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动态图像艺术的媒介、语言与叙事①

2021-12-01 23:24瞿新忠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创意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关键词:接收者动态媒介

瞿新忠(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创意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从海德格尔语言的“图像时代”[1]到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2]都说明了视觉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视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毋庸置疑。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动态图像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前沿,正逐渐成为人际网络信息交往的主要视觉形式。动态图像是指可以通过数字媒介进行传播的动态图片作品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平面、动画、影视作品,作品展示时间短暂,其表现的形式有动态图形(MG)、动态表情、动态海报、H5、超链接、界面设计等。动态图像不断地衍生出更为多样的形式,结合多元的传播媒介和特定的应用群体共同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叙事。

在新媒体艺术领域内,国内学者马晓翔[3]对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性、本体性、审美体验,范式研究等做了有深度的系统探讨。刘宗辉、[4]马全福[5]探讨了新媒体视觉叙事的研究范畴和叙事特征。

一、新媒体动态图像的媒介传播

1.动态图像媒介传播特性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6]在当前传播环境下,数字媒介则使信息传递得更快和更具多样性。动态图像是在新媒介发展下,为人际传播和交流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形式,具有碎片化时间传播的特性,其时间性表现在传播的内容,形式和媒介等方面。动态图像的内容浅显、形式丰富,时间短暂都是为了有利于媒介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态图像媒介传播体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内容层面,指动态图像的形式内容在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媒介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效率;二是观念层面,指媒介的艺术语言,叙事特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在动态图像的媒介传播下,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播效率、速度都同时影响着动态图像的形式和内容。

动态图像作品根植于数字网络,通过数字化媒介传播是其最大优势,这也与动态图像艺术自身的灵活性,内容有吸引力有很大关系,其丰富的动态元素使传播更加立体。在交互媒介方面,动态图像具有绝对优势,在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中,有可能使人的视觉、触觉、听觉都被应用到动态图像设计中。传统艺术传播渠道依赖于展览、参观等,受众参与度受到限制,动态图像的传播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下载、保存和分享,利用数字媒介在个人赏析和群体交流互动中传播,其泛娱乐化的艺术特性也使得传播速率高,其中内容和形式新颖的作品,可以达到瞬间引爆的效果。

2.动态图像视觉符号的媒介传播

在语言学领域里,莫里斯阐述了符号与对象、符号与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7]在视觉领域里,传统的视觉符号指的是具有形象性,抽象性,隐喻性的信息载体,有一定的视觉象征物,如品牌标志设计,创意海报等,其传播途径主要媒介是通过物料,周边产品和传统媒体,潜移默化地使接收者理解视觉符号的含义。但是作为以数字媒介为生存环境的动态图像,图形、文字、色彩,这些视觉符号都是在几秒时间内转瞬即逝,通过循环往复的运动,利用视觉符号的运动规律和节奏,产生视觉刺激,将情感的表达与宣泄融入到动态图像的视觉符号的运动,使其能够快速传递视觉表现的内容,这样动态图像艺术具备了短暂的情感波动,更加表现了其对接收者情感体验的关注。如Glitch Art(故障艺术)与动态艺术结合,设计者将电子屏幕故障常出现的蓝紫色彩,提取为特征化的色彩符号,进行循环动态设计,给予接收者特殊的审美体验。

3.动态图像视觉形式的媒介传播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媒介逐渐被数字化展示媒介所替代。传统视觉形式,如绘画、雕塑、影视、民间手工艺等,这些艺术形式传播和展示通常会桎梏于数字媒介。动态图像艺术形式则于数字媒介共生共存,动态图像扩展了静态图像的局限,而且动态图像不同的媒介传播下动态图像可能有不同的视觉形式,利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编码技术,通过轻松活泼的动态视觉元素,吸引观众眼球,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编码和传输,人们在不同的终端和场景下看到的动态图像的视觉内容形式不同。动态图像除了自身的独立存在,还可以作为片头,插播等形式,依附于电影、电视,交互媒体界面和图文混合的自媒体文章等媒介中。动态图像的视觉形式的灵活性几乎可以适应任何数字化的媒介,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依赖的传播媒介也不太相同,如动态表情主要依靠社交媒介的信息交流,H5作品依靠人际间的分享,动态界面应用在智能终端设备,动态海报最早应用于电影宣传,现在应用于各类营销媒介。

二、新媒体动态图像的语言功能

1.信息传递

作为非言语的视觉艺术形式,动态图像可以传递视觉和视觉感受以外的信息。动态图像能够成为多元媒介中共同选中的信息载体,是和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有关,动态图像内容简单、直观,填补了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之间视觉和情感上的缺失,在设计语言方面灵活地借用平面、漫画和影视等艺术语言。在网络媒介传播环境下,人们自然选择能够用尽可能使用少的符号,传递出更多的信息的视觉形式,而接收者也同样期望付出更少的思索,而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动态图像就成为当下视觉交流最常用的形式。

根据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8]设计者在传播前先对动态图像进行编码,结合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动态图像特定的文化内涵,以特殊的表现方式将其展现并传播。接收者在接收后先根据自己的文化存储和基于传播者“共通的意义空间”解码,而后再次加工或传播。如动态海报能承载比传统海报更多的信息,比传统海报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分享,起到更好的营销效果,H5可以通过交互使接收者全方位了解发布的信息。

2.情感表达

在信息时代,人际间通过文字和图片的交流成为了媒介社交的主流方式,但是早期单纯的文字信息会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根据库尔特·考夫卡的“场域”理论,网络媒体的社交因为交流双方或多方的“不在场”,会导致信息传递和情绪表达的误解,而可能产生词不达意的情况。动态图像通过图文并茂结合视觉元素的动态,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将视觉体验转化为真实体验。在网络媒介泛娱乐化的情况下,一切符号都可被消费,动态图像正好成为这样心理认知的载体,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应用广泛的各类动态表情,映射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和心态。

动态图像在人际网络交流中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和沟通,其自身也被不停地复制,使用动态图像进行情感交流,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发布者与接收者在共同的文化经验基础上产生群体的身份认同,对于维系人际关系有融合和促进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根据斯图亚特·霍尔对信息的接受提出了支配式、协商式和对抗式的“解码”方式,当信息的接受者与发布者处于不同背景的情况下,对信息的“解码”可能产生偏差,有文化差异或者年龄差异的接收者对相同动态图像的传递信息的解读会存在较大差异。[7]如社交媒体上最常用的笑哭的表情符号,年轻群体将其解读为哭笑不得的无奈,而更年长的群体则有可能将其解读为不理解和不负责任。

3.隐喻转义

隐喻是修辞学的常用术语,在被设计领域借鉴后,成为了视觉设计语言。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视觉上的联系,它使得视觉设计作品既体现出审美感,又能发人深省,充满含蓄。隐喻能够将抽象的文本或敏感的概念以具体、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信息在接收者进行“解码”,如在网络媒介中,一张花蕾的图片,发送者将之解释为我开始自闭了,将自己的心绪隐喻成未开放的花朵,与之对应的开放的花朵可解释为我想开了,这种娱乐化的解释也得到了接受者的认同,接受者在愉快的情绪下,通过毫不相关的图片解读了发送者的情绪。所以动态图像在设计之初便融入设计者的赋意,此种赋意象征的意义要大于现实意义,要解读动态图像的内在含义,依赖的不是平常的视觉范畴定义,而是要通过于某种特殊群体的共通空间,将虚拟审美转化为真实审美。不是看他呈现出的是什么样的图像,而是要看他隐喻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因素。隐喻不仅能使动态图像的信息传达到位,而且能够传递深厚的内涵,可以满足接受者在审美和心理上的需求,使理性与感性得以同时发展。动态图像作品采用隐喻手法以多元的感性体验为接收者呈现出美感,以意象感染接收者内心。有一种类型的动态图像作品是截取现有的影视、动画作品,利用原画面进行意涵的重构,诙谐幽默地影射当下的社会生活,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这些作品原有的意义已经被淡化,要解读它们就要视其隐喻的是何种文化,进而代表何种情绪或态度,就要进入具有共通意义的文化背景中。

三、新媒体动态图像的视觉叙事

1.个性化叙事

新媒体传播环境可以把原本不具备叙事功能的文本,转化为新的叙事形式。在场域理论中,图像视觉可以将“不在场”转化为“在场”,人们使用动态图像表达个人情绪并交流传播,填补了社交媒体“不在场”的缺陷。[9]青年群体是网络人际交往的主流群体,而年轻人对主流文化的解读通常是对抗式的,反应在动态图像作品上则充满个性,他们对流行文化有着独特的青睐和归属感,也使得个性化叙事的参与者得到身份的认同和情感的宣泄。个媒体、自媒体发布的内容中,动态图像是展示设计者个性和风格首选的艺术形式。动态图像中最能体现个性化叙事的是社交媒介的动态表情设计,其利用概念化,符号化,风格化的图形自由灵活组合,满足青年群体个性化叙事的诉求,他们对动态图像使用频率最高,热衷于传播满足自身心理需求,体现个性气质的作品。青年群体也是对动态图像艺术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动态图像也逐渐影响着青年群体对社会认知和审美,进而影响着对社会审美的心理认知和获得身份认同的心理满足感。

2.互动化叙事

互动化的叙事是新媒体艺术重要的特征,在智能终端的界面交互操作中,除了我们常用的点击、滑动操作,还有重力、声控、双指手势、书写等触觉和听觉的交互,通过互动的语言结合接收者自身的视觉、推理、常识、环境进行的自我思维建构,带来的是不同的交互体验。利用接收者观看的碎片化时间,在界面上通过输入、点击、浏览等操作,将不同内容线索打乱顺序,在信息传递分发的过程中融入互动,由接收者自由地梳理自己的认知顺序,将内容融入到互动过程中,使接收者实现短时间的沉浸式的体验,通过不同的视点和线索构建叙事逻辑。如众多企业营销品牌发布的在数字媒介中点击弹出的系列动态图像作品,可以和接收者进行简短的选择性互动,提高了接收者参与性,动态图像的交互叙事将接收者都变成参与者、互动者、传播者。信息的传递不再按照顺序,而是根据接收者的选择重新排列叙事顺序,使得接收者有了较高的自由选择,可以多角度地了解作品主题要传递出的信息,扩大作品承载的信息量,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构成将接收者对信息的浏览转变为深度阅读。

3.非线性叙事

动态图像的叙事是将有限的空间性与碎片化时间性结合,这样的叙事结构本身就具有传播性,相对静态图像,动态图像非线性叙事优势明显,可以出现不同组合的时空维度、动静搭配,带来新的视觉体验,通过时间差建构叙事逻辑,为观众打开新的思维方式,比线性结构更具观赏性,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能出现影视语言中倒叙和插叙的叙事特征。接受者在欣赏新媒体动态图像的作品中,出现多个可以选择的选项的时候,便触发了非线性叙事,建构起了信息、情感、叙事、互动的联系。如宣传健身的动态海报,通过时间倒叙,先播放的是成果,再播放锻炼的过程,这样的叙事手法更能强调作品主题。再如游览港珠澳大桥的H5主题作品,通过接收者选择不同选项,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不同的游览线路,通过非线性的叙事带来对图文信息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信息和智能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动态图像艺术得以发展的前提,这也决定了动态图像还会出现更多的表现形式。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娱乐化和病毒式传播的优势,其融入各个文化群体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成为媒介交流的主要视觉形式。伴随着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关于动态图像的媒介传播,语言、叙事功能也将日趋完善,也可能将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其内容所包含的价值观、文化主题与艺术语言需向深度发展,需要正确的文化引导,更有效的服务社会大众。

猜你喜欢
接收者动态媒介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动态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可撤销用户动态更新广播加密方法的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