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兽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1-12-02 17:46:53李会会
养殖与饲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病畜血清型水疱

李会会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山东武城253300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重大传染病,偶蹄兽最易感,以牛、羊、猪最为敏感。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0 多种易感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ds,OIE)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疫病之首,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疫病。易感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鼻部、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国家采取易感动物强制免疫政策,贯彻“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方针,严控口蹄疫的发生和蔓延。

1 病原学特性及流行病学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 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7 nm,呈圆形或者六角形,由60 个结构单位构成20 面体。病毒共有7 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存在若干个亚型,各型病毒不能交互免疫,偶蹄动物都有可能被感染。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其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往往在不同地区口蹄疫流行于不同季节。一般冬春季节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者平息。

7 个血清型分别为A 型、O 型、C 型、SAT1 型、SAT2 型、SAT3 型和Asial-I 型,其中以A 型和O 型流行强度和范围最广、危害也最大,其次为SAT2 型和Asia1-I 型。该病多由直接接触而传染,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畜产品、饮水、饲料、运输工具、人或者其它动物等均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病畜的水疱皮、水疱液、唾液、排泄物中含毒量最高,如在发病期和潜伏期的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几乎都含有病毒。恢复期的家畜也能机械地带毒,起到散播传染的作用。苍蝇、羊虱蝇及野生偶蹄动物,对该病传播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2 致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易感动物感染FMDV 后,病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后,以细胞的硫酸乙酰肝素和整合素家族的αvβ3 作为受体,入侵上皮细胞并繁殖,形成原发性水疱,多在口鼻黏膜、蹄部、乳房皮肤等上皮组织内,1~3 d 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随着水疱的发展、融合而破裂,体温即下降至正常,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至消失,此时病畜转入恢复期,多数病例逐渐好转。有的病例,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或是糜烂,患病动物会出现流涎、跛行、因疼痛倒地不起,特别是幼畜,当血液感染时病毒产生的毒素危害心肌,大量病毒通过原发性水疱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导致动物死亡。

3 主要病理变化

1)良性口蹄疫患病后一般1 周左右自愈,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死亡率1%~2%。主要病变在皮肤黏膜或者少毛、无毛区发生水疱或者烂斑[1]。

①牛的水疱多发生于唇内、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病牛体温高达40~41 ℃,水疱大小不等,最大如蚕豆、核桃大小,水泡液最初呈淡黄色透明液体,随后因含有红细胞和白细胞而呈现浅红色或灰白色。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水疱破裂后,形成边缘整齐的烂斑,经过1周左右基底层细胞再生修复而逐渐愈合。若水疱破裂后继发细菌感染,病变可向深部组织发展,可能导致脓毒败血症,动物死亡。

②猪的水疱多发生于蹄部,多见于蹄冠、蹄踵、蹄叉等部位,如无继发感染,病灶1 周左右可痊愈。

③绵羊和山羊的水疱多见于蹄底部和趾间,因多发生细菌感染导致蹄匣脱落,母羊多伴发生流产。

2)恶性口蹄疫易感动物患病后,病情恶化,糜烂部位发生继发性感染化脓、坏死,病畜卧地不起,子畜通常呈急性肠胃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畜出现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全身衰竭,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此类多见于动物机体抵抗力弱或者病毒治病能力强的特急性病例,也可见由良性病例恶化而引起,死亡率高达20%~50%。对病死动物进行剖检,发现在心肌和骨骼肌上有明显病变,病变心肌呈灰色或灰白色,质地柔软,呈条纹状斑点或者点样病灶,散布在正常红棕色心肌上,外观如同老虎的斑纹,故称“虎斑心”[2]。

4 诊断技术

由于口蹄疫血清型较多,各型病毒不能交互免疫,这给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并且有些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动物并没有症状表现,这就加大了诊断的难度,所以基于以上2 点,有效监测隐性感染和准确诊断感染的病毒血清型是目前防控口蹄疫首要攻克的两大难点。目前,已建立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中和试验、凝集试验、免疫扩散、沉淀试验、免疫电泳技术、补体结合试验、放射免疫试验和免疫电镜技术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合算杂交、等电点聚焦电泳、PCR 及核酸序列分析等。从早期的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到随后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为核心的病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再到现今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多种分子诊断技术,FMDV 诊断技术日臻成熟,形成了多方位、多层面的诊断监测手段。近年我国在研制口蹄疫诊断方面又有了新突破,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液相阻断夹心ELISA,这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够对口蹄疫进行定型抗原检测,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靠性好等优点,成为目前国际上检测口蹄疫抗体的常规方法之一。

5 防控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5.1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坚持科学喂养,保持畜禽舍干净卫生,通风良好,进出畜禽舍都要更换衣服、鞋子,避免将病原体带入畜禽舍。其次要搞好卫生消毒工作,严禁舍内用具串舍用,避免交叉感染,再就是减少任何应激,增强易感动物机体抵抗力,倡导自繁自养模式,减少疫病传播。要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饲养员基本素质,科学饲养能够很大程度降低口蹄疫的发病率,对饲养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掌握相关饲养管理知识,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遵循相应原则。

5.2 严格免疫程序

预防动物口蹄疫的发生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定期免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统一集中免疫。对没能按时免疫的,要及时补针,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无遗漏。做好免疫档案,确保易感动物能够安全无感染。要确保疫苗质量,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统一批准使用的口蹄疫疫苗产品进行接种。同时要进行定期免疫检测,积极配合各级动物防疫检测机构对畜禽免疫水平进行抽查,对抽查到的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免。

猜你喜欢
病畜血清型水疱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兽医导刊(2020年11期)2020-12-28 19:43:42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6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4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医学综述(2014年14期)2014-03-27 10:31:04
牛水疱性口炎的诊疗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