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婷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四季如春、风景秀丽,被誉为“彩云之南”。除了美丽的风景,云南的红色文化也为我国革命事业增添了不少风采。红色基因作为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铸造出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各种伟大精神的集合。这些红色基因在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中不断被传承和发扬,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信念,是党在历史长河中蕴结而成的伟大财富,让无数云岭儿女铭记党的初心和宗旨,为建设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云南而继续努力。
革命战争年代烽火连天、硝烟四起,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而斗争。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先后涌现出了李鑫、李国柱、吴澄、罗炳辉等革命先驱,带领云南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冲出重围,在艰难困苦中一次又一次打响革命的炮火。
王德三,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如今那古色古香的“三坊一照壁”已经成为祥云“红色传承”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德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受李大钊的派遣到陕北创建了陕北最早的党组织,其间他担任中共陕北特支和中共陕北地委书记,并且培养了二十几个重要的革命骨干,包括安子文、刘澜涛、闫红彦等。1927年他回到昆明,主持成立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临委、省委书记。1930年1月,刚刚当选中共云南第一届省委书记的王德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率领云南省各级党组织和云南省的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深入少数民族聚集地,向群众宣扬党的主张和思想,致力于加强少数民族群众与党组织的联系,主持制定了党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少数民族问题大纲》。同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德三不幸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利益诱惑,他依旧铭记党的教诲,牺牲时年仅32岁。
革命先驱周保中是云南省大理县(今大理市)湾桥村人,192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17年2月,刚满 15 岁的周保中就远离家乡,毅然从军。从排头兵到连长、再从参谋到司令员,后任满洲省军委书记、吉东省委书记等职,周保中始终践行“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他甚至改名为“保中”,就是为了“保卫中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就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刻,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周保中奉命到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三位总指挥之一。在抗日的斗争中,他组织破坏敌军交通,炸毁敌军仓库,粉碎敌军诱降阴谋,敌军对他恨之入骨,并扬言“以一两黄金换他一两肉”。战争中,左腿中弹,他在没有药品的情况下,硬是用刀子钳子将弹头取出来;腹部中弹,他忍痛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内,坚持指挥战斗。他在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写下了东北十四年艰苦抗日斗争中可歌可泣的诗篇。1950年2月20日,周保中回到家乡云南,担任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后担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将毕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1]
吴澄,190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到昆明后,出身书香世家的她举办募捐活动,将募捐所得的钱全部汇至上海援助罢工工人。1926年8月经李鑫介绍,吴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后,她当选为特支书记,是云南地下党组织的首任当家人,历任省特委委员、省临委委员、省委委员。1929年春,与李国柱结为夫妻。李国柱,1906年出生于云南巧家,从省立一中毕业后,组织了云南青年独立会。李国柱是云南共青团组织的创始人,也是在云南省本省入党的第一个人。1930年,由于叛徒的出卖,李国柱、吴澄同时被捕,壮烈牺牲。李国柱牺牲时年仅24岁,他的妻子吴澄30岁,被枪杀时已是怀孕数月的准妈妈。这对革命伉俪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们曾发表过的诗篇“凭我们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涂染遍”,为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云南人民就在党的带领下一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断努力,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渐孕育出了长征精神、西南联大精神、老山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内涵,这一系列精神也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被人们一直铭记和传承。
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们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所孕育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红军部队先后两次经过云南,激励着云南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唤醒了许多云南人民内心深处的爱国力量,推进了云南革命斗争事业的发展。长征精神作为现代社会首要宣传的革命精神,是以国家、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是无惧艰难险阻、立志奉献终身的伟大精神;更是紧紧与群众相联系,与人们同进步、相依偎的“共同体”精神。
西南联大诞生于抗战烽火中,办学时间8年多,走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同时,在抗日救亡的革命运动中,先后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校训是西南联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在于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和广纳天下的包容精神。西南联大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与西方大学现代精神的融合,既继承了“五四运动”的主流意识,也是对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高校历史的传承,值得现代所有大学效仿、弘扬。
老山精神是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云南人民在老山边境、阴山地区防御作战时留下的珍贵精神品质,宣扬的是“碧血写青史、丹心献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惧死亡、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愿放弃的顽强精神;是团结协作、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3]老山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采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军光荣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激励鼓舞着年轻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奋勇向前。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60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党的宗旨使命。由于其毕生对党忠诚、为党奉献,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精神、不断丰富党的思想内涵,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为他颁发奖章,并将他认定为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以其先进个人事迹作为一项思想成果,杨善洲精神也成为了云南红色精神的具体内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时指出: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学习他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学习他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学习他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学习他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
西畴精神主要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精神,是西畴人民在逆境中不断抗争、追求幸福和发展过程中酝酿出来的进取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践精神。“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强大精神动力,让西畴人民在逆境和艰苦环境中奋起向命运挑战,向贫困宣战,用艰苦奋斗点燃希望之光。同时,西畴精神也不断延伸出了敢做敢当、乐观豁达、勤劳勇敢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新时代的西畴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云南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全省人民持续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做到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一流、示范引领作表率,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前往各革命老区,推动开展缅怀红色先烈、传递红色精神的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红色信仰,已遍及福建古田、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浙江、上海等多地。每一次深入革命老区,都能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看到红色基因的弘扬,他从实际出发论述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性和重大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要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传递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殷切希望,也对如何深入挖掘云岭红色基因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近些年来,云南省一直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先后把杨善洲干部学院、扎西干部学院、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西畴精神教育基地等确定为云南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将云岭红色文化推向全国,为革命事业作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建设。
深入挖掘并传承红色基因,既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历经了风霜和艰难才得以站起来,这些历史应该被后代铭记,因此,需要牢记初心,才不会在前进的道路中迷失方向。要让全体党员同志加强对红色基因的学习和理解,使之将“红色基因”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在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同时,加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党、遵从党,勇于承担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党的“红色部队”培育出素质更强、意识更强的干部队伍。
共产主义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党和人民不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积极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更高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并将其渗入到德智体美劳的各项细节化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最好的传承过程,因此要重点加强党史云南篇章的研究宣传工作,把红色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让红色基因深入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灵魂中,并进行落实和监督。可以成立云南红色基因研究所,对党史云南篇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进行教材开发,形成更具专业性和更具地方特色的理论研究论文,将所编著的系列丛书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使用;定期开展云南红色基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并强调活动不止于形式、更要落到实处,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鼓励党员同志从日常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除党员干部外,还要积极拓展红色基因教育范围,各级单位和高校组织“红色基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工作,将思政课程的部分内容与红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营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云南红色基因在产生过程中蕴含了共产党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诉求,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要以良好的红色氛围鼓舞云南人民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红色基因在传承过程中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这就需要党和国家以强制性手段保护好现有的红色基地,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保护好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并加强对红色基因的挖掘工作,合理规划红色基因阵地教育建设,加强红色基地人才团队培养,以云南红色基因为一个“点”,与全国其他省市的红色基地及红色资源“相连”,形成云南红色基因保护的氛围。
发展旅游业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云南作为旅游大省,需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提升云南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并科学设计好云南红色旅游专线,将云南红色文化做成一条产业链,促进红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共同发展,将旅游产品设计得更具“红色理念”和云岭特色,以红色教育和文化推进旅游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