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视野下的云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2021-12-02 20:36孙晋春
乡村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云南省农药生物

孙晋春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资源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利用,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也正在被加速破坏,农业结构单一化、简单化、破碎化并不断向人工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和制约。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提倡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生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方向及作用,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各成员国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逐渐掀起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潮。最初,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只停留在物种多样性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层次研究,并将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现代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是由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三个部分组成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体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环境、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影响

3.1 有利于促进土地可持续生产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土地可持续生产。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土壤中有大量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可有效促进有机质分解、植物生长和土壤修复。农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系,各类生物(含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食物链,既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二是土壤动物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人们对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但是其对土地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比如蚯蚓很早就被作为监测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三是土壤植物多样性表现在植物根系多样性,植物根系多样性又可促进土壤的多样性。根系多样性的分泌物可以作为营养液供土壤里的微生物汲取,为维持土壤生态平衡提供营养物质。

3.2 有利于减少病虫害

病虫害是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大多还是依靠喷施化学农药,但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受到污染、害虫产生抗病体、环境污染等。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地砍伐森林、破坏湿地,导致大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物种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也被破坏。农业生产中的单一化和大面积种植尽管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引起了以此类作物为食的害虫数量的增加。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治理病虫害,主要表现在通过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研究作物之间分子细胞及各类群体的联系,通过分析相互关系探索规律,从而提高种植技术、优化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抵抗病虫害能力。目前,人们普遍所认可的通过生物多样性治理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间作套作法。比如大多数地区将马铃薯和玉米一起种植以减少玉米小斑病,通过寄主的多样性,增加了昆虫的天敌。二是品种多样化种植。国内较为成功的例子就是通过对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方面的研究,分析大量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筛选最佳品种搭配组合,在田间进行多样性优化种植,减少作物发病率。三是利用植物引诱和毒害作用消灭昆虫。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自身体内具有微量毒素,可通过释放气味诱惑昆虫进食,农业生产中可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使害虫中毒。

3.3 促进新品种培育

物种的丰富性为人类的基因宝库储备了大量的资源。科学家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内部的结构,通过改变植物分子、细胞等内部结构,并将其重组,研发出了新的品种。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绝大多数农户选择种植单一高产的品种,这就造成了水稻种植品种的单一化,遗传多样性不断下降,育成的水稻品种对栽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杂交水稻就是将两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但优良性状又能相互补充的水稻杂交,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比如,近日“云南省功能性稻麦新品种选育及综合利用”项目组通过对多个国家的水稻和大麦种质评价,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发掘出富含多功能成分的优异稻种,筛选出大麦总花色苷、抗性淀粉、生物碱和γ-氨基丁酸4种功能成分的大麦优异种质,并定位作物中数量基因位点,经夏繁冬播、异地鉴定及穿梭育种培育出9个功能稻麦新品种。

4 云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绿色农业是指把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形式。首先,云南省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云南省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条件,在生产绿色农产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绿色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大力提倡的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其次,云南省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大型工业产业,工业污染少,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条件。云南省委、省政府从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聚焦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肉牛、中药材等8大重点产业,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已成为云南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绿色农业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主旋律[1]。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农业发展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各项支持政策,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尤其是绿色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云南省以茶叶产业为突破,实施绿色有机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奖补,“普洱茶”成为全国“最具品牌资源力”的品牌之一,普洱市更是被评为生态农林示范区,其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2]。如今,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并行,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当下云南省发展的重点方向。

5 制约因素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特色农业园区的建设,云南省的绿色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业投入成本过高、缺乏绿色核心品牌、农民绿色生产意识淡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

5.1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施用农药和化肥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农药和化肥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对绿色农业发展起到较大阻碍作用。大部分农民在购买使用农药时,更加注重效果和价格,却忽视了农药残留问题。另外,部分农民施用农药时,往往会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短期来看,这样虽然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过量使用的农药不仅会使农作物自身残留微量毒素,还会导致昆虫产生抗病性。化肥中富含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肥力失衡、土地富营养化等问题,与绿色农业的发展出现矛盾。

5.2 绿色农业投入成本高

绿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成本较高。首先,绿色农业对生产环境、土壤等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生产中常常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但是有机肥的购买成本比普通肥料要高。其次,与一般农产品不同的是,绿色农业并不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也会直接导致其产品产量比一般种植要低,使得绿色农业生产成本无形中有了增加。最后,绿色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应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保证作物自然成熟,所以其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这又增加了管理成本[3]。

5.3 缺乏绿色农产品核心品牌

尽管云南省在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的力度不断增强,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劣势,缺乏绿色农产品核心品牌。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对品牌塑造工作不重视,使得绿色农业品牌影响力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全省绝大多数绿色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差,导致产品核心竞争力差,难以吸引消费者,无法占据核心市场;核心绿色农产品品牌数量少,全省农产品品牌数量总体呈现出多而不优的现象,真正能够代表云南的绿色农产品的品牌较少,缺乏知名品牌[4]。

5.4 农民绿色生产意识淡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云南省内贫困山区多,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直接导致当地绿色农业整体发展缓慢[5]。当地农民普遍小农意识强烈,对绿色农业认识较少,大部分农户认为只要不喷洒农药就是绿色农业。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再加上普通农民很难对绿色农业的未来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导致全省绝大多数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受限。此外,受打工潮的影响,云南省绝大多数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劳动力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短时间内无法接受,也使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受阻[6]。

6 云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6.1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云南省应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精神,积极制定下一步地方性实施方案,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引导农民使用农药从高毒性、高残留向高效率、低毒性转变[7]。此外,当地要加强对有机农药的宣传,引导村民购买有机农药;积极宣传预防病虫害的综合措施,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农药喷洒机具,如无人机;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在化肥使用方面,云南省应大力推广实施秸秆还田技术,不但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实现绿色农业增产丰收。

6.2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积极措施扶持农户开展绿色农业生产,如给予绿色农业良种发放、绿色农业种植补贴、减免绿色农业税收等,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8]。其次,要加强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力度,比如人、财、物等的投入,完善绿色农业配套设施,引入懂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最后,要提高绿色农业发展中科学技术贡献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此外,当地还要及时调整绿色农业发展结构,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到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协调发展。

6.3 加强绿色核心品牌建设

云南省发展绿色农业品牌的优势在于“绿色”“健康”“原生态”。首先,要加强农业生产者的品牌意识,支持企业打造自有品牌,可以将云南典型的人文历史和传说融入品牌建设中,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完善品牌的体系建设[9]。其次,要加强对品牌建设主体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都是绿色农业品牌建设的主体,不仅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要规范其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此外,还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其影响力。最后,建议全省统一申报区域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引入国际一流的品牌咨询策划公司进行全方位、专业整体化的策划,扭转省内部分农产品品牌无序竞争的局面[10]。此外,还要引导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绿色、有机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支持省内相关单位申报国家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第三方认证机构,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机构,增强认证服务能力。

6.4 提升农民绿色生产意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针对目前云南省农民绿色农业生产意识较弱的情况,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可以邀请专家开展绿色农业专题讲座,宣传绿色农业基本知识,增强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11]。其次,可以邀请技术人员入乡指导,通过实践向农民展示绿色种植技术,并指导农民学习技术。最后,可以在农村设置绿色农户培养基地,鼓励农民参加教育培训,为农民建立学习档案,采取定期考核制,对优秀农民颁发结业证书,建立完整的绿色农户培养系统。

猜你喜欢
云南省农药生物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