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航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2020年12月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后续相关发展规划就是为了以实践性举措有效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切实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要求,实现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作为基础性的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研究乡村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在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环境下达到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是“三农”工作的关键。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任何产业想要长效、持续发展,必然要杜绝发展内容单一化、发展结构松散化,只有以丰富多样的产业内容和环环相扣、递进衔接的产业发展结构为基础,才能达到产业繁荣发展的目标。同样,乡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要想达到兴旺的要求,必须确保产业发展内容丰富多样、产业发展结构合理清晰[1]。首先,从乡村产业内容来看,乡村产业兴旺必然是多角度、多内容、多层次的产业集成式发展,任何单一的产业或者产业内部单一化的发展都难以持续生效,只有多样性、持续性的产业内容才能促进乡村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乡村产业持续、长效发展。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为达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的,必须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包括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优化,即一个产业与其他多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以及同一产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结构优化,即一个产业内部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需求拉动、政策推动等因素的优化配置,合理安排要素的应用环节,促进同一产业兴旺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必须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坚决杜绝和摒弃一切可能存在的“一刀切”平均主义和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行为。现代化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和科学有序的乡村产业发展布局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乡村产业兴旺规划中,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乡村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当地乡村人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及迫切需求,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体系,谋划符合规律、科学有序的产业布局,把乡村的产业兴旺工作落到实处、扎到深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的可持续产业发展必然是摒弃粗放式发展方式,推进深耕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同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快速提高而不顾生态、不顾长远的单一式、粗放式、污染式发展,而是要求在提升乡村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乡村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严抓乡村以农业为主的各个产业的发展质量,杜绝粗放型、高污染、以牺牲蓝天换取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保障,通过健全监管机制、实施价格机制、研发科技机制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目标,从而实现高质量经济产业兴农业、兴农民、兴农村的前景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乡村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方面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和成果,建设成效举世瞩目。然而,我国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乡村经济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亟待解决。其困境突出表现为供给需求失调、产业质量不高、产业管理粗放、融合发展不足等。而在当前的乡村发展环境下,乡村转型发展显得愈加重要,其中乡村转型发展重点在于经济转型,经济转型的首要问题在于乡村产业兴旺,因此,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作为乡村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重要地位在乡村建设中十分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经济发展不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实现乡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首要任务,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就能达到建设乡村、发展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作为五大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所谓产业兴旺,就是要建设繁荣发展、长效发展、稳步发展的现代化乡村经济产业,建设现代化乡村经济体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在于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只有乡村产业达到了兴旺发展的目标,才能提升乡村经济水平,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4个要求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证,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为有效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打好基础。
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产业兴旺是服务于其他一切目标要求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前提,而产业兴旺的根本在于“人”的兴旺,这涉及两方面问题。第一,从我国城乡发展情况的比较结果来看,目前我国乡村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乡村在发展前景、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导致大量的建设人才由于自身发展的现实性问题,如自身的发展前途、工作与生活环境等因素,不得不远离乡村,进入城市谋生。第二,从乡村劳动力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逐步递增,单一的农村土地劳作已难以维持正常的农村家庭收支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市务工。这导致了乡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和土地荒废,且随着城市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给城市带来了“城市病”,嘈杂的环境和污浊的空气等弊病使人们更加向往简单、祥和的乡村生活,然而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无法为城市居民提供特有的娱乐休闲产品。综上所述,我国乡村产业兴旺在“人”的问题上面临着专业人才难以吸纳、劳动力流失等困境,影响着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制约了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发展必然依赖于乡村的自然条件,这导致其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尽管目前农民的知识水平已经有所提升,但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依然会采取粗放式生产方式,不利于维持乡村生态环境,直接制约了乡村可持续发展[3]。例如,农业生产中依然依赖于化肥、农药等物质;在畜牧业生产中为方便处理粪便或废弃物,会在就近沟渠直接倾倒。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庞大,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时空配置复杂多样,各地均存在不同的资源性短缺困境,这也成为困扰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结构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乡村产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第一产业在发展中不能有效利用其他两个产业进行生产内容的丰富和融合创新,存在生产内容单一化问题,难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当前,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所占比例过大,传统第一产业不仅会面临较高的自然灾害等风险,而且产品的收益能力有限。另外,农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往往在生产环节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忽视了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导致出现产品滞销等问题。二是目前乡村产业生产活动存在趋利从众行为,即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长远发展,造成部分产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而部分产业却无人问津,导致出现经常性供需矛盾和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实现产业兴旺,必须以产业扶贫作为前提,在完成脱贫攻坚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民富裕。产业扶贫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来达到扶贫目的。因此,产业扶贫不仅要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应承担帮助弱势群体脱贫的社会责任。但因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的产业扶贫多以政府为主导,而忽视了市场的作用。这导致各地农户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大量的同质化产品无法售出,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同时,产业扶贫多以发放资金等方式进行补贴,但对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帮扶较少。另外,部分扶贫项目过于依赖政府补助。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着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解决人才流失和当地劳动力缺乏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第一,推进国家政策改革,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给予外地人才和当地劳动力扶持,从物质上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困境,为人才扎根基层、支援乡村建设以及当地劳动力发展家乡提供基础保障。第二,政府和企业牵头,通过标语、宣传牌、广告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宣传和意识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建设乡村光荣,支援乡村伟大”的社会氛围,从思想上引导人才参与建设乡村、引导当地劳动力回归乡村。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在原有的绿色发展教育基础上加强现实性的环境教育,切实深入人民的根本利益层面,使其从根源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变生产方式;二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类型,利用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应当地居民需要和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4]。
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内容单一、生产供给不平衡问题,应着重从思想教育层面入手解决[5]。一方面,通过开班授课、网络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相关产业人员教授产业知识,传播现代化的产业生产思维,破除其产业内容单一化的生产模式,鼓励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升级单纯的一产化农业模式,着手实现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及利益链完善,不仅要注重拓展农业领域,还应将农业内部产业重组融合,如将种植业与旅游业、养殖业等结合起来,并实现电子商业、线上直播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增加乡村产业的丰富度。
必须发挥好市场的主导作用,并辅以政府的适当干预。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产业,地方政府不应给予过多的计划,应让市场经营主体根据市场的需求自行选择。在要素供给方面,应当让人才和劳动力等根据自身的要求自行选择加入的岗位,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其次,政府应发挥好自身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履行好服务职能。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杜绝市场乱象,创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完善乡村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吸引大量人才,为产业兴旺提供基础保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目标要求,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经济基础。笔者围绕产业兴旺中存在的人才流失、劳动力缺乏、绿色发展艰难、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内容单一和生产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推进政策改革、营造环境氛围,健全监管机制、因地制宜生产,创新发展思维、开展思想教育,处理各方关系、做好机制衔接等措施,希望能改善现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