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琪云,徐清晨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高平刺绣是山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高平文明的发展一脉相承,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色彩、美感,还兼具了联络感情、交流技艺的作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在长期自然发展的环境下,高平刺绣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逐渐显露出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继承人缺失、传统技艺即将失传。在关于高平刺绣传承保护研究中,有些是从实践的角度来剖析文化语境变迁,有些是从文创产业发展的活态传承角度来探析高平刺绣的传承路径等,都为高平刺绣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和传承方法提供了借鉴。但在数字化时代,要使有形的传统文化和技艺长盛不衰,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创造更多的传播途径,为传统文化快速融入现代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我国更加注重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实现传统手工艺及艺术品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虚拟现实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及人工智能等综合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虚拟可穿戴设备,在现实空间中构建虚拟场景,连接虚拟与现实,创造观众的感官体验[1]。我国城市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审美时尚、物质使用制度和消费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传统工艺,特别是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地处偏远地区、限制条件多、面临生存传承等发展困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数字化展示,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保存和利用,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传播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平刺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过去,高平刺绣不仅是凝聚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精美工艺品,更是邻里之间交流、沟通感情的媒介,不仅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也扮演着传承文化命脉的重要角色,是当地精神文化的象征。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如所属地区偏僻、传承人缺失、适用范围缩小等,使高平刺绣的保存与发展逐渐与现代化进程脱节,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艺术语境,直接导致艺术价值被忽视和埋没。具体来说,高平刺绣的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为3点。
高平地处黄河腹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在历史上,高平被誉为“丝绸之乡”,有着悠久的刺绣历史,主要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高平的地理位置适宜种植桑树,在当地,养蚕十分普遍[2]。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高平刺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高平所属地区远离省会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缺乏适当的宣传途径和足够的重视,高平刺绣难以被大众所知。此外,自动化机器的出现也对高平刺绣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冲击,快速编织机大大缩短了手工艺品的生产时间,占用了民间艺人的生存空间,高平刺绣成为少数人的技艺。
高平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当地人民精神的高度凝练。但现代人很难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当人们拿到一件传统刺绣作品,往往只能欣赏其外部特征,无法了解其内涵和意义。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解说,人们甚至不会了解其所用的技法和图像的表征意义,而年轻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很难理解“凤衔梅枝”和“贵子折莲”的寓意。因此,用于吸引游客的工艺品一旦离开了它的生产环境,就失去了文化语境,只是一件拥有独特外貌的商品。
清朝末年以前,刺绣是深闺小姐们的专属技能,随着时代的迁移,1949年以后,刺绣开始进入寻常家庭,成为高平妇女们的必备技能。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高平刺绣是“看会的技艺”“家用与邻里互助”的形式,是“共享的知识与符号”[3],可见高平刺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技艺,几乎不需要刻意钻研,是耳濡目染并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存在的,因此,其传承是自然而然的。改革开放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被彻底扭转,刺绣、纺织等技艺也不再是评判女子才能的唯一标准,因此,许多当地妇女不再固守家庭,纷纷投身工作岗位,大大减少了潜在传承人的数量,导致高平刺绣的实践创新越来越少。事实上,由于缺乏成熟、完备的培养体系,现存的民间传承人往往也面临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的窘境,即使手工艺品具备更高的艺术性和精细度而受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也不成正比。高平刺绣的艺术趣味也无法融入快速发展的时尚潮流并逐渐被人们遗忘,即使在艺术品位和时尚偏好开放兼容的时代,也很难让人想起还有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首先,将高平刺绣的手工艺产品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整合录入互联网系统,将其转化为虚拟影像,能打破地域空间限制,使更多人在搜索引擎上便捷、快速地找到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领会高平的风土人情。其次,通过创新结合高平刺绣纹样和用色特点制作数字化宣传手册,或通过建设高平刺绣数字化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能引发更多产业结合,提供高平刺绣的新时代艺术创新方向,给高平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和巨大的经济财富,对于发展当地文创、旅游业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积极与数字媒介企业合作,能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佳能和深圳爱文化两家公司联合启动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佳能使用其先进的影像数字技术,将采集到的原始资料以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3D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转化为三大影像数据库,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且能深度记录羌族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数字库,为羌族文明的发扬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保障[4],也对高平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还必须被大众熟知,尽管数字化资料的收集能很好地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寓意的缺失,但文字、图像、音像的作用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不具备足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操作流程。交互式虚拟体验的优势在于能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技术的特点,使传统的单向、静态的实体展示朝双向、动态的虚拟空间转变,通过调动受众的临场感受,有效激发传播新活力,让参与者投入特定的文化实践中,加深对地域特色和文化的感悟和理解。首先,虚拟交互技术创造了全新的展示模式,除了传统的人工智能语音讲解,观众在现场能亲身体验深度交互,甚至能上手操作;其次,交互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这种体验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降低了旅游成本,拉近了不同地方人与高平刺绣技艺的联系。这样不仅能使观众学习和了解高平刺绣的文化语义,参透各种传统刺绣纹样的隐喻和内涵,还能切身体会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流程,受到艺术风格的感染,领悟手工艺制作的独特韵味和乐趣,从而对其产生浓烈的兴趣。
高平刺绣是联系人民生活和文化历史的载体,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能展示当地人的智慧和手工艺技巧,还是作为民族基因而存在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利用数字化采集、人工智能交互等技术支撑,保存和传承这些重要历史依据和文化资源十分迫切,也只有将非遗保护的眼光与政府重视、企业支持相结合,才能使高平刺绣在得到传承的保障下走向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