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21-12-02 10:01:11杜亚冰楚瑜张飞鹏徐华峰刘雅妹
教书育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地实训

杜亚冰 楚瑜 张飞鹏 徐华峰 刘雅妹

(1.河南城建学院数理学院;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部)

实训基地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深度发展,一个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新时代已经来临,高校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更是开展现代化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一、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训基地缺乏现代化管理体制

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上,大多数地方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管理手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机制,不能实现高效管理。一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实训基地开放时间有限,学生课下实训学习机会较少,实训基地有效使用率降低;二是缺乏独立完善的实训教师考评机制。实训教师年度考评与学院其他教师一致,侧重于学术评价原则,导致实训教师将一部分时间投入到学术、科研工作中,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开展实训教学研究,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训学习效果;三是传统实训基地教育仅仅是在技术层面对学生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考核,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足以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实训基地师资不足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对高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实训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目前,地方高校实训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还有一部分由专职实验员兼任,此类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企业任职实践经历和实操技能,对一线生产流程、技术不熟悉。而校企合作中从企业聘请来的技术技能型工程师存在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投入时间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必须适时打造一支能够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要求,教学技能更加熟练、实战经验更加丰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以提供人才支撑。

(三)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达成度偏低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场所,应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将基础训练与专业实验交叉融合,多学科互补渗透,适度开展竞赛与创新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大多数地方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共性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实训课程达成度不高,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二是实训教师远离企业生产一线,行业认知不足,缺乏独立开发适用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实训课程能力;三是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设备更新缓慢,使用率低,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优化实训管理体制,提升实训管理效率

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行的前提。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实训基地管理”思路,将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每一环节导入互联网,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优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一,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网+智慧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等构建高校实训基地网络信息共享管理平台,首先可以实现校内多学科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和平台管理效率;其次使设备管理制度化,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再次师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查询实训基地教学使用情况,而且能够实现在线查询、预约、更改时间等服务功能。

第二,利用“互联网+综合考评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师生实训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结合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出独立的实训教师多元考评机制。将实训教师作为独立考核单元,综合考虑学校、学院、学生、企业多元评价主体意见,客观真实反映实训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技能鉴定和专业能力评价体系,采取虚拟仿真软件、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多元考核学生实训课程达成度。例如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兼顾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形成专业素质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三,利用“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制定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实训基地安全责任体系。各实训室应独立设置安全专员负责日常安全排查工作,采取“零隐患”安全日报制,杜绝安全隐患。利用“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定期开展师生实训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保障实训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二)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壮大实训师资队伍

实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专兼职实训教师的聘用,应采取自主培养与主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训教师技能培训。学校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本校专兼职实训教师业务培训,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引导实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新形势,加强自身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提实训教学水平。

第二,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惠共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专兼职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实训教师应明确挂职目标和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全过程,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实训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指派技术高的工作为导师,加强对挂职教师的培养、锻炼、监督与管理,防止“走过场”。

第三,借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创新人才引进策略。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兼职实训教师和企业先进管理人才,提高实训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通过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创新实训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课程设置

在“互联网+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主动创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第一,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实训课程,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社会需求,从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问题。适时调整实训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共赢局面。

第二,利用“互联网+实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实训教师通过录制实训教学视频,将实训教学活动融入互联网。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学习工具自主开展线上学习,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一方面,线上教学丰富了实训教学的形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线下实践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实操演练,检验实训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实训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第三,建设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探索优化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将仿真实训软件引入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下参与实训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例如,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学院建立了VR创新实验中心,学生在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室中可以从事项目设计、项目交互功能开发、模型和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全景拍摄和处理等工作。从而培养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语

“互联网+教育”通过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使地方高校实训基地教学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是有利于优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二是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师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应牢牢抓住“互联网+”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