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诺
(保定市气象局,河北 保定 071000)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使得居民对于农业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都处在季风气候区,气象灾害频发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对气象灾害进行及时的预警,因此在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积极地利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采取措施,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整个农业生产的实际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历史比较悠久,早在远古时期,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种植以水稻作为主的粮食作物。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如果无法对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及时的预报及预警播报,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在造成农户自身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人民生活水平大打折扣,甚至会增加整个社会存在动荡的风险[1]。但是,传统的气象预报工作无论是工作理念还是技术手段都存在滞后性,无法保证气象服务的作用,无法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利用气象卫星、雷达、先进预报模式及高精尖观测设备,对整个气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观测、整理和分析,及时地预见复杂的天气状况,并进行预报预警,进一步保障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是主要的气候区域是季风气候区,最为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旱、雨季交替。因此,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气候灾害十分常见,而这些气候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巨大,也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进而威胁到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性。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对这些极端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并且可以利用这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如果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监测到未来几小时内有可能出现强降水,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地进行防范工作,从而可以保证我国农业的稳定生产,有效的降低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此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可以不断地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优化发展。根据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从而可以及时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气象灾害。比如,干旱灾害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会导致农作物由于缺乏出现长势不佳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人工降水的方式缓解灾情,进一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根据预报预警有效地控制了极端天气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减轻农业损失,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及现代化设备根据区域内部的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对有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布相关预报预警信息。气象部门将收集来的信息根据灾害天气的类型、成因、强度以及移动规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将分析结果以服务产品形式进行发布,受众人员及时落实相应的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可最大程度上减轻由于灾害天气为区域内部的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2]。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出现,是以现代气象监测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气象部门为了保障整个天气预报的效果,相关仪器设备、预报方法、模式都在飞速的发展进步,这也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的发挥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硬件条件。除此之外,科技的进步,短临预报预警发布的手段也更加快速、便捷,大大增加了天气预报的时效性。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气象服务,准确和及时是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使用优势。
通过对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该技术,为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以及农业水平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因此气象部门需要把握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要点,加强对于极端天气的预警工作,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建议,积极地进行农业防灾减灾,从而可以保证短临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的应用成效。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在飞速的发展和提升,但农业作为基础性国家保障产业,科学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没有深厚的农业基础就没有强大稳定的工业体系,就没有一个稳固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农业生产自身容易受到区域内部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需要做好天气预测等方面工作。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对最近12个小时内及更短的时段内天气进行预报预警。通过对这些气象信息进行科学具体全面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把握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对具体的灾害类型以及灾害具体的来临时间和灾害的具体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且将分析出来的结果播报给广大群众,使受众群体可采取不同的应急预警措施来针对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从而可以为区域内部的农作物提供有效的保护,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农业生产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受众群体的沟通,保证农业生产中可以及时地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在天气骤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可以减轻气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生产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其他因素都会为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而农业气象灾害是危害性最强的致灾因子,因此,农业从业者需要对气象灾害进行重点的防范。农业气象灾害包括旱涝灾害、霜冻灾害等,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对最近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进行实时的播报,从而可以帮助农民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科学合理的应用具有其必然性。现阶段,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于极端天气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农业气象服务的最新举措,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产物对于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趋利避害作用。
强对流天气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中的“致命克星”。但是强对流天气自身的形成受地形、地势等原因影响比较复杂,具有应对难度大,防范方法少的特点,当强对流天气来临,农业从业人员若无法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可导致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这里以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现状作为例子,我国南方地区大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温度都维持在正常标准线,但是一旦强对流天气来袭,会导致整体的气温变化,甚至会出现2~6℃的温差,对于农业的生产尤其是处在播种期的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气象部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推进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可以及时地对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测。就形成时段而言,强对流天气在午后时段出现频率较高,有一些强对流天气比较特殊,出现在非中午时段,在这种前提下,气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区域内部的实际气候情况对工作策略进行适时地调整。再有,相关部门在应用过程中有必要对自身的应对技术水平和工作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农业气象预警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安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测,从而可以达到“早预测、早防范、少损失”的效果,为农业生产进行预警,农业从业者可以按照预警检测所“抢”来的时间,进行保暖、降温、增温、增湿等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平稳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气象预测受技术方法、手段等因素限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应用面比较窄。同时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的气象灾害往往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使得传统的农业气象预测的作用大打折扣,在帮助相关部门以及农户减轻受灾程度上起到的作用有限,随着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挥得作用也愈加明显,对于影响受灾的面积可以进行监测预报,还可以在灾后对农业损失进行进一步的预报,从而可以帮助抗灾资源的调配以及受灾农田的恢复。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受灾面积,保障农业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集约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农业气象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保障整个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效果的关键。因此,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的必然需求。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障其应用效果的最大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