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藁本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2021-12-02 23:27:36张天静李玲孙文松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托布津藁本白粉

张天静李 玲孙文松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

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 et Kitagawa)属伞形科(Umbelliferae)藁本属(LigusticumL.)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生于海拔1 250~2 500 m的林下、草甸及沟边等阴湿处[1]。药典记载其根及根茎供药用,散风寒燥湿,治风寒头痛、寒湿腹痛、泄泻,外用治疥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2],有效成分为阿魏酸[3]。辽藁本因其药用价值及其特殊疗效被药企开发了百余种祛湿止痛的中成药、新药和特药,还大量应用于临床处方,市场需求逐年上升[4],但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分布面积逐年缩小,储量也在下降,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建立稳产、高产、优质的规范化种植基地是满足需求、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5〛。

辽藁本栽植中,白粉病是其最严重的病害。白粉病病原菌为独活白粉菌(ErysipheheracleiDC.),属于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一种真菌。据郑儒永(1987)《中国白粉菌志》(第一卷白粉菌目)中记载,寄主之一为辽藁本,采自北京。2007年辽藁本为独活白粉菌东北地区新记录寄主植物[6],主要侵染叶片及嫩茎,白粉病蔓延较快,发病期间植株生长停滞,病害严重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7],其防治往往被忽视。目前鲜有针对辽藁本白粉病防治文献。辽藁本白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90年代至今主要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防治白粉病[8];Strobilurin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兼具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特点,是一类新型的仿生合成杀菌剂,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9];于春雷等(2012)发现四氟醚唑对黄瓜生长安全且用药间隔期长[10];周建波等(2012)研究表明三唑类杀菌剂对胡萝卜白粉病防效在70%以上[11]。了解辽藁本白粉病发病规律并掌握最佳控制病害周期,筛选高效低残留农药杀菌剂,对推动辽藁本安全、有序、有效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辽藁本生长特性及白粉病发病时期及特点,应用5种不同杀菌剂在发病前对其进行防治,以期对辽藁本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9年在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植株为3年生辽藁本。

1.2 试验方法

试验药剂为文献记载其他作物防治白粉病有较好效果的5种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500 g/hm2[8];10%戊菌唑(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1 000 ml/hm2[9];12.5%四氟醚唑(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625 g/hm2[8];氟菌·肟菌酯(德国拜耳公司)500 ml/hm2;70%甲基托布津(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50 g/hm2,均为杀菌剂防治白粉病常用剂量。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面积30 m2,重复3次。试验为田间自然发病。白粉病未发病时(6月中旬)开始用药,每隔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叶面喷施,并设清水为对照。

末次施药后7 d调查辽藁本叶片发病程度。调查时每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30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叶片的病级,计算小区病情指数,以小区病情指数计算防效[11]。情指数)×100%[12~13]

2 结果与分析

发病率(%)=(发病植株总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DI)=∑(各级病株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以羽状复叶为调查单位的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上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1%以上。

预防效果(%)=(1-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

2.1 辽藁本白粉病发生规律观察

试验地连续两年白粉病大面积发生。7月初及中旬开始发病,病原菌主要侵染叶片及嫩茎。初期在叶面及嫩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点状白粉斑,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全叶及嫩茎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图1),后期病叶及茎上散生大量小黑点,即病原菌的有性阶段闭囊壳。病情发展迅速,全叶布满白粉,叶片变黄,早期脱落,及茎干枯。土壤湿度大、施氮肥偏多、缺钾及植株过密或杂草多易发病。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辽藁本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辽藁本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病情指数都小于清水对照病情指数,在发病严重(清水对照病情指数达到79)的条件下,5种供试药剂对辽藁本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氟菌·肟菌酯防效与二代三唑类杀菌剂12.5%四氟醚唑防效最佳,超过75%,与其他3种药剂达到显著差异;70%甲基托布津防效较差,仅为55.17%, 10%苯醚甲环唑与10%戊菌唑防效也较明显,均超过65%,喷施药剂后至辽藁本收获期间,各药剂均未产生药害,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白粉病是辽藁本重要病害之一,因早期不易见病,容易漏防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大面积发生,严重时辽藁本停止生长,植株枯萎,叶片及嫩茎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本试验将防治时间提前至田间白粉病侵染扩展之前,间隔10 d左右连续喷施3遍高效低毒杀菌剂。结果表明:喷施氟菌·肟菌酯复配剂的小区病情指数最低、相对防效为84.30%,12.5%四氟醚唑次之、防效为77.98%,与氟菌·肟菌酯防效差异不显著;而甲基托布津的田间防效测定结果仅为55.17%,已不再适用于辽藁本白粉病的化学防治。初步分析,甲基托布津的淘汰可能与连年单一、高剂量、重复喷施造成病原菌抗药性逐年上升有关。

综上所述,氟菌·肟菌酯复配剂属于Strobilurin类新型仿生合成杀菌剂,防效好、残留低、对环境影响小,而四氟醚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杀菌活性是第一代的2~3倍,田间防效与氟菌·肟菌酯相当,可加大此二种药剂对辽藁本白粉病防治的推广力度,替换现有的类似甲基托布津等对病原菌抗性过大的药剂。此外,种植户还应注意加强单季用药品种的轮换,避免病原菌对新型高效环保型药剂提早过快产生抗性。

猜你喜欢
托布津藁本白粉
藁本基原与辽藁本道地药材本草考证 *
拟藁本属及近缘物种中国分类群花粉形态与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48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祛风除湿的藁本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
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上海蔬菜(2013年2期)2013-10-23 06: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