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 张庆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自文化背景不同,各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随之出现,大部分为手工艺制作品。但是,目前少数民族手工艺纪念品开发较为落后,存在样式和内容缺乏创新、衍生产品开发不足和未能形成品牌意识的问题,有关人员应加深认知,重视旅游纪念品产品设计与研究,为发展旅游经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助力。
手工艺是相对机械工艺所提出概念,强调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对艺术品进行创作。如果以采取批量生产的机械工艺为参照,手工艺的特点可被概括为①生产规模较小,②作品具有鲜明特色[1]。这里要明确一点,手工艺的本质是工艺美术,这也决定其无法完全脱离机械工具,只是将手工技艺置于机械工具之上。眼下是机械化生产当道的社会,具有与机械生产作品完全不同的收藏价值、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手工艺作品,在各个领域均受到了热烈追捧。此外,多数手工艺品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内涵,被用来对群族、地区文化特点加以体现,这也决定了其在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无法被替代的作用,围绕手工艺品展开讨论自然很有必要。
旅游纪念品属于旅游商品的一部分,强调依托旅游业所形成纪念品,其地区特点、文化特点、工艺特点还有纪念意义均极为突出。简单来说,旅游纪念品指的是旅游市场面向游客这一群体所提供兼具民族特点、地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的产品[2]。这也表明旅游纪念品既能够使游客对美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还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在开展设计工作时,有关人员应对此引起重视。
创新的作用,不仅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还包括推动行业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表明,多数游客都更希望能够看到有创新点的少数民族纪念品,而现有产品的形式及品类,均无法达到游客的要求。
目前,一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纪念品市场,由于缺少品牌意识,选择更加快捷的外部批发方法,而出现了消费者流失的情况。另外,致力于品牌建设的本地企业,较易出现忽略品牌维护与升级重要性的问题,因此,即便已经具有相应的品牌标志,其价值仍然无法在纪念品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
近几年,黑龙江旅游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纪念品仍然存在款式单一和地方特色不足的问题,例如,在黑龙江境内有近40 万人的朝鲜族,其民族元素始终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纪念品的色彩及图案特色均不突出,有关人员往往更倾向于模仿朝鲜服饰外观,却没有认识到融入文化内涵,才能使产品获得游客认可,其作用自然能够得到发挥[3]。另外,包装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少数卖家会选择使用塑料等材质对纪念品进行简单包装,虽然这样做可使产品成本得到降低,却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以材质相对脆弱的纪念品为例,简易包装并不能够为其提供全面保护。而缺少品牌标识的包装,通常无法帮助游客形成联想记忆,这并不利于文化继承与传播。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购买仅有简易包装的纪念品,多为自留而非赠与他人,产品价值发挥受限。
要想使少数民族特色突出的手工艺品得到各界认可并广为流传,关键是结合民族文化及旅游纪念品应当满足的条件,对其进行科学开发,例如:
1.民族性
从宏观视角来看,纪念品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通常由旅游业吸引力决定,而旅游业能否具有强大吸引力,与地区特色存在直接联系。因此,要想使少数民族特色得到凸显,有关人员应着重考虑产品材料、主体和加工过程,确保纪念品所用材料还有技术,均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2.实用性
旅游纪念品理应具有使用价值,但是,现有纪念品结构较为单一,这既不利于激发购买欲望,又不利于市场规模扩大及发展。例如,虽然黑龙江旅游业本质为文化旅游,但在制作手工艺纪念品时,有关人员仍然可以在确保产品艺术性的基础上,结合游客需求,有意识地加入使用功能,通过丰富产品属性的方式,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3.传承性
作为物化旅游景点的主要形式,旅游纪念品的价值,通常体现在传播景区文化上。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仅凭借文化遗产无法使游客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在开发纪念品时,有关人员应着重考虑两方面内容,分别是继承传统文化和创新固有文化,通过协调发展的方式,赋予少数民族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
4.趣味性
在纪念品开发过程中,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将材料原始形式打破,使其新奇特点得到凸显的方面。在强调个性化的当下,要想吸引游客目光,促使其主动对纪念品进行购买,关键是增强产品趣味性。例如,将朝鲜族神话包装成“上帝的化身”,通过夸张的方式,确保游客购买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促生。
5.便携性
作为暂时性活动的旅游,其纪念品只有具备便携性,才能促使游客主动购买,由此可见,便携性应为纪念品的固有属性。首先,有关人员不应片面追求记忆点,而给产品设计过于夸张的外形;其次,有关人员应将抗震且轻薄的材料作为首选,尽量减少玻璃等易碎材料的使用次数;最后,确定产品安全性与便携性的平衡点,切记不可仅考虑安全,而设计出重量及体积过大的包装。
(1)博物馆。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首选方案,便是前往当地博物馆,因此,参考少数民族博物馆特点,对衍生品进行设计,既能够使博物馆形象得到提升,为旅游体系的完善助力,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宣传。例如,现已形成完善体系的故宫博物院(台北),便根据“故宫博物院”这一主题,对多种衍生品进行了设计,这些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加深游客关联记忆的方面[4]。基于此,各地开发少数民族纪念品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借鉴该博物馆的思路和经验,通过打造系列衍生品的方式,确保其价值得到应有发挥。(2)旅游景区。调查研究表明,少数民族纪念品的销售平台以旅游景区为主,而结合景区文化对衍生品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使文化特点、区域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游客购买纪念品,并对当地历史加以了解,这也是开发纪念品的初衷。
(1)大力培养人才。无论是创建品牌,还是设计产品,均要做到多方协同,管理层负责制定决策,专业人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持续开发纪念品的目标,关键是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加快产品升级速度。目前,各地少数民族纪念品普遍存在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产品加工数量难以满足销售需求,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该行业缺少专业人才,这也促使相关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人才培养,人才需求也逐渐由设计领域向管理和营销领域进行延伸,只有人才战略得以实现,品牌战略才能得到提升。另外,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管理层应尤其重视少数民族人才,这是因为设计、加工产品的过程,均要借助少数民族人才的力量。事实证明,组建特色化、民族化开发队伍,可使产品与特色品牌充分融合,在突出民族文化固有原真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避免同质化纪念品出现,给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要想打造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旅游主题,吸纳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相关工作时,有关部门应做到大力支持,通过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方式,为传承及推广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此外,还可联合省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了解、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平台,随着学习内容及程度不断加深,多数学生都能够成长为可对民族文化进行发扬的专业人才。(2)优化特色品牌。品牌效应强调产品与品牌的直接联系,例如,梳子与谭木匠、辣椒酱与老干妈。现阶段,黑龙江境内少数民族纪念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这也是产品影响力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在开发纪念品时,有关人员应着重考虑如何树立特色品牌,使品牌化建设走向完善。一方面,对品牌定位及形象较为明确的企业而言,通过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的方式,提炼传奇故事与历史传承,经由具体形象,将提炼要素融入纪念品,对特色品牌的创建有重要意义。上文提到的设计,不仅适用于纪念品本身,还可被用来加工产品包装。另一方面,对未曾将品牌创建工作提上日程的企业而言,最有效的方式是立足少数民族文化,在确立品牌定位的前提下,将商标战略和品牌战略融入纪念品开发全过程,赋予设计、加工与销售环节突出的地区特点、企业特点以及品牌特点。事实证明,这样做能够有效规避产品同质化引起的不良竞争。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看出,旅游纪念品设计形式缺乏创新、自主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衍生程度不深问题较为明显,进而影响手工艺旅游品推广。笔者出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考虑,分别提出了准确把握开发设计原则、借鉴现有经验设计衍生品和创建特色品牌的有效对策,以期能够达到激发游客购买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