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秀兰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畜牧兽医总站,西藏 拉萨 850000)
牦牛是西藏当家家畜之一,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牦牛,就很难说具有西藏特色的畜牧业[1]。近年来通过采取科学养畜、草原建设与保护、牦牛本品种选育,利用培育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进行种间杂交,商品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拉萨市牦牛产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为使今后全市牦牛生产跨入一个稳定、高产的新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拉萨市牦牛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病例4 男性, 31岁。因“上腹胀痛7 d”,外院诊断重症AP,治疗后腹痛未改善,出现便血后转入我院。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符合AP诊断中的3项,但追问病史发现其发病前有明确不洁饮食史,自患病以来有腹泻症状,近期解暗红色稀水便。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广泛充血肿胀和较多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地图状大小不一的较深溃疡,以胃体上段大弯侧明显,考虑局部穿透可能。行胃溃疡周围组织活检,组织质脆,咬检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图4),内镜下诊断急性化脓性胃炎。给予调整抗生素、加强抑酸和肠内营养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根据牦牛资源分布特点,立足拉萨实际,当前,拉萨市牦牛产业要按照“有政策、有资金、保种业、调结构、倡科学、重繁育、提水平、壮产业、做品牌、促增收”的总体思路,以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性能为重点,以调整和优化牦牛群体结构为主线,以增强牦牛饲草料有效供给能力和牦牛疫病综合防控为保障,以牦牛产品加工增值为着力点,以牦牛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为支撑,以牦牛业增产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建立并逐步完善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良种及本品种选育技术、半舍饲养殖技术、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和牦牛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在进行牦牛良种生产时,应充分利用当雄县牦牛冻精站资源,为全市乃至全区提供优良牦牛冻精;改扩建现有的2 个牦牛良种基地,即林周牦牛选育场和墨竹工卡斯布牦牛原种场,提供良种活畜;组建2~4 个不同模式、不同规模的养殖小区,摸索出一种适合拉萨发展牦牛的模式;组建几个规模化牦牛育肥基地,用最佳增肥路线,以期提高牦牛产肉量;加大牦牛产品深加工研究,使畜产品附加值增加,获得更高的商品率;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底,拉萨市草原面积207.10 万hm2,其中草原可利用面积202.08 万hm2,鲜草总产429396.97 万kg,每667m2产干草52.41 kg,干草总产量158876.88 万kg[2],按养殖一头牦牛日平均需7.5 kg 干草计算,则每头牦牛需要天然草场3.482 hm2。2019年末,拉萨市牦牛存栏75.74 万头[3],其中能繁母牛约33.54 万头,占牦牛总数量的44.28%,不足50%。全市各县区均有牦牛分布,其中,当雄县牦牛数量最多,占全市牦牛数量的41.81%,林周县占16.42%,墨竹工卡县占18.08%,堆龙德庆区占5.89%,达孜区占5.79%,尼木县占6.06%,曲水县占2.99%,城关区占1.79%,柳梧新区占1.02%,空港新区占0.14%[4]。拉萨市牦牛优良类群主要以斯布牦牛为主,还有一部分当地品种,如当雄牦牛、林周斯林牦牛、尼木杂纳牦牛等,但均未进行资源审定。
拉萨市现有1个牦牛冻精站,2个牦牛选育场。当雄县牦牛冻精站建于1963年,现饲养有帕里、斯布、半血野牦牛、嘉黎、青海大通和当雄牦牛6 个优良类群共51 头牦种公牛,围栏草场70 hm2,天然牧草地725 hm2。截至目前,累计向社会提供优良牦牛冻精50 多万粒(剂)。林周县牦牛选育场建于1985年,已向全区推广良种牦牛5000 头,累计产生选育后代达到47 万头。墨竹工卡县斯布牦牛选育场始建于2013年,主要从事斯布牦牛本品种选育及保种,2020年末存栏1925头。
根据全市牦牛资源分布特征和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在牦牛主产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肉、奶为主打产品,集中力量攻关产肉、产奶的核心关键技术,使其成为集中供给区;在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现有秸秆作为饲草,在适合种植牧草的地方,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进行半舍饲高效养殖,推动牦牛养殖业转型升级;在牦牛优质种源区,加大对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采取本品种选育来推进良种扩繁、培育及推广进程,确保充足的种源。一是确定在当雄、林周和墨竹工卡等县,重点对这3 个县的天然草场进行保护性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牦牛良种扩繁选育基地,进行牦牛良种生产,尤其是充分利用当雄县牦牛冻精站资源,为全市乃至全区提供优质细管冻精;在林周、墨竹工卡县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对这两个县现有优良类群的牦牛进行保护。二是在当雄、林周、墨竹工卡和尼木建立牦牛半舍饲养殖示范小区,在尼木和当雄县建立牦牛生态草原牧养示范小区,在曲水、达孜、堆龙等县(区)建立犏牛养殖示范小区,优化和改革牧区草原传统利用制度,转观念、转方式,使其升级改造,进而提高生产性能;以牦牛主产区为主,建议在当雄、墨竹工卡、林周、达孜和尼木等县(区)建立牦牛短期育肥基地,调整现有牦牛畜群结构比例,通过短期育肥、错峰出栏,提高牦牛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增收。三是在曲水和林周加大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通过“南草北调”,运至牧区饲喂牦牛,解决牦牛吃不饱的问题。
目前,拉萨市牦牛养殖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生存环境恶劣、牧草枯草期长、基础设施差、年营养供给不均衡等。根据2020年拉萨市牦牛畜群结构调查,全市牧区出栏的牦牛自食率超过了70%[4],自食率高、商品率低是拉萨市牦牛养殖的真实反映,导致全市牦牛肉类全年均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要发展草地畜牧业,首先要牢固树立草业先行的发展理念。为提高牦牛生产能力,必须要让牦牛一年四季吃饱,营养达到全年均衡。为确保牦牛饲草料的有效供给,一是要合理放牧,让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以期提高草场生产能力;二是有效地进行人工种草。根据《拉萨市草业发展规划(2017—2022)》,结合实际,拟定在林周和曲水县进行优质饲草的集中连片、大面积种植。到2022年,力争全市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其中青饲玉米0.2 万hm2,紫花苜蓿及其他牧草0.8 万hm2。建议在当雄、林周、尼木和墨竹工卡等县建设草场围栏各0.27万hm2。
对阳极泥尾矿进行XRD分析,由分析可知,尾矿中主要化合物为Au-Ag、Ag2O、BaSO4、Pb(Ba)SO4、PbSb2O7、PbSO4等,详细结果见图1所示。
减少种公牛饲养量,及时淘汰种用价值不高的种公牛;改变长期以来自选、自育、自繁的封闭式繁育模式。采用野血牦牛冻精对当地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或者用含1/2 野血牦牛的种公牛进行本交这两种方式对家养牦牛进行提纯复壮。建议:充分利用当雄县牦牛冻精站,提供优质牦牛冻精;重点改扩建林周牦牛良种场和墨竹工卡县斯布选育场,发挥曲水色甫沟牦牛养殖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当雄、林周、墨竹工卡和尼木等县新建牦牛冻配点80个,到2025年力争完成牦牛冷配1.3 万头,本交0.8万头[5],从而使牦牛主产区良种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利用暖棚、放牧+补饲、半舍饲等饲养技术,保障充足的饲草,确保牦牛全年营养均衡供给,从而改变“夏活、秋肥、冬瘦、春乏”的难题。
平行四边形内容的不同学段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同一学段内的间隔时间长,第二和第三学段之间的间隔时间(6个学期)一般比第一和第二学段之间(3~6个学期)的长.螺旋的平均间隔时间最长的是北京版,为6个学期;最短的是北师版和青岛版,为2.5个学期.详见表2.
一是建一批牦牛半舍饲养殖示范小区。主要在当雄、林周、墨竹工卡、尼木等县建牦牛半舍饲养殖示范小区,重点通过犊牛适时断奶补饲、加强母牦牛营养调控、提高带犊母牦牛当年发情配种,有效缩短母牦牛生产周期,力争实现母牦牛“三年两胎”或者“一年一胎”。以示范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牦牛养殖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建立一批牦牛草原生态牧养示范小区。牦牛生产大县具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和数量非常可观的牦牛,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改进传统放牧模式,即在暖季加大错峰出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减畜,使草畜处于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冷季牦牛安全越冬,使牦牛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当雄、尼木等县建立生态牧养示范小区。三是建立一批规模化牦牛育肥基地。在当雄、曲水、林周、达孜和尼木县,依托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建立规模在300~500 头的牦牛育肥基地。通过设定最佳的牦牛育肥增重路线,提供牦牛生产力和产品产出能力。减少公牛饲养量,调整适龄母畜比例,优化牦牛畜群结构,使其呈现“年龄金字塔式结构”,满足生产所需的递补需要,合理周转,力争一年四季都有牦牛肉,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四是高度重视黄牛、犏牛的改良工作。母牦牛生产性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与牦牛过度挤奶有关。建议在现有黄牛、犏牛养殖基础较好的区域,采取经济杂交的方式,对本地黄牛用娟珊牛(或黑白花牛)冻精进行黄牛改良,提高其产奶性能、产奶量及酥油供给能力;对当地犏牛用安格斯牛进行改良,提高其产肉性能,从而有效缓解奶、肉的问题,尽量少挤牦牛奶或不挤奶,达到牦牛和黄牛、犏牛的互补。建议在堆龙、达孜、曲水、城关和柳梧新区开展黄牛、犏牛养殖示范小区建设。
牦牛肉富含高蛋白、低脂肪,深受西藏农牧民的青睐,也是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2019年,肉类总产量约3.37万t,其中牛肉约2.88万t,牛肉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85.46%[3]。拉萨城镇居民年人均拥有量45.6 kg,其中牛肉24.1 kg[3]。由此可见,牦牛是拉萨当家家畜。
因西藏独特的地理和高海拔气候特征,牧草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牦牛产品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从而使牦牛肉市场供给呈现季节性不平衡。建议充分利用当雄县高原蓝有限公司牦牛肉标准化屠宰线,错峰进行集中屠宰后,进行保鲜贮存,并在西藏牦牛肉短缺期(5~8月)及时上市,平抑市场需求紧张,有效保障牦牛肉的全年均衡供给。
(1)铀尾矿库下游农田土壤中与国家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元素为Cd和U,均值分别超标6.89倍和3.16倍。与当地背景值相比,分别超标4.96倍和2.53倍。
对炭疽、牛出败、肉毒梭菌及气肿疽进行常规防控外,每年春秋两季重点还对牦牛进行口蹄疫强制免疫。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程序,以检促防,有效推进防疫工作;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督检查,规范全市养殖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