大数据模型运行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提升整体工作运筹度,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5-6]。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利用大数据平台与信息化平台的有机结合,将教务部门、学生自治组织、后勤保障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等,共同纳入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中来,一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地采集对应数据,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具体工作实施与监督权的分离,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构建已经成为实际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相关方面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科学构建大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资助育人活动开展的各个方面,以此才能够真正推动资助育人活动有序开展,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