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笛 刘克非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位于河南、安徽两省之间,地处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多种农作物生产。2019年,平舆县生产总值251.0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7.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5%、利润增长13.0%。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1 km2,工业产值增加值达4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35.4亿元,实现税收2.8亿元。平舆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 820.6元提高至2020年的13 280.7元,人均支配收入率在8%以上,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236.1元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平舆县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以白芝麻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此,平舆县坚持提高白芝麻种植比例,建设以老王岗为代表的花生现代化生产体系,同时增加食用黄花菜、可食用菌类的规模种植,并开辟观赏类园林花卉产业市场,增加各类温室大棚2 000余座。在畜牧业方面,平舆县对产量和质量达标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政策补贴。在农业结构中,平舆县渔副业结构比例提高至41%以上;在家畜养殖业中,平舆县猪、牛、羊等禽类饲养总量逐年稳定增长,促进了屠宰场等第二产业发展,家畜养殖业现已成为平舆县的支柱产业之一[1]。
农民收入即农民从多批次收入来源获得的总效益扣除各项相应成本后效益收入的总和[2]。平舆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2种。一是在田地上进行农作物耕种,并在自己的住宅内搭设鸭棚和鸡窝饲养家畜,或养殖牛、猪。但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的逐渐推广及养殖场的建立,在小农户家中这两类家畜极为少见。畜禽达到出笼期、产蛋期或农作物成熟期进行市场交易的收入为农业经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很大比例。二是非农业性经营收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多样化,平舆县农民在农闲时会通过第二、第三产业来挣取额外收入[3]。
随着我国特色乡村经济的发展,平舆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资源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且农民增收的引擎并未完全开启,进而导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进程缓慢[4]。
第一,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平舆县农民可支配收入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农民种植农作物具有跟风性,易出现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且面积大的现象,导致当地农民增产不增收。第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且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未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5]。
大多初高中学历以上的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常年外出打工。坚守在当地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素质偏低,他们田地管理经验缺乏、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技术强、懂管理的复合型农民及农业种植带头人较为缺乏,同时多数农民仍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高水平生产科技的应用、新型生产方式的投入、传统农业观念的转变应是高素养复合型农民所具备的能力。然而,平舆县农民的科技素养参差不齐,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农民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有限,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技能较为单一,广大农民主要从事科技含量较低的体力劳作,农民收入渠道狭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
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抵抗能力较弱。政府对平舆县农业的扶持力度有所欠缺,且对城镇和农村方面的扶持不对等,对农业经济的投入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平舆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交通干线网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的运输要求,相关水利灌溉设施较为缺乏,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一是平舆县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生产基地建设进程缓慢。二是产业链条不够长,企业与农民的连接机制不牢固,供产销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三是农产品经营水平低,能生产出的高端农产品种类屈指可数。四是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平舆县政府制定了许多有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浪费及相关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一是合理规划平舆县农产品种植结构,减少以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支持农民种植效益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作物,提倡农民种植地理标志明显的农产品,提升平舆县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6]。二是由于农产品收入渠道较为狭隘,应促进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建立粮食精加工企业、家具厂、屠宰场等企业,逐渐提高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以容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再利用[7]。
第一,政府部门应设立定点培训班、就业指导中心,与农业类院校展开合作,派出农学专家进行知识宣讲,提升平舆县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农业技能。当农民在农事生产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农技推广师应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第一时间解决农民的问题。第二,相关工作人员应收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解决不了的可以上报给相关机构部门。第三,农学专家授课时需平易近人,主动拉近与农民的关系,不能教条式地传授理论知识,让农民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实惠。例如,将农业的相关理论融入农民的实际生产操作过程,采用教室和田地相结合的教授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有利于农民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讲解。第四,转变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宣传农业市场经济思想。围绕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产品市场份额,依据不同农民对农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及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了解程度,为其制定对应的学习培训计划,从而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8]。
首先,平舆县应从实际出发,在积极响应新城区建设理念的同时,在金融贷款方面为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适当的利率优惠政策,激发平舆县农业发展活力。其次,平舆县财政部门需抽调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农业发展,通过“村村通”公路计划,扩大道路运输网格辐射范围,保证农产品的时效性。再次,需加强平舆县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协调水利部门、气象部门分别提供水利设施维护和自然极端天气预测服务,对可预测的极端气候进行提前防御,增强平舆县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最后,农民需配备适合他们操作的移动电子通信设备,以便及时接收农业信息;相关部门需改善村庄通信状况,并在村口安装大屏幕,实时流动播放农产品行情。
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通过建立适宜规模的生产基地,吸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9]。二是对龙头企业积极实施适当的政策扶持,如解决相关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活化企业现金流,保证龙头企业生产活力的同时,带动整体产业发展。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强劲的产业链辐射功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东西合作农产品洽谈会,使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四是延伸龙头企业的生产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平舆县具有以白芝麻为主要生产地的区位优势,需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广且深的新型特色农产品企业,提升平舆县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龙头企业应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主要建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蔬菜花卉采摘游览区、绿色瓜菜种植基地;第二产业以白芝麻为主要作物生产油料产品,并以白芝麻为主进行农产品基地建设;第三产业主要建设白芝麻文化博物馆,增强农业文化软实力。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具有科技含量的农产品,为实现平舆县农民增收提供助力。
未来,农民增收问题仍是平舆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10]。政府方面,需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帮助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方面,需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方面,应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实力,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