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学楼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体教融合理念着重强调要将思想教育、体育竞技实践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充分结合在一起[1]。当前,体教融合的着重点在于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体教融合的理念,将羽毛球项目运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将竞技体育训练方法运用到感统失调儿童的康复教学中,区别于传统的感统训练模式,既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又能够给现有的感统训练方式带来新的实践参考。
感觉功能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SID)的个体在感觉输入的神经加工和整合中,视听嗅觉、本体感、触觉防御能力、前庭平衡能力受到干扰或中断而出现障碍,导致日常行为和功能受到阻碍[2]。感觉统合治疗(Sensory Integration Treatment,SIT)基于感觉统合理论,通过提供个性化、特定的感觉体验,来帮助患者调节对外界刺激的回应,矫正感觉功能失调[3]。羽毛球运动具有显著的健康价值,对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及肢体协调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4],因此该研究选择羽毛球运动作为训练手段,探究其对儿童感统能力的影响。近些年来,羽毛球从业者尝试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羽毛球训练,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学校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导致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2.1.1 实验组
智力正常,运动能力偏弱,肢体明显不协调,可以尝试跟着做粗大动作,但动作僵硬,上课注意力保持差。
2.1.2 对照组
感觉统合能力不佳,肢体协调差,通常情况下能分辨左右但时常会弄混,且对环境较为敏感,依赖母亲。
2.2.1 实验法
训练前对个案进行基本身体素质测评,包括身高、体重、年龄、BMI指数、1min跳绳、50m跑和立定跳远,发现2人身体素质水平相近,符合实验法的前提要求,研究具有可行性。实验前借助《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个案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估,将个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儿童每周定时定点接受羽毛球培训,暂停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对照组儿童正常参与日常生活,不进行专项体育训练。3个月后再次对个案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对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与2组儿童的家长沟通,避免在训练期间给儿童使用药物,以避免药物对实验效果的干扰。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书籍,检索查阅上百篇硕博论文、期刊、政策文件,掌握了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和前沿动态,为此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2.2.3 访谈法
为了解研究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当面、电话、微信联系的方式,与羽毛球项目运动员、教练员、儿童感觉统合培训师、特殊教育教师及心理咨询师等进行咨询和访谈,充分参考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确定研究框架,拓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表1可知,经过为期3个月的羽毛球发球训练,实验组的前庭平衡能力有了提升。虽然仍然属于轻度失调,但从量表结果来看,“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和“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两项由“常常如此”变为“有时候”,次数上明显变少。
表1 训练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儿童前庭平衡能力评定结果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前庭平衡能力变化的趋势来看,对照组不参与感觉统合能力康复训练,正常参与日常活动,前庭平衡能力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提升。而接受了羽毛球技术训练的实验组儿童,在训练中,通过长时间颠球,前庭器官不断地把身体和头部的信息传入大脑。长时间右手握拍,左手持球,强化了实验组的左右概念,增强了方向感。羽毛球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其动作优美性和经济性都有效提升[5]。伴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前庭平衡能力也不断完善,实验组的运动感知和判断能力表现得更加准确、及时和稳定。
触觉防御情况是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第二部分内容,也是全表占比最大的部分。
如表2所示,在接受了历时3个月,24节羽毛球运动训练课以后,实验组儿童的触觉防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从量表的数据来看,怕生、惧怕陌生环境、害羞不安、不喜欢和别人玩、睡眠质量差、独占性强、不喜欢和别人有接触等多个方面有所好转。实验组长时间投入训练,在不停地练习中减少了其在接触过程中的防御行为。实验组与外界不断产生触觉交流,使实验组降低了对环境的不安感。良好的触觉体验也给实验组带来了良好的环境体验,个案对其他人的靠近和接触也不再抗拒。在独立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独立练习,并且重复地捡球、收球,触觉系统与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是使其不抵触与他人玩耍及缓解惧怕陌生环境的重要原因。训练时,实验组因为眼睛跟随羽毛球快速移动,眼睛肌肉得到锻炼,有效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羽毛球技术的掌握及不断地进步给实验组带来了满足感、自信心,驱使他主动接触他人,邀请他人一起打羽毛球,并且在打球时运用到自己掌握的技术,更加刺激了儿童主动融入周围环境的欲望。
表2 训练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儿童触觉防御能力评定结果
对照组的触觉防御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增长幅度和改善效果上落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触觉防御能力在训练前低于对照组,但是经历羽毛球训练之后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了对照组的触觉防御能力。
本体感是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又一重要板块,本体感的发展与儿童感受身体空间位置的能力息息相关。
如表3所示,实验组在训练之前,本体感标准分数只有26分,属于中度失调的程度,是4项感觉统合能力子项目中发展最落后的能力。“对小伤特别敏感,依赖他人过度照料”“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球,投球”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经过训练之后,本体感能力标准分数由26分上升至33分,甚至反超了对照组的本体感评估分数。实验组训练时,为了控制回球的落点,在场上的站位、发力情况及拍面方向不断改变,对在环境中的感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锻炼了实验组的韧带、关节、肌肉,增加了上臂肌肉力量和下肢肌肉爆发力,大大提升了实验组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6]。实验组在重复训练中不断改进以达到预定目标,不仅对运用肢体、控制动作力度有所帮助,还对保持良好的情绪提出了要求,达到目标后便会产生自信心、满足感和进取心,变得更加勇于探索,更加稳定执着。
表3 训练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儿童本体感评定结果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排除无关要素的干扰下,感统失调儿童是否接受羽毛球训练,对其本体感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学习能力作为此次调查量表的最后一项,受前面3项(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的影响较大,作为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容易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容忽视。
如表4所示,实验组在“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和“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问题,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情绪化。在训练前有时会出现跳字阅读、漏字、错行抄写、写字超出格子外、笔画颠倒、上课不专心听讲、坐不住等问题,通过羽毛球训练,儿童的注意力保持、情绪控制、肌肉关节的控制能力有所提升。在训练时不断运用手指、手腕的变化来控制出球的落点和弧度,有效改善实验组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例如,反手发前场球训练,要求实验组运用细小动作协调控制发力,实验组通过改变球拍拍面,手腕前推,使球尽可能落在对面场地发球线附近。羽毛球精细动作的训练对儿童在写字、绘画时,不写字出格及不画出规定范围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在训练时需要保持专注的状态,不断调整以达到教练的要求,有助于儿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表4 训练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儿童学习能力评定结果
羽毛球训练改善了实验组的前庭能力、触觉防御能力和本体感,同时也提高了其保持专注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实验组学习能力的改善。
该研究发现,羽毛球技术的训练有助于促进感统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具体影响效果如下。
前庭平衡方面,羽毛球训练可以强化儿童左右概念认知,促进肢体协调和动作的完成,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也随之提升。
触觉防御方面,羽毛球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减少认生、怕生的心理,减轻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增强独立意识,促使儿童主动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儿童的睡眠因为训练和专项练习而有所改善。
本体感方面,羽毛球训练可以有效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儿童做事的效率也有所提升。儿童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得到改善,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得到提高,控制肢体平衡的能力也得到改善,并且在运动时尝试与他人互动。
学习能力方面,通过羽毛球训练,儿童能达到教练或教师、家长的要求,儿童学习时的注意力更加专注,更加认真,耐心和细心程度都有所提高。
体育项目对特殊儿童的干预影响,教练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体育学、教育学知识背景。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当在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充实自己,学习多领域专业知识,成为具有交叉知识背景的全能型人才,积极投入体教融合,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