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步
2021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大国博弈空前激烈,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而动,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地区局势变幻动荡。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增大,各国人民生命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拜登2021年初上台后,大国关系开启新一轮深入复杂互动。美国打造价值观联盟、地缘战略联盟、经贸科技联盟,强推阵营化对抗,强化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遏制。中美关系迈入全面激烈较量新常态和战略相持新阶段,美俄关系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新低点。美国在亚太地区组织针对中国的联盟;在欧洲地区以间谍活动、干涉选举及黑客攻击等名目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白俄罗斯局势动荡及人权、价值观、军事安全等问题上对俄激烈挑衅,竭力挑拨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全球军备竞赛升级,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美国依托自身军事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军事存在,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先进军备,搞多国联合军演。美国力促陆、海、空、天、网络和电磁频谱等领域一体化运作,打造全域作战优势。美英澳宣布核潜艇合作,开核扩散恶例,引发严重核扩散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加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据初步统计,2021年2月以来,美累计发布科技经济战略部署文件及报告超28份,欧盟发布科技经济战略逾12份,英国发布科技经济战略5份,日本推出创新基本计划。发达国家关注点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6G、新能源、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太空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1)秦铮、周海球、刘仁厚:《后疫情时代全球科技创新趋势与建议》,《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年第8期,第16页。美国等国家企图筑起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壁垒,强化其高科技竞争优势。
传统及非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世界进入新的不稳定期。美国进一步强化所谓“印太战略”,试图搅乱亚太地区形势,谋求通过北约插手亚太事务;继续制造安全议题,强化在台海及南海的军事存在感;占领阿富汗二十年,耗费数万亿美元却一无所获,反而留下一堆烂摊子,最后从阿富汗仓皇撤军,英国和苏联败走阿富汗的历史重新上演。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成为全球焦点,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频发,并与疫情交织,加深人类健康危机、粮食危机与生存危机。
美国大力激活冷战残余机制,七国集团受到新的重视。拜登政府强调所谓与盟国合作的重要性,试图借助同盟关系服务于自身利益。2021年6月11—13日,七国集团在英国举行首脑峰会,发表《卡比斯湾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公报》,声称在六个方面达成共识和努力目标:一是结束新冠病毒大流行,在2021—2022年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二是支持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世界经济复苏计划,在七国集团已推出的总计12万亿美元刺激经济增长计划的基础上,将支持重点从应对危机转移到促进未来增长;三是建立所谓更自由更公平的贸易、更具弹性的全球经济以及更公平的全球税收体系;四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寻求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绿色革命,承诺不迟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五是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立所谓新型伙伴关系,重建更美好世界;六是将西方价值观视为在持续变化世界中取得成功的基础。此次会议内容空洞,重在作秀,虚多实少。
美国重新强化北约军事及政治功能,试图将之改造成新形势下维护美国霸权的工具。6月14日,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拜登试图借此次会议重新赢得盟友信任,修补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北约内部出现的严重分歧。北约在会后发表《布鲁塞尔峰会公报》称,将提升该组织作为跨大西洋政治磋商平台的作用,强化威慑和防务,致力于社会和恢复能力建设,扩大对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北约伙伴的人员培训。各成员国领导人就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提出的“2030倡议”达成一致,声称要改革北约现有机制,加大防务开支,并首次将气候变化视为安全威胁。关于阿富汗问题,与会领导人认为,军事行动已接近尾声,但仍需继续为阿富汗部队和机构提供培训及财政支持。会议还讨论了俄罗斯和中国相关议题,试图把矛头对准中俄,但与会各国立场并不一致。讽刺的是,会后不过两个月,美自行从阿富汗匆忙撤军,把在阿北约盟友军队撇在一边,引起轩然大波。
美国进一步加强“印太战略”,推动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实化。2021年3月12日,美日印澳举行“QUAD”首次领导人线上会议。四国宣布成立疫苗专家工作组、气候工作组、关键和新兴技术工作组。3月16日,美日举行外长及防长“2+2”会谈。3月19日至20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会见印度总理及国防部长,同意在国防、情报共享和后勤保障方面加深合作。4月16日,拜登会见日本首相菅义伟,两国宣布将聚焦半导体供应链以及气候变化合作。8月12日,“QUAD”部长级官员举行线上会议,宣布将加强印太战略合作,共同应对疫情、供应链危机、海洋事务、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挑战。9月24日,拜登在白宫主持“QUAD”领导人线下峰会,四国同意在疫苗、半导体供应链、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理工教育和太空问题上开展合作,并宣布未来每年举行一次峰会。在原有的疫苗专家工作组、气候工作组、关键和新兴技术工作组三个小组外,四国在此次会议上又新组建了高级网络小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拜登政府坚持推进“QUAD”机制建设,表示其非常重视在亚太地区的政策实施。(2)“The Quad summit is a rare mark of continuity between Trump and Biden”,September 24,2021,https://www.cnn.com/2021/09/24/world/meanwhile-in-america-sept-24-intl/index.html,visited on 12 October 2021.
美国创设与英澳新同盟,冷战对抗思维进一步突显。9月15日,美英澳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11月22日,三国签署《美英澳海军核动力信息交换协议》,就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达成协议。协议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到期自动续期四次,每次6个月。协议同时写明,在18个月的咨询期过后,三国会签署支持装备、技术及材料转让的后续条约。12月1日,拜登向国会提交审批《美英澳海军核动力信息交换协议》。美英澳核潜艇协议引起国际社会担忧和不满,11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短时间内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增设单独、正式的议题,专门讨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所涉核材料转让及其保障监督等影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各方面的问题。法国对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法澳潜艇合同深感愤怒,坚持要求澳方进行经济赔偿。法国并取消或推迟多场同英国及澳大利亚的高级别会谈。德国欧洲事务部长对法澳潜艇合同的撕毁感到遗憾,称欧洲必须团结一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法国遭受如此对待,令人无法接受,要求澳大利亚道歉。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对澳大利亚获取核潜艇的前景表示关切,认为“AUKUS”将引发大国矛盾激化和地区军备竞赛。马来西亚总理也表示核潜艇项目将加剧地区局势紧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除核潜艇外,“AUKUS”还将允许澳大利亚获得战斧巡航导弹,这将对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造成冲击。(3)“The 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at a crossroads”,October 1,2021,https://www.sipri.org/commentary/topical-backgrounder/2021/missile-technology-control-regime-crossroads,visited on 12 October 2021.
全球疫情延宕,呈长期化、反复化态势。美国是世界疫情的中心,无论是确诊感染人数,还是因病死亡人数,均为世界第一。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2.6亿例,累计死亡超 521 万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印度、巴西、英国、俄罗斯、土耳其、法国、伊朗、德国、阿根廷。其中全球累计死亡病例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罗斯。美国累计确诊逾4939万例,占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18.8%;死亡逾80.25万例,占全球累计死亡病例总数的15.39%。美国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为7,即美国平均每7人中有1人确诊新冠。而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的78.19亿全球人口计算,全球新冠疫情单位感染人口数为30,即全球平均每30人中有1人确诊新冠。印度累计确诊超3458万例,死亡超46.89万例。巴西累计确诊逾2210万例,死亡超61.49万例。英国累计确诊超1027万例,死亡逾14.51万例。俄罗斯累计确诊超966万例,死亡超27.64万例。法国累计确诊逾772万例,死亡超11.92万例。德国累计确诊逾590.39万例,死亡超10.17万例。其中,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四国累计确诊病例总数占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的12.78%,累计死亡病例占全球累计死亡病例的12.32%。世界范围内新冠疫苗分配不公,南北差异悬殊。截至2021年12月初,全球疫苗接种量超80.7亿剂,二十国集团获得全球疫苗的80%以上,非洲仅获得0.6%的疫苗。欧洲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比例为63.05%,非洲为11.30%。高收入国家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比例为74.36%,低收入国家仅为6.16%。每百人接种疫苗数量方面,美国为140.46剂,英国为171.466剂,南非为43.49剂,埃塞俄比亚为8.29剂,尼日利亚仅为4.79剂。
全球疫苗分配不公,助长病毒不断变异。研究认为,由于一些国家疫苗接种率低,德尔塔变异毒株作为传染性更强的毒株迅速在这些国家传播后扩散至全球。自2020年暴发以来,新冠病毒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现在的奥密克戎不断变种。自11月9日南非首次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即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到12月1日奥密克戎蔓延至全球25个国家及地区并报告226例感染病例,时间仅20天左右。
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健康卫生领域的冲击最为直接,大批感染者被夺走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到2022年3月,欧洲死于新冠肺炎的总人数可能突破 200万人,成为该地区头号死因。
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受到极大影响,线上办公成为常态化选择。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底宣布,受与大流行病相关的限制措施影响,全球旅游业全年可能再损失2万亿美元,旅游业复苏是“缓慢”且“脆弱”的。(4)“ Le tourisme mondial devrait perdre 2.000 milliards de dollars en 2021 ”,AFP,November 28,2021.疫情还减缓劳动力流动,导致人才互动及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远程办公兴起或所谓“数字游牧民”增长,人们日益习惯于远程工作。(5)Enrique Fanjul,“ Las ciudades globales ante los retos de la pospandemia ”,El Real Instituto Elcano,November 17,2021,https://blog.realinstitutoelcano.org/las-ciudades-globales-ante-los-retos-de-la-pospandemia/,visited on 19 November 2021.
新冠疫情已导致许多人退休、辞职或不再返回工作岗位。由于大家不得不待在原地,疫情使全球人口失衡变得更加明显。迅速老龄化的富国拥有的新工人太少,而年轻人口过剩的国家无法为所有人提供就业。许多国家,包括比利时、芬兰和希腊,给予以学生签证或其他签证入境的外国人工作的权利。新西兰等一些国家也无限期延长了临时工作签证,而德国则以新《移民法》加快对外国职业资格承认进程。日本允许临时劳工改换雇主。(6)Damien Cave and Christopher F. Schuetze,“ Contending With the Pandemic,Wealthy Nations Wage Global Battle for Migrants ”,The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3,2021,https://www.nytimes.com/2021/11/23/world/asia/immigration-pandemic-labor-shortages.html,visited on 25 November 2021.
2021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复苏不均衡性突出。中美等少数主要经济体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发达国家复苏进程快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出现强势复苏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世行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8.5%。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2.7%。美国经济也呈现明显复苏势头,上半年同比实际增长12.5%,环比年化增长6.5%。
疫情暴发以来,在美欧等经济体史无前例的“印钞放水政策”刺激下,全球长达10年的低通胀时代结束,全球通胀压力急剧增加。2021年以来,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能承诺不及预期、欧洲天然气供需缺口扩大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带动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问题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美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将扰动全球金融市场,尤其会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及股市债市下挫等风险,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隐患。美联储面临刺激经济增长与缩减量化宽松政策两难困境,欧洲面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风险,也不得不采取放缓购债等措施。在此趋势下,全球市场流动收紧,经济复苏难度加大。
全球供应链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供给端产能、物流、劳动力等均出现一系列问题。受限于疫情防控措施,不少国家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影响原材料正常供应。全球海运运力不足,运费上涨,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全球原油、铜、铁矿石、锡、木材等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下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半导体、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中下游行业也出现了原材料和配件短缺问题。尤其是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能源严重短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都供不应求,能源危机风险显升。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暴露出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再加上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存在严重不平衡性,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重困难。亚洲、非洲及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及社会问题恶化等因素影响,乱象纷呈。埃塞俄比亚、苏丹、白俄罗斯、古巴、南非、泰国等国发生社会骚乱或示威游行,缅甸、也门、利比亚、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国内部僵局难解。2021年亚洲国家成为德尔塔变异病毒的重灾区,不少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商品价格飙升,社会问题突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1年亚太地区关键指标》,截至2020年预计疫情已导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约7500万至8000万人口陷入极端贫困。
2021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发表报告,笔者亦应邀作为中方专家就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及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经验向他提供了咨询报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在2015年9月举行的历史性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列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面:社会、经济和环境,指出要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国际社会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直面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找到应对并战胜这些挑战的方略。
针对美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破坏双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言行,中方坚决反击。同时,中方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2021年,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两次通话,并于11月16日举行视频会晤。视频会晤中,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进行了战略性沟通,取得积极的、建设性成果。双方都认为,此次会晤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中美双方外交、经贸、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及地区问题多次沟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取得成果。但总体上,美国不适应中国发展壮大,担心自身霸权地位遭到挑战,不甘心承认并接受中国在国际上应有的大国地位;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损害中国主权利益,借所谓民主、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大肆纠集反华新同盟,中美将在复杂的互动中探索新的相处模式。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达到历史性的1300亿美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延期,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更坚实,内涵更加丰富。习近平主席2021年8月25日同普京总统通电话。中俄作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要深化反干涉合作,将各自国家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俄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新起点,推动两国战略协作和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为促进两国各自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团结国际社会共克时艰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1月26日,习近平同普京分别向中俄科技创新年闭幕式致贺信。俄中科研工作者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落实了千余项科研活动。中方参与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大科学装置建设、双方成立中俄数学中心等成为其中最主要的合作成果。11月29日,习近平同普京分别向第三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重要方向。双方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能源贸易逆势增长,顺利推进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新方式。
2021年9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主席作“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重要讲话,指出上海合作组织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政治上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创“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全新模式,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安全上率先提出打击“三股势力”,坚决遏制毒品走私、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蔓延势头,联合举办反恐演习和边防行动,积极倡导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发展上推动区域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艺术节、上合大学、传统医学论坛等人文品牌项目,创造成员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约12%、人员往来成倍递增的“上合速度”和“上合效益”,加快构建各国人民共享幸福的美好家园;在国际上就弘扬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出响亮声音,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明公正立场,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及赞同本组织宗旨原则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密切协作,奏响了国际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乐章。此次元首理事会启动吸纳伊朗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的进程,正式接纳埃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为对话伙伴国,标志着上合组织在2015年首次扩员后正式开启第二轮扩员。2021年,面对阿富汗局势剧变,各成员国加强协作,用好“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等平台,积极推动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引导阿富汗搭建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稳健温和的内外政策,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周边国家实现友好相处,真正走上和平、稳定、发展的道路。
中欧在抗疫、宏观政策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化,中欧班列成为全球产业链“大动脉”和疫情防控“生命线”。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捷克总统泽曼、葡萄牙总统德索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英国首相约翰逊等多次电话交流或视频会晤。通过持续高层对话,增进了解互信,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加强对中欧关系的政治引领,确保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局势注入更多稳定因素。
日本政局发生变化,新首相岸田文雄上台,中日关系迎来改善契机,两国一致同意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双边关系,明确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中国同韩国保持频繁高层交流,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总统通电话,两国外事外交部门负责人多次面对面沟通,两国致力于积极构建政治互信,大力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开展联防联控合作,加快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并发表讲话,双方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对于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和地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中方支持东盟建设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中方将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包括在未来5年力争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双方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就东盟提出的“印太展望”开展合作;中方将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
亚洲区域内贸易不断增长,区域产业链愈发紧密,区域经贸合作持续加深。疫情背景下,很多亚洲经济体出台数字经济转型新举措,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国际数字合作等多个方面。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带动下,亚洲地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逐渐高涨、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15个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刻表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体现了地区国家追求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同意愿,标志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的里程碑。截至2021年10月,泰国、新加坡、柬埔寨、中国、日本、文莱等6个经济体已完成RCEP批准程序,其他经济体也在加快核准进程,推动RCEP于2022年1月生效。以RCEP为代表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将大大加快成员之间的商品和其他要素流动,提升整个地区产业和经济竞争力,更有利于在后疫情时代增加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是中国—科威特建交50周年、中国—黎巴嫩建交50周年和中国—叙利亚建交65周年,习近平主席分别与三国领导人互致贺电,高度评价双边关系发展。习近平主席还同埃及、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领导人通电话、互致信函,就双边关系发展、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三次出访中东,访问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阿曼、叙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十国,并同叙利亚、沙特、阿尔及利亚、约旦、苏丹、巴勒斯坦、埃及、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外长多次通电话。一年来,中国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提出“五点倡议”;为解决叙利亚问题提出“四点主张”;为落实“两国方案”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三点思路”,为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相互支持,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第76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等场合,携手挫败美西方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企图,维护了国际公平正义。
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九项工程”。为帮助非洲国家抗击新冠疫情,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关于帮助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习近平主席讲话引发非洲各界热烈反响。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里夫表示,“阿布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哈科特港新航站楼等拔地而起,让尼日利亚成为西非甚至非洲最先进的航空枢纽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让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受益良多。”(7)《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引发非洲各界热烈反响》,《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日第2版。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背景下,中非合作也面临新挑战。疫情对非洲经济、政治、安全、民生等领域造成破坏性影响,加剧非洲冲突局势,使中非合作面临安全隐患。美国全方位打压中国发展,对中非经贸互利合作横加指责,中美战略博弈逐渐向非洲传导。
2021年12月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主题为“共克时艰、共创机遇,携手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在新冠疫情继续蔓延的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逆势而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彰显强劲韧性与活力,在全球树立了典范。中国贸促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已连续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2021年1月至9月,中拉贸易额逆势上扬,达到3318.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5.5%。拉美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在拉美中资企业已超过2700家。随着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拉美国家纷纷“组团”到中国营销,中拉经贸合作焕发新活力。在2021年服贸会上,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乌拉圭、厄瓜多尔、多米尼加等国共同举办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专题活动,推动中拉企业投资和经济合作。12月10日,中国与尼加拉瓜以“创纪录”速度实现复交,中国在拉美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又多了一位好伙伴。(8)《王毅视频会见尼加拉瓜政府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1年12月10日,https://www.fmprc. gov.cn/web/wjbzhd/202112/t20211210_10466260.shtml,登录时间:2021年12月11日。
中国真正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发起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及“一带一路”疫苗伙伴关系倡议,举办新冠疫苗国际合作论坛及新冠疫苗合作企业对话会,成立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与超过20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同16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中国向世界提供大量抗疫物资,与美西方国家“疫苗民族主义”狭隘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释放全球最大自贸区红利。中方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昆明宣言》,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制新蓝图。中国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在全球数字、绿色治理等新兴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互利共赢新亮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引领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齐心协力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伟业。
元首外交引领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外交的最大特色。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倡议,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更加丰富。习近平主席推动各国加强抗疫国际合作、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坚持包容可持续发展、把握科技创新机遇,为国际团结抗疫注入信心,为全球共同发展指引方向,深刻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充分彰显了大国大党领袖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厚情怀,赢得各方高度赞誉。
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引领中国外交全方位发展。2021年初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多个国家领导人进行双边交流,出席我国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领导人气候峰会、全球健康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1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3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6次峰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坚持多边主义、携手共克疫情、实现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安全和发展等重大问题。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坚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上,越来越受到世界的肯定。国际舆论认为,当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转向“与病毒共存”时,中国将病例“动态清零”作为优先事项,强调人民健康是其首要任务,然后才是经济利益。美国彭博新闻社很不情愿地发表评论,“奥密克戎这种含有大量突变的病毒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的‘新冠清零’策略是正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谈到中国针对“奥密克戎”的应对措施时描述道,在全球人心惶惶之际,中国显得很淡定,中国对病毒变异的回应或者说是没有特别回应,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也称,应对疫情“没有完美的决策,不过是在不同‘得与失’之间做取舍”,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不仅有效控制了病毒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带来了重大公共卫生效益。”中国传染病医学专家钟南山说,中国新冠患病率只有美国的1/1678,中国的新冠患病死亡率是4/1000000,是美国的1/606。
国际上不少媒体普遍对中国在疫情背景下影响力进一步上升给予高度关注。有评论称,中国疫苗继续在全球各地取得成功,目前在各国国家医疗部门批准的25种疫苗中,7种来自中国,这是创纪录的数字。而且还有5种中国疫苗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中国疫苗产业的迅速崛起无疑表明,未来几十年主宰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将是中国企业。(9)Константин Ольшанский,“ Спасти третий мир от ковида по силам только одной стране ”,Свободная Пресса,10 ноября,2021,https://svpressa.ru/world/article/315630/.疫情大流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冠肺炎疫苗出口国,标志着中国制药业的迅猛发展,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软实力。(10)“China Is Leveraging Its Vaccine Diplomacy Beyond Covid Shots ”,Bloomberg,November 4,2021,https://www.bloomberg. com/news/articles/2021-11-03/made-in-china-covid-vaccines-go-global-so-do-its-shots-for-pneumonia-hepatitis,visited on 8 November 2021.美国前众议长金里奇表示,“在我关注又臭又长、陈旧、歌舞杂耍似的美国基础设施法案之际,也持续关注着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取得的惊人而稳步的进展。在我们辩论不休、弹劾总统、进行竞选时,中国却在集中精力搞建设。中国的进步与美国的瘫痪形成了鲜明对比,且这种对比一直在加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11)Newt Gingrich,“Pandas and the infrastructures bill”,Newsweek,July 2,2021.
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将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观察分析国际形势,要把握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主席对国际形势的深刻阐述,学懂弄通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透过变乱交织的表象,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