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拓
(云南汇恒高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发展日趋成熟,各地结合发展实际,出现了“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等多种新型规划建设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为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重点指明了方向。
云南省农村居民点多位于山区,大多存在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建设较为分散、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和部分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艰苦。立足云南省特有乡村发展资源,探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环境导向,不仅能凸显当地特色,而且可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
云南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山多地少、人口居住分散、贫困程度深等问题,扶贫任务重,可用于集中安置的建设用地紧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云南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居民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生存条件,即搬迁安置是否解决了迁出点在人居环境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贫困人口就业,即搬迁安置是否解决了搬迁人口的经济来源或生活保障问题。三是乡村振兴,即搬迁安置后新居民点是否具有特色和凝聚力支撑乡村振兴。具体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2.3.1 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首要原因是原居住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满足不了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云南省存在搬迁安置新村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在尽量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情况下,要找到规模适当、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适中的用地实属不易。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建设了一批比原生活地各方面条件均有所改善的新村,但与较为理想的安置点建设条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建设后的新村不易发生地质灾害,自然环境也较好,但缺乏与周边居民点或重要道路之间的交通联系,不便于新村的起步与联动发展。
(3)交流输入,有备电:采取UPS+蓄电池的供电方式。这种方式能为信号源提供高质量的交流电,并在市电停电时保证信号源的工作,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比较高,同时信号源为交流输入的场景。
2.3.2 经济收入情况。虽然云南省西部山区大部分迁出点居民家庭可以通过外出务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但其主要经济收入方式仍为务农。搬迁安置后,新村周边很难整合出与迁出点相似规模的农业用地用于保障居民的家庭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仍未得到提高。对于此类搬迁人口来说,搬迁不仅未能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而且会在一定时间内因为环境陌生、归属感缺失而降低主动生产能力。
该扶贫搬迁安置点提炼拉祜族民族文化符号,结合景观视廊、游线线路等进行创意策划,使安置点形成文化融合、产村融合的发展局面。该扶贫搬迁安置点功能分区为:拉湖文化体验区、空港商务会议区、传统村寨体验区、生态田园休闲区、空港商贸区。
为防止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出现浪费建设资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2.3.3 乡村特色情况。村民聚居点的形成与发展和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旧址搬迁至新居民点后,搬迁居民自身的民风民俗随着生活氛围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民风民俗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是地方发展特色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更是解决新村居民点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但在大多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通过项目包装等措施,使迁出点的民风民俗与新迁环境进行融合发展。
该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澜沧县东回镇南部、景迈机场北部,距离镇区2.0 km,距离机场直线距离约1 km。此次迁出点涉及4个行政村、7个村小组,迁出人口为拉祜族和哈尼族2个民族。该安置点及周边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机场大道、佤族安置区、拉祜族安置区。
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在考虑产村融合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其周边优势发展条件,比如交通场站、旅游景点、产业园区等,结合周边发展优势与自身发展特色进行品牌打造、形象展示,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视角,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产业发展寻找突破口。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安置点内居民的经济来源方式、产业发展空间以及产村融合等重要因素。新村居民点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依托于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因此,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不仅要使居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要使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的产业环境得到改善,最终实现产村融合、村民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用地紧张的云南省西部山区,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采取就近原则建设扶贫搬迁安置点,可利用周边发展基础较好、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城镇建设用地进行并点建设。采用并点安置和重点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资,而且可以避免因选址过多而产生的土地调规报批问题。
该扶贫搬迁安置点紧邻机场。这一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具有形象窗口展示作用。因此,该扶贫搬迁安置点以此为契机,结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型规划思路,充分利用现有发展资源,以大地景观为着眼点,打造具有商务会议、观光体验、商贸休闲等功能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比特币作为重要的密码货币之一,它的产生、交易和记账都依赖于严谨的密码学原理,首先介绍几个密码学的基础概念。
结果表明:组成采用特殊组分单独定量与只按碳数归类数据处理方式获得的组成结果,对烃露点预测值有较大影响。中特殊组分单独定量分析时,计算的烃露点比只按碳数归类时计算的烃露点低,最大偏低值达到6℃左右;而采用特殊组分单独定量时,计算预测值与实际测试值更为接近,两者平均绝对偏差在3.0℃以内,基本能够满足生产上对预测烃露点准确度的要求。
经影像学检查,2组患者的胸腺瘤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水竜泵安置点总体布局结构为“两轴、一心、五片”。“两轴”,即结合南北向和东西向主要道路打造两条主要发展轴线,分别为产业发展轴和景观透视轴。“一心”,即结合中心文化广场和广场建筑,打造综合配套及文化服务中心。“五片”,即以文化服务中心为节点,南北向打造两片安置区,分别为北部安置片区和南部安置片区;结合规划区东部低洼用地及现状水系,打造湿地公园休闲度假片区;在规划区西南部预留的产业发展用地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片区;对规划区东南部山体进行保留,打造生态涵养区,为安置区生态景观打造奠定基础。
解决搬迁居民就业问题是促进安置点新迁居民生活无忧的重要保障。合理配套安置点周边产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帮助搬迁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与原居住地相比,该扶贫安置点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真正实现了产村融合、形象展示的搬迁效果[3]。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接诊的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5.3±0.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0±0.3)年,均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 里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在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规划中,若无法解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问题,不但会使新迁居民缺少家园归属感和生活记忆,而且会使其生活水平和幸福值较迁出之前更低。因此,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时,应在选址环节就充分考察建设用地周边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以便在搬迁后能够迅速形成产村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