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现代种业发展路径的探析与思考

2021-12-02 20:36:37陆平鸽
乡村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种业种质云南省

陆平鸽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1 云南省种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1.1 种质资源丰富,自然隔离优势明显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优良的生态环境使云南省拥有全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其中,云南省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主要栽培种类有500余种,占全国农作物种类的80%;云南省还是世界栽培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的起源地和多样性物种发展中心。据统计,云南省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的遗传资源有72个,占全国的7.6%,居全国第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云南省发展现代种业奠定了基础[1]。同时,云南省山高谷深,地理生态环境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备育种所需的光热条件和自然屏障,可为种业发展提供天然的隔离条件,是农业育种的“天堂”。

1.2 区位优势突出,是全国种业“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云南省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接合部。国家对种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给云南省种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通过构建面向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种业对外开放实验区,云南省逐渐成为我国种业“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不断加强对种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目前,全省获得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经营的企业有138家。

1.3 绿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特色种业发展潜力巨大

云南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环境,不断创新种业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适合于当地高原特色的农业产业。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培育“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电商“两端”,做强农业“头”和“尾”,大力推广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从而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业转型升级,改变了全省农业业态发展面貌。云南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并向全球化产业链发展。据调查,云南省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甘蔗、茶叶生产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2]。云南省接下来应进一步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品种选育,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特色种业产业。

2 云南省种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2.1 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利用体系不完善

云南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由于缺少持续稳定的资源收集经费支持、搜集手段和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跟踪调查制度,因而仍有大量的种质资源尚未被发现和收集。此外,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存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技术手段还相对落后,种质资源保存能力还存在不足。目前,云南省的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能力仍需要重点加强,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应用于育种创新的农业种质资源不到保存资源的10%,大多数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

2.2 种业育种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云南省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能力滞后,仍处于常规育种阶段,分子育种技术、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种业产业结构不平衡,杂交玉米、杂交粳稻产业比重过大,且同质化严重,利润偏低,竞争力不强。特色作物种业发展不足,难以满足云南省“绿色食品品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当地育种研究仍多集中在科研和教学单位,造成研发和推广脱节,新品种推广应用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3]。

2.3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云南省现有种业生产基地存在硬件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种单产低等问题,距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要求的高标准种业生产基地仍有很大差距。保种场投入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平均存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4 种业企业小、散、弱

云南省种业企业主要以粮食作物种子为主,其他产业较少。全省杂交玉米、水稻、马铃薯种子销售收入分别为8.91亿元、1.06亿元、1.04亿元,分别占全省作物种子销售总额的62%、7.4%、7.2%;其他蔬菜、油菜、大豆、小麦等作物种子销售收入3.36亿元,占全省作物种子销售总额的23.4%。除杂交玉米种业企业外,省内种子企业大多属于生产销售型种子企业,科研投入少、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品种权的品种少;特别是蔬菜种子企业,其销售收入99%来源于国外或省外品种,自主选育品种占销售收入不到1%,难以满足全省特色产业发展需求。

2.5 种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云南省种业市场仍存在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备案不到位等问题,品种试验、抗性鉴定、生产性能测定、质量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也有待完善[4]。农作物生产前后的布局结构仍存在不合理问题,加之部分州(市)、县(市、区)种业管理机构不稳、监管设施简陋、执法队伍薄弱等状况,难以满足种业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国内外种业发展趋势

3.1 国际种业发展趋势

3.1.1 全球种子市值不断增大。目前,全球粮食种业发展供需保持平衡,这为我国种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统计,2018年以来,全球种子市场年度复合增长率达6%,预计到2023年全球种子市值将达到830亿美元。从全球种子的市场份额来看,美国种子市场份额占35%,排名第一;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占2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然后是法国和巴西,均占6%。

3.1.2 生物育种技术制高点争抢激烈。随着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快速发展,世界种业正迎来以转基因、基因编辑、分子育种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主的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育种技术创新将对种业研发、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3.1.3 专业化、集团化、多元化的种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外众多大规模种业企业通过重组并购,使全球种业呈现出产业链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使相关产业更加融合发展。大国粮食种业企业出现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一体化发展动态[5]。

3.2 国内种业发展趋势

3.2.1 国内种子市值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全国种子产业所创造的价值使我国保持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地位。其中,玉米种子产值285.06亿元、水稻187.01亿元、小麦164.67亿元、大豆42.47亿元。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种子市场供应充足[6]。近年来,我国种子出口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年种子出口总额已超过3亿美元。云南省不仅对与周围邻近国家开展了种业贸易,对于中亚市场、非洲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也在逐步进行开拓。

3.2.2 品种选育水平不断提升,良种供应能力逐步加强。我国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四大粮食作物种业发展中投入了巨大科技力量,不断在特色农作物良种选育上取得突破,品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2.3 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云南省种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近年来,云南省种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创建了种业产业园区,构建了新品种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引进高端种业人才,逐步实现了种业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动了全省种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4 云南省种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一是落实《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鉴定评价体系与创新利用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切实落实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主体责任的确定和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三是实施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育能力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与中转隔离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强国内外资源收集保护与鉴定利用。四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推进云南省种质资源综合利用与技术开发;推进资源登记,实行统一身份管理;推进农业种质资源专业保存、动态监测和更新繁殖工作[7]。五是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加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目标性状态突出和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和材料;加快构建农业种业资源交流与利用平台,开展种质资源共享服务。

4.2 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粮食安全种业支撑项目,加快适宜机械化、抗病抗逆、节水省肥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品种选育,培育推广一批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以及特殊专用新品种,从源头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建设云南农作物种业实验室,深入实施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重点开展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支持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质量检测、生物安全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4.3 加快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

一是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需求,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导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向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选择隔离条件好、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区域,建设一批由政府主导、企业管理、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种业基地。二是启动省级种业基地认定工作,推进种业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大田生产、种子收获、加工全流程标准化管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云南省种业基地繁育能力。

4.4 培育壮大现代种业企业

一是鼓励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实行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加快提升育种能力,培育一批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二是发挥云南省特色资源优势,加强特色种业发展,引导企业筛选推广一批有市场、有前景的特色品种,研发专用配套技术,促进专业化育苗和制繁种优势特色种子企业发展。

4.5 健全种子供需监测预警和救灾备荒储备制度

一是建立种子生产供需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要求,建立适合于云南省种业生产与发展的市场观测点,并且定期向种业人员报备种子的实时监测信息、定期采集标本和信息发布等。同时对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市场供需、价格波动等环节做出预测引导[8]。二是统筹发挥国家级、省级储备作用,建立健全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调整全省种业发展结构,建立适合云南省种业发展所需的救灾备荒制度和供需监测制度。

4.6 培育壮大现代种业

一是鼓励种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与科研机构或者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提升云南省育种能力。二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引导企业筛选并推广一批有市场、有前景的特色品种,研发专用配套技术,促进专业化育苗和制繁种优势特色种子企业发展[9]。

4.7 强化种业监管职能

政府部门应强化种业管理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如进一步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体系、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体系、农作种子检验认证体系、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体系、种业监测服务体系。云南省应改建文山州、临沧市、昆明市、元江县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新建12个区域住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此外,当地还应切实增强种子执法队伍建设,严格种业市场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种业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公平稳定、规范有序的种业市场氛围。

猜你喜欢
种业种质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11期)2016-07-20 10:58:25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4期)2016-06-19 18:32:58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5期)2016-03-20 10: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