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次仁,翁恩维,陈 俐,旺杰次仁,边巴吉巴,才旺顿珠,付景博
(1.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 拉萨 850032;2.西藏林芝市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藏 林芝 860000;3.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西藏 墨脱855300;4.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
基地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应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绿色茶叶生产、加工、贮藏与销售场所及周围场地禁止存放化学物品,防止外来污染,保持整洁的生态环境。
绿色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林业区之间,应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等作为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栽培的果林蔬菜等作为隔离带。
光温条件:茶叶大叶品种应在最低气温大于-2~-3℃,中小叶品种应在最低气温大于-8~-10℃,且最高温度不超过35℃的地方种植。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种植园地最好选择在≥10℃,年积温4000℃~5000℃的地方。
生产基地建设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50 cm以上,土壤透气性能良好,土壤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5%,土壤酸碱度pH值达到4.5~6.5,旱能灌涝能排、便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的地块。
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基地,确保绿色茶叶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茶树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与其他当地茶树品种搭配种植。
从区外引进茶树种苗,必须实施检疫,开具植物检疫证书,杜绝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我区,茶苗质量应符合绿色茶叶的相关规定。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茶叶种子和苗木。
2.2.1 茶苗选择
移栽茶苗应选择整齐健壮、根系发育良好、完整无病虫害的健康茶苗。茶苗地面部分高度达到20~30 cm,主枝茎粗0.3 cm以上,是目前选择最多的移栽茶苗,也可根据不同茶苗品种、不同种植需要确定茶苗规格,一般选择1~3年苗移植为佳。
2.2.2 种植技术
1)确定茶苗移栽时间。茶苗最佳移栽时间为春季2月底至4月底,秋冬季节9月底至12月中旬,各种植茶叶区域可根据自身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植茶苗时间。
2)坡耕地(梯田)茶苗种植方法。茶树是多年生植物,抓好茶园基础工作是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西藏茶叶种植区域绝大多数茶地属于坡地,种茶面积较大,坡度15°~25°以上建设茶园时要筑梯地(修梯田),根据梯田面的宽度大小来确定修梯田次数和放线标准,每个梯田内侧开一条约0.4 m宽的横沟,以便蓄水。每梯田面留1 m宽的大行,在大行内放一条宽60~70 cm的双行茶苗栽种小行(线),每个茶苗栽种行(线)的中央挖面宽55 cm、沟底宽35 cm,沟深45 cm的倒梯形沟(其中:肥料混土层约20 cm,心土隔离层约10 cm,定根层约15 cm),每667 m2施腐熟后的农家肥2500 kg,复混肥8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200 kg,把底肥一次性施入倒梯形梯田沟中,回填土后间隔7 d左右可以栽茶苗,但一定要先在起好的垄上铺1 m宽“反光膜”,垄与垄之间铺1 m宽“防草布”,用防草布钉把反光膜与防草布的两边用力钉实不留缝隙,然后在铺好的“反光膜”上用木桩打深度15 cm,直径8 cm的小洞穴,一般每个洞穴种植1株茶苗(小茶苗可种2株)。选择双行种植,行距30 cm,株距25 cm,栽茶苗时为了根系自然舒展,茶苗放入小洞穴后回填泥土,然后用手将茶苗往上轻轻提一下,使根系向下舒展,再填土压紧压实,使泥土与根系紧密结合,但特别注意用土将茶苗周围覆土压实,并与反光膜隔开,茶苗不能与反光膜直接接触以免灼伤茶苗,一般茶园每667 m2种植茶苗3500~4000株,茶苗移栽后要及时浇定根水,浇足浇透,茶苗离地面以上20 cm处打顶剪掉,在干旱季节一般每株茶苗留不多于10片叶子。
3)平地茶苗种植方法。平地茶苗种植方法与坡耕地(梯田)种植基本上一样,在茶苗移栽前规划和设计好平地茶园的种植方案,严格按照种茶的群体结构标准化放线、合理安排茶苗移栽的大行、小行,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及时栽植茶苗,浇足定根水,茶苗离地面以上20 cm处打顶剪掉,在干旱季节一般每株茶苗留叶不多于10片。有条件的地方不用反光膜和防草布,在茶苗行间铺上干杂草或作物秸秆,起到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在茶苗种植时要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有利于茶树透光透气,提高光合作用,促进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提升茶叶产量。具体的种植密度需要依据气候、地形、土壤、肥料条件和茶树品种来决定,在林芝种茶区多数以茶苗双行栽种为主,一般行距30 cm,株距25 cm,每667 m2种植茶苗3500~4000株。
茶苗栽种后,经2~3年的管理,才能进入初投产阶段,这一时期称为幼龄茶园的管理阶段。做好幼龄茶园的管理是茶园早采茶投产和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步驟。
新栽的茶苗由于老根受伤,新根正在形成,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较弱,土壤过度干燥或过湿会导致死苗。因此,新茶园要为幼苗茶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做到涝能排旱能灌。种植茶苗时,要视茶园条件及时对茶苗浇水,茶苗栽种后,1~2 h内浇定根水,随后视当地降水量来确定浇水次数,一般晴天情况下种苗每隔3~5 d左右浇一次水。如茶苗地遇到冬季低温时,要及时采取茶地铺干杂草或作物桔杆,确保幼苗保温抗寒。茶园除草时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人工拔草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茶苗根部。用镰刀割或割草机除草时,也要注意不要割伤茶苗。茶行之间的空行可以种植豆科类绿肥,培肥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绿肥必须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为了确保单位面积有效茶苗群体,要及时查苗补苗,对缺株断行的进行补苗,补苗品种必须为原种植品种,确保做到苗全。
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时期、方法和技术措施,茶行间套种绿肥、翻地青埋、茶园枝叶还田深埋,培肥土壤,将茶园内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施入茶园,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
基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农家肥底肥2500 kg,复混肥8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200 kg,施后盖土。
追肥:根据茶树生长对肥料的需求,适时追肥,追肥以施农家肥为主,全年每667 m2茶树沟施农家肥1000 kg左右或商品有机肥100 kg左右,根据茶树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追肥次数及施肥量,在茶叶开采前30~40 d,开沟施入,沟深10 cm左右,施后覆土。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来确定叶面肥喷施量,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 d停止使用。
西藏茶叶种植区域茶园、苗圃主要病害有:茶饼病、炭疽病、茶轮斑病、茶白星病、茶煤病等。
4.1.1 茶饼病
症状:叶片受害,发病时正面初呈淡黄色半透明小点,叶片正面向下凹陷,而在叶背凸起呈饼状,生灰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部肿胀,卷曲畸形,新梢枯死。
危害:茶饼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茶树病害之一。危害嫩叶和新梢,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
防控措施:①调运茶苗时加强检疫;②清除枯枝杂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③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④发病初期喷施3%多抗霉素300倍液预防;⑤非季节可采用45%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控。
4.1.2 炭疽病
症状:病斑先从叶缘或叶尖部发生,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并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变为灰白色,病斑正面可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的突起粒点。
危害:茶炭疽病发生于当年生的成叶上。发病严重时,茶树大量落叶,芽叶减少,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防控措施:①选用抗病健壮种苗;②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③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减少翌年病菌的来源。④发病初期或发病前选用99%矿物油乳油100倍液进行防治。
4.1.3 茶轮斑病
症状:初期病斑较小,边缘褐色,与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初期症状较难区别,后期病斑正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气候潮湿条件下形成浓黑色小黑点,小黑点沿同心轮纹排列。
危害:为害成叶和老叶,可引起大量落叶。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②加强茶园勤除杂草,及时排水,合理施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③及时修剪,铲除病叶。
4.1.4 茶白星病
症状:病部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病斑中央散生许多黑色小点,气候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灰色霉层,引起大量落叶。
危害:茶树受害后生长不良,芽叶细小,病叶制成的成茶味苦,影响茶叶品质。
防控措施:①及时分批采茶可减少侵染源,并减轻发病率;②增施有机肥可使树势强壮,提高抗病性;③非采茶期可采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4.1.5 茶煤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茶树中、下部叶片的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
危害:茶树叶片受害后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适量修剪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②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③控制粉虱、蚧虫和蚜虫为害。
4.1.6 荧光性绿斑
症状:该病害为生理性病害,症状表现为叶片下表皮局部凸起呈绿色,且能发出绿色荧光,凸起增厚。
危害:茶树叶片受害后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适量修剪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②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林芝茶叶种植区域茶园、苗圃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螨、茶潜叶蝇、茶蚜、茶叶斑蛾、黑刺粉虱。同时、在茶园普遍发现螽斯、蝗虫、蟋蟀和四斑萤叶甲等害虫。
4.2.1 茶蚜
形态特征: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近卵圆形,棕褐色至黑褐色,触角黑色,各节基部乳白色。无翅若蚜浅棕或浅黄色。卵长椭圆形。
危害:成、若虫群集在芽梢和嫩叶背面刺吸茶树汁液,致使新梢发育不良,芽叶细弱、卷缩、并排泄“蜜露”诱致烟霉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防控措施:①及时分批采摘可带走嫩叶上的蚜群;②悬挂黄板诱杀有翅成蚜;③保护和利用田间蚜虫天敌,可在蚜虫初发期释放蚜茧蜂和瓢虫等;④当蚜株率达30%,百株蚜量达100头以上时,可喷洒1.5%苦参碱300倍液、1.0%苦皮藤素300倍液、0.5%藜芦碱300倍液或3%印楝素1000~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4.2.2 茶潜叶蝇
形态特征:潜道多从叶缘开始,逐渐向叶中部伸展,随着取食量和虫体增大,潜道加宽延长,在叶面形成灰白色半透明的膜斑。
危害:以幼虫潜食叶肉为害,叶片逐渐变为黄褐色,引起落叶。
防治措施:①清除田间杂草;②人工摘除虫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切忌乱扔;③放置诱蝇纸诱杀成虫;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可在害虫初发期释放姬小蜂等;⑤选用生物药剂1.5%苦参碱300倍液、1.0%苦皮藤素300倍液、0.5%藜芦碱300倍液或3%印楝素1000~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4.2.3 小绿叶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5 mm,翅长约3.8 mm。全体黄绿色。头顶中部隐约有2个暗绿色斑点,其前方还有2个绿色小圆圈。卵香蕉形,若虫浅黄至黄绿色,共5龄。
危害: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①分批、多次采摘;②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用杀虫灯诱杀;③使用信息素诱虫板诱杀成虫;④选用生物药剂1.5%苦参碱300倍液、1.0%苦皮藤素300倍液、0.5%藜芦碱300倍液或3%印楝素1000~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4.2.4 茶尺蠖
形态特征:成虫体较细瘦,翅宽大而薄,静止时常四翅平展,前后翅颜色相近并常有线纹相连。幼虫体表较光滑,腹部只有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俗称拱背虫。
危害:幼龄幼虫喜停栖在叶片边缘,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
防治措施:①清园灭蛹,将根际附近落叶和表土中虫蛹深埋入土;②茶园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③选用生物药剂1.5%苦参碱300倍液、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在1~2龄期喷施。
4.2.5 茶螨
形态特征: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 mm,初为乳白色,渐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
危害:若螨刺吸茶树嫩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①分批及时采摘,可带走大量的成螨、卵、幼螨、若螨;②在螨口数量上升初期选用99%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进行防治,非采摘期可用45%石硫合剂晶体150倍液防治。③保护和利用田间天敌,可在初发期释放捕食螨等。
4.2.6 黑刺粉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0.96~1.3 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后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 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蛹壳椭圆形。
危害: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着为害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排泄蜜露可致煤污病发生。
防治措施:①修剪,保持茶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性;②在成虫发生期悬挂黄板诱杀成虫;③在1代卵孵化盛末期选用99%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或3%印楝素1000~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4.2.7 茶叶斑蛾
形态特征:幼虫体长20~30 mm,圆形似菠萝状。体黄褐色,肥厚,多瘤状突起,中、后胸背面各具瘤突5对。成虫体长17~20 mm,翅展56~66 mm。卵椭圆形,鲜黄色,近孵化时转灰褐色。蛹长20 mm左右,黄褐色。
危害:幼虫咬食叶片,幼龄幼虫仅食去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半透明状枯黄薄膜。成长幼虫把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全叶食尽,仅留主脉和叶柄。
防治措施:①清园除虫,结合冬季茶园管理,清除茶丛下落叶,减少越冬幼虫数量;②茶园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③选用生物药剂1.5%苦参碱3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在低龄幼虫期喷施。
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蓝诱虫板、性诱、吸虫器等技术进行防控。
4.3.1 灯光诱杀
按2 hm21盏的密度,安装杀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用于控制茶尺蠖、茶毒蛾、茶叶斑蛾、茶小绿叶蝉等害虫。
4.3.2 黄板诱虫
按照每667 m220~30张,棋盘式布局,放置粘虫黄板,色板的设置高度一般高于茶蓬表面,控制小绿叶蝉、粉虱、蚜虫等危害。
4.3.3 诱导抗性
每年3月喷施0.5%氨基寡糖素200倍液、芸苔素(每667 m2喷0.01~0.05 mg/L浓度药液5 kg)、碧护(3 g/667 m2)等免疫诱抗剂,使植物健康生长,诱导植物产生抗性。间隔7~10 d,连喷2次,促进茶芽萌发,早生快发,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4.3.4 性信息素诱杀
结合田间害虫发生实际,在茶尺蠖、茶毒蛾、茶叶斑蛾、茶小绿叶蝉等成虫始发期,按每667 m2茶园设置3~5个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
4.3.5 人工捕杀或用吸虫器
用于害虫发生规模不大而集中,或发生面积大但零星分散,难以采用其他防治方法时。针对体形较大、行动迟缓、容易发现、易手捕捉或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如茶叶斑蛾、茶尺蠖等;对那些形体小,不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茶螨等可采用吸虫器捕捉。
5.1.1 修剪种类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5.1.2 合理的修剪方法
1)当茶苗长到30 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把距离地面15 cm以上部分剪去,留2~3个较强分枝。
2)待茶苗再次长到40 cm以上时,进行第二次修剪,把距离地面25 cm以上部分的主枝剪去。
3)第三次修剪等茶树长到55 cm以上时进行,把距离地面35~40 cm以上部分剪去。
4)待茶树长到55 cm以上时,可适当打顶轻采或轻修剪。当茶树树冠高度达到60 cm以上,树幅达到60 cm时,便属于投产茶园。
5.1.3 修剪注意事项
1)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 cm以上的间隙,一些长势特别好的茶园,要及时疏枝疏叶,有利于茶园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2)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茶园。
5.2.1 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5.2.2 采摘标准、产品等级
因制茶工艺不同而定采摘标准、产品等级。一般加工红茶、绿茶以独芽为特级;一芽一叶为一级,一芽二叶为二级,一芽三叶为三级;一芽4~5叶、驻梢3~4叶,加工砖茶。
5.2.3 采摘注意事项
1)坚持分地块、有计划地按标准分批勤采,应手工提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和老枝叶。
2)不得捋采和抓采。茶农采茶前要洗手,整个采茶季节不准使用化妆品和香皂,避免异常气味吸附带入鲜叶。
3)发芽整齐,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5.2.4 盛放工具
1)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盛放。
2)采茶工具只能用清水清洗,不得使用任何化学洗涤剂。
3)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4)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