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社团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1-12-02 00:36:23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李征
家长 2021年1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社团校园文化

□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李征

小学音乐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多方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音乐社团活动的课程设计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为此,学校应该予以教师支持,注重良好校园音乐氛围的营造。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以此提高社团活动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一、更新小学音乐课堂理念,加强“美”的感知

如今,各大学校都会在校园内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社团活动。然而这些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都无法体现“美”的理念,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于重视社团利益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艺术色彩和艺术魅力;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音乐能力更为优秀和突出的学生身上,而没有在意一些对音乐具有良好兴趣,但缺乏相应音乐素养的学生身上;音乐社团更加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社团中开展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转变音乐社团内部存在的固有观念,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更新小学音乐课堂理念;正确认识音乐社团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挖掘音乐价值。确保审美这一培养目标能够始终贯彻于音乐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本身的无限意蕴。

首先,教师应该摈弃小学音乐社团中存在的功利性,确保参加音乐社团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参加音乐社团活动的学生具有的音乐素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当他们选择参加音乐社团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是存在共同点的,他们都对音乐活动具有浓烈兴趣,都希望在音乐社团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在社团中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良好的音乐指导,不能因为学生的审美差异而区别对待学生,应该尽己所能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挖掘和发现更多音乐之美。其次,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音乐需求。在音乐社团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音乐。比如,合唱社团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曲目,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演唱氛围中感受音乐之美,进而体会合唱本身所具备的音乐魅力,以此帮助学生产生独特的音乐审美体验。

二、丰富音乐社团活动形式,展现“美”的成果

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知能力和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该不断丰富音乐社团活动的种类和呈现方式,以此强化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和理解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还应该积极参加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和音乐的力量。以此从音乐世界中汲取营养,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在具体的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都具有较高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社团活动,以音乐社团活动滋养学生干枯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社团生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社团中获得多样化的艺术知识,取得良好的音乐成长。

比如,在开展班级音乐合唱比赛时,教师需要在所有班级中选择表演效果最好的班集体,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班级荣誉感。在音乐社团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增强音乐审美效果,常常会挑选一些具有良好立意、情境以及音律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蕴藏的深刻内涵,以此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部分音乐社团还会进行乐器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乐器创作音乐作品,以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寄托于乐器,以乐曲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促使学生在社团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创作信心,让学生拥有勇气和信心继续行走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另外,音乐社团还应该组织学生前往留守儿童学校和敬老院等地方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将音乐之美带到更多地方,让这些人能够从音乐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让学生明白音乐自有万钧之力,以便学生对音乐美具有更加具体和深刻的体验。

三、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为“美”的传播护航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师也在日益增加,师资力量日益雄厚。在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是社团音乐教育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核心部分。教师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主动学习各种音乐美学理论知识,指引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以及创造美。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小学音乐社团里的学生挑选适宜的音乐作品,以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不会认为音乐审美具有较高的难度,从而产生退却心理。

比如,在音乐社团开展合唱和乐器演奏训练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以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和认识音乐作品的同时和音乐创作者产生良好的情感链接,实现跨时空的情感共鸣。

四、创建特色音乐社团品牌,提升“美”的品质

音乐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应该致力于寻找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之间的链接点,挖掘出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内开展音乐艺术创作。同时,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特色音乐社团品牌的创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社团音乐中的学习活动中领会音乐之美和校园文化之美,让校园文化通过音乐社团品牌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学生明白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校园文化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学《卢沟谣》一合作曲目时,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歌谣的具体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这一合唱曲目体味历史,品味卢沟桥所经历的百年风霜,感悟其中的爱国情怀。很多学校会进程开展社团活动以及相应的主题活动。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融入自己所要表演的曲目中,以自身情感为媒介,拉近艺术和观众之间的距离。通过活动的举办,能够使师生更加近距离地欣赏艺术,有效提升学术的艺术素养,加强他们对于艺术的了解。

五、专家引领,提升音乐社团品质

在受音乐教师指导而开展的学校音乐社团活动中,由于活动规模较大,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专业短板的问题。为了突破音乐社团品质的“天花板”,校方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对各个社团的同学进行专业教学与辅导,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专家引领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本校先后聘请多位专家,成立多个专家工作站;邀请专家开展各项讲座及培训;走进社团直接与师生互动,使学生通过近距离地接触专家,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促进本校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音乐社团活动也应该出现新的发展方式,容纳新的音乐内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音乐学习需求,开展合适的音乐社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音乐社团活动,在丰富学校音乐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社团活动的质量。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