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现实困境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2021-12-02 02:38段青菊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村官职业农村

段青菊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刚公布不久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依然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扩展脱贫成果放在重要位置,这对基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是,过去二十多年大学生村官的实践工作,也暴露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问题产生。笔者浅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在新形势下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面临实现困境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国家开展的面向各高校的选派项目,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派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进而培养农村的建设者、党政后备军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未能有效一以贯之,包括大学生村官自身缺陷在内的许多问题日益彰显。

1.1 薪酬待遇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资是维持大学生村官生存的必须条件和必要保障。[2]大学生村官群体的整体工资水平低,有些地区不提供住房,大学生村官还要自行解决住房等生活问题,物价的增长、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大学生村官生活存在一些困难,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则更为明显。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被日益磨光,想要跳出农村圈,会考虑其他的工作机会,寻找法律法规的漏洞,长年请假准备各类考试和面试,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村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

1.2 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制约

目前,我国所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生育时期,他们兄弟姐妹较少,许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几乎未干过家务活,更是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有一些在城市长大的大学生,很少接触过农村,面对农村艰苦的条件,如交通不便、食宿差等,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并投入农村管理及相关生产活动,语言障碍也是妨碍与村民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从初中就寄宿在学校,回家次数越来越少,与农村也存在一定隔阂,对农村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早期,不能详细了解民情和乡情,开展工作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困难。

1.3 任期时间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是指由于大学生村官个人的考虑以及由此做出的选择而引起的一种社会流动,且往往是被动的。我国规定大学生村官聘期为2~3年,任职期满后,许多人对他们工作的农村产生了感情,愿意继续扎根农村、服务大众,但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同时规定“驻在农村的机关、团体、部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人员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3],这表明他们不能参与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很难真正在农村留下来。除此之外,待遇过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保障制度不完善、岗位发挥作用不明显、社会认知度低等也是造成大学生村官流动性大的原因。[4]

2 导致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困境的根源

2.1 相关政策措施和配套设备难以满足需求

首先是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和配套设备不够完善。申请创业就业资金和场地困难、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创业项目审批过程困难及手续繁杂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挫伤了其创业就业的热情和激情;其次是教育培训机会少。除岗前组织的集中统一培训之外,来到农村之后便没有长期的培训机构对其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进行再培训。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接触到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是有限的,他们平常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得知新信息、新思想、新技术,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

2.2 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基层实际需求相脱离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的,较少有针对农村而开设的专业,即使那些开设农村发展或者农业发展专业的学校,也很难保证毕业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另外,我国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并没有对所学专业进行限制,因此,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也都不尽相同,而真正与农业有关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由于专业不对口,专业知识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完全展现个人才能,工作也很难有效地开展,不仅降低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而且阻碍了农村的发展进程。

2.3 性别差异影响女性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传统的社会思想是女性应该相夫教子,不应该过多参与社会活动、政治生活,这与我国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相符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女性对社会、对农村应有的才能贡献。再者,大学生村官被分配的地方普遍是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的待发展地区,艰苦的条件对于女性的影响要高于男性。同样的艰苦条件,女性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往往比较差,这也是影响女性大学生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再加上与城镇居委会不同,农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以男性居多,有的甚至全是男性,这也为女性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以及适应造成了很大困难,不利于女性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

3 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实施二十多年,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成熟,现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笔者针对问题本身,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和职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3.1 明确身份编制

2012年中央文件中提出要将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和选调生工作整合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采取完全并轨制还是部分并轨制,实行“两选并轨制”可以简化部分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培训所需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5]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给出明确的界定,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政策,为其任职期满后的发展方向给予建议和指向,利于大学生村官自我准确定位,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3.2 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高等院校应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农业知识储备,开设实验课,加深大学生对其的认知操作;经常邀请农业专家在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们传授国际上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寒暑假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情、明晰民意,使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全面发展,提高业务能力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盲目跟风,明确自身实际需求,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准确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远期目标。另一方面,应经常深入基层,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6]“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大学生村官只有到农村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够真正设身处地的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协助解决人民大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才能够运用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头脑中的想法变为现实。

3.4 完善我国的政策要求和配套设施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更新和转换,应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集中教育和培训,[7]保证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政策。我国应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发展方向给予明示,对于表现优秀、评价良好的群体和表现平平、工作乏陈可善的群体给予不同的激励措施,妥善安置曾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

4 结语

大学生村官工作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成就,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满怀热情和希望的高校毕业生加入了这支队伍,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助力“中国梦”的实现。针对其所面临的新困境,应当从国家、学校、个人三方面同时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待遇、受教育水平、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吸引更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投入乡村建设事业中来,促使他们不懈奋斗、放飞梦想,修正再就业政策,促使其在其他岗位和工作上能够继续发光发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村官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职业写作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我爱的职业
假如我不是村官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