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姣姣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虽然取得巨大进步,但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贵州经济总量在全国来说依然很小,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等情况仍然存在,改变贵州落后面貌的任务迫在眉睫,西部大开发成为贵州发展的一个绝佳机会。
贵州的西部大开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至2004年,为奠定基础的第一个五年。2005年到2010年是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五年。2010年以后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阶段。
1999年11月, 中 共贵州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重要议题,成立了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并制订了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近期工作方案。围绕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15个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2000年2月提出了《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框架。4月,省委、省政府发出《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将已成立的“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更名为“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由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主要任务包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审议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想、发展规划、重大问题、有关法规和重大政策措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出建议;协调督促有关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推进全省两个文明建设。
2000年5月,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即:一年起步,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把贵州建设成为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贵州。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贵州确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即:把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开发的关键,把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开发的重要条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富民兴黔步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0年底,中央作出到202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前进号角。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后,贵州发展进程更加迅速。国家发改委对我省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国家财政、交通、林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也给予我省发展以极大支持。贵州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贵州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贵州历史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贵州的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999年为937.5亿元,2019年 为16769.34亿 元。1999年财政总收入为133.75亿元,2019年 为 3047.81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存收入分别从1999年的4950.58元和1363.07元提高到2019年的34404元和10756元。到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5位、人均水平上升4位。2010至2020年成为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贵州公路通车里程仅有3.4万公里,随着交通设施的逐步建设,高速公路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到2013年底,仅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项就达到3282.99公里,是1999年的28倍多。2009年启动“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2014年底全省88各县(市、区)中有79个通高速。继2008年10月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后,2009年贵阳至重庆、昆明、长沙、成都快速铁路相继获国家批准立项并陆续开工建设,2014年底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建成运营,贵州省进入高铁时代。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07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1527公里,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
能源工业异军突起。200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洪家渡水电站开工建设,贵州“西电东送”工程启动。至2005年,贵州“西电东送”工程第一批开工的“四水四火”电源项目全部投产。与此交接,“西电东送”的第二批项目开工建设并进展顺利。到“十五”期末,全省电网装机1300万千瓦,五年比前五十年总量增长1.6倍,贵州实现向广东省送电4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贵州500伏主干电网新建,施秉、独山、兴义、八河、黎平等五个变电站和兴仁换流站,投产线路1917千米,建成纵贯贵州南部的500千伏联络线,形成全省更大范围内的500千伏环形电网。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在六盘水、毕节、贵阳、遵义、兴义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开磷、瓮福两大集团向精细磷化方向发展,已初步形成息烽-开阳-瓮福磷化工产业带。全省推进煤电、煤化工、磷及磷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努力提升资源工业的“含金量”,统筹煤、磷、铝、电的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煤电铝、煤钢电、煤电磷等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高新产业方面,在航空领域,无人机遥测遥感技术、民用航空关键零部件加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信息产业领域,以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制成功,新型电子元器件不断开发并为神五、神六、神七等航天器提供了数万种配套件;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海绵钛、复合反渗透膜、纳米氧化锌、金属锰、新型半凝胶聚合物理锂离子电池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啃扶贫硬骨头。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贵州本身财力改善,不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11年至2020年,贵州扶贫工作进入总攻阶段。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贵州终于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1999年全省有林地面积451.87万公顷,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全省新建自然保护区44处,使全省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13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保护区总面积960972多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5%,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和珙桐、台湾杉、桫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启动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推进。贵州省把污染防治工作摆到十分重要位置,201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2013年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1999年的几乎为零分别提高到84.84%和59.4%。全省全部火电机组建成脱硫设施并投入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部关停,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贵州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教育、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全省88个县全部实现“两基”,贵州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成为西部地区第二批全面实现“两基”的省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建成了贵州省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推进,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事业,创造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影视作品等文化精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