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丽
(湖南农业大学烟草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并且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广大农民奔向美好的未来。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解决农民的问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关乎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参与者,农民开展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民的职业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民的职业化,就是让广大的农民做回真正的农民,让农民成为一种重要职业,让广大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职能。在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中,不管是从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是从社会认同、行为价值等方面,农民都与其他职业具备了很大的相似性。当代的农民不再是固定的身份,农民具备了很大的自由选择权利,可以选择做农民,也可以选择做其他职业,同样的,城市的居民可具备选择成为职业农民的自由。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新时代的农民职业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更多的社会成员可以选择做职业农民。其二,不断提升农民职业认同、职业职能等专业化发展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的提升职业农民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逐渐由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而我国当前农村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例如,“空心化”程度日益严重;村庄中的老人居多,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很多田地已经荒芜等问题比较突出。种地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严重问题,习主席曾经说过,要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如今的农村现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农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将农民变成一种职业,实现农民职业化,是现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参与者,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新时代农民的参与和贡献。其一,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提升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具有新时代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二,在村容村貌的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大的农民加入到职业农民的行列当中来,参与了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出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发展资本,逐渐占据了农业市场上发展的优势。反过来,雄厚的资本出于市场开发和发展的需求,又会投入到农业的发展上,对农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这样良性的循环发展,对提升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职业农民的参与和奉献,只有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力军的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快。
要走农业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切实解决农业生产经营年龄断层的问题,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才,进一步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尝试走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之路,农民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农业的生产规模,减少优良土地的荒芜和浪费,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走农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农民都具备了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懂得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实践中,往往那些市场销售火爆、利润可观、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等成为农民职业化中的投资热门,一方面,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国家发展的根基。农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有效的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局面。
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涉及到的相关国家制度,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当前在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专业化的分工,不利于农民职业化的顺利开展。我国目前推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存在着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因此,国民的身份地位受到户口的影响非常大。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农民只有从事农业生产才是名正言顺的。另外,农业和非农户口的划分,使得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人一等,特别是在社保、医疗及教育中,与城市市民相比较,农业户口的农民享受的国家很多待遇要少很多。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建立起新的户籍制度,体现出公平性和合理性,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促进国内劳动力的合理、自由流动,享受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和发展机会。将农民、农业企业中的职工也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也享受国家的相应的保障,适当的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做好国家主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稳定性,为农民职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要想顺利的走上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之路,农民素质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要想法设法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还懂得一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树立起现代的发展理念,将农业生产和经营和农业知识、农业技术相联系,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做为,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因此,在农民职业化发展进程中,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依照他们的实际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那些有想法、有能力、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将他们做为重点的培训对象,尽可能的使他们成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领头羊。各地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做好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的统筹和完善工作,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例如,农业学校、涉农的大中院校等,鼓励和引导它们积极的加入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当中来,并且倡导广大的农村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技校等单位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在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中出一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在培训和教育的形式上,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实施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广大农民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外,要加强对参加培训农民的服务内容,并依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们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必要支持和帮助。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的培训和家偶遇,不仅可以提升广大农民的农业文化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可以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为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要想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民收入的提高,只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要坚定不移的做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做好农业产品机构的调整,使得产业机构发展更加的合理、科学,使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格局更加的平衡。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提倡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农村的乡村旅游业、农村的休闲农业等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农村的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最大程度的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及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农民在生产经营方面遇到的棘手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可能的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一方面要注重职业农民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我国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职业农民的兴起,必然会带给农业发展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