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12-02 07:57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吴红斌
家长 2021年22期
关键词:谚语新课改内容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吴红斌

学生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同时课堂上的地理知识也难以脱离现实生活,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地理是对生活环境、区域信息等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念和区域认知能力,能充分表明地理和人们的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尊重教学的一般规律,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加强生活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观察力。

一、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内容多姿多彩,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为教学内容增添趣味性的内容。在融入生活内容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心理感受。当结合生活内容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能将一些新颖的图片、视频、物品等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能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代初中生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忽视了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能带领学生了解某些社会事件,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另外,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讲述地理知识、生活内容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和生活内容中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是当前初中教育的主要背景,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改提倡教师践行综合教学思想,一方面加强不同学科的结合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学科教学与生活内容、科学技术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内容恰恰符合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要求,能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通过生活内容的渗透,教师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生活语言、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提升综合教学的效果。所以,生活内容的渗透有利于教师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各个教师都提升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运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不同区域的分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增强区域认知素养。另外,生活内容的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推动学生树立实践探究意识,对学生提升地理实践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

情境化教学能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帮助教师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些地理现象难以通过语言详细地描述出来,需要教师通过特定的情景进行展示。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内容和地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图像情景、声音情景等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现在课堂上,以此加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例如,在传授《地球的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信息设备展示学生熟悉的学校教学楼白天景象的图片和夜晚景象的图片,播放日出和日落的相关视频,以此创设生活化的图像情景,向学生讲解“地球沿着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变化”的相关知识,以此加强学生对“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学习。

(二)结合生活谚语进行课堂教学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结合实践活动和一般地理规律创编了许多生活谚语,这些生活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现象。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和地理认知,选择一些正确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谚语,将这些生活谚语穿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然后带领学生分析生活谚语中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谚语帮助学生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巩固对抽象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在传授《中国的气候》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不懂得看天就看地板”这句平潭当地的生活谚语,向学生讲解“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特点:一到春夏季节,学生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室内地板湿漉漉的,即使不懂得分辨东西南北(“不懂得看天”),看地板(潮湿)也可以知道这是南风天(平潭话叫作“南风潮”),使学生对夏季风是偏南风以及温暖湿润的特征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是一般教学规律的体现,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研学旅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被地理教师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推动学生深入社会领域,使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传授《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当地的渔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观察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类型,使学生自主探究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产品类型的联系(海岛与渔业)。

(四)联系生活案例设计地理习题

学与练的有效结合是学生提升地理成绩、增强知识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利用相似的题目引导学生练习,导致地理练习题具有“换汤不换药”的特点,这不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基于此背景,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融入习题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内容、案例等创编新的地理试题,推动学生在解答地理试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有利于锻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顺应中考试题逐渐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传授《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平潭当地多发的台风灾害设计练习题,如设计“2001年6月23日,第2号强台风‘飞燕’在平潭正面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破坏(107位渔民葬身海底,财产损失7亿元),试分析台风多发生在什么季节?”的练习题,以此引导学生运用“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知识解答地理习题。在解答该题时,学生可以根据“6月23日”“第2号”等关键信息分析出台风发生的季节。

总而言之,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地理综合思维、提高在社会中进行地理实践的能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深度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不断提升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掌握程度,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发掘适用于地理教学的生活素材,积极探索将生活内容融入教学的策略。

猜你喜欢
谚语新课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主要内容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